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会 《中国航天》1993,(10):33-33,38
以色列的综合性反战术弹道导弹计划(称为篱笆计划)包括早期导弹预警系统、导弹拦截系统、火控雷达系统及国家指挥和控制系统。预计该计划至少将耗资15亿美元,到2001年全面投入使用,最早可于1996年具有初始作战能力。不过,以色列最近削减了反战术弹道导弹计划的经费,其中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及早期预警系统可能会被迫中止。  相似文献   

2.
1992年年底以前,美国将做出是否继续执行美国陆军的战区高空面防御(THAAD)系统计划。这一计划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战略防御计划(SDI)的一个“派生”计划,是地区性的导弹防御计划。 THAAD计划的执行必将对下个世纪如何遏制弹道导弹产生影响,并引发一场反弹道导弹竞赛,同时也将促使其他国家研制能够突破这些防御系统的导弹。就近期来说,THAAD计划的执行将促进反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繁荣美国的国防工业。 THAAD计划能否执行,关  相似文献   

3.
陈俊  陆滨芊 《中国航天》2000,(10):32-35
近年来,美国加快广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叮MD附划的发展步伐,并于1997年修改了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以为自己发展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扫清障碍。1999年5月美同政府批准实施该计划,为此克林顿政府将在1999-2005年恢算中拨款105亿美元加快该计划的实施。从TMD系统本身来说,无论是对付射程在3500公里以内的战区弹道导弹,还是射程在8000公里以卜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无论是陆基、海么还是空基,美国都全方位加快厂反导武器的研制步伐,摆出了名为“防御”、实为威胁的逼人态势。llJ一见,美国政府正在_L恢…  相似文献   

4.
1983年3月24日,美国里根总统提出了一项规模巨大的计划,要求全力以赴地发展美国的反弹道导弹/空间防御系统(BMD/SDS)。这是为了能有效地防御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和保护美国的低轨道军用卫星。目前美国正在大力研究和发展与此有关的各项新技术,参加的厂商多达数百家。  相似文献   

5.
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用地基雷达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与“飞毛腿”的格斗,促进了战术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美国为适应这一国际形势,很快调整了它的反导发展计划,将反战术弹道导弹放在优先于反战力弹道导弹的位置上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0,(11):38-39
在冷战时期,为了同前苏联进行军事对抗,美国在60~70年代研制了单层的、可携带核弹头的反导弹系统,如奈基-宙斯系统、卫兵系统和雷神陆基反弹道导弹核导弹。由于以核弹头实施单层防御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存在的缺点,迫使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向着非核和多层防御的方向发展。里根政府于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SDI),开始对大规模远程或洲际弹道导弹袭击的多层拦截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开发各种先进的探测器技术、非核防御武器(包括各种动能、定向能武器)、完善的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BM/C3I)系统和必要的支援技术,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7.
孙俭 《中国航天》1992,(4):29-33
简述战略防御计划进行重大调整后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几种反战术弹道导弹探测器及某些探测器方案,如智能眼探测器、地基雷达、战区导弹发射探测卫星、机载光学探测器等;还介绍了4种拦截弹;改进型爱国者、增程拦截弹、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和箭导弹。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和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将在以色列箭式反战术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联合研制一种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这一合作将把箭式导弹的试射计划以及以色列承接的美国战略防御计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的反战术弹道导弹计划以色列的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计划由国家预警系统、包括“箭”导弹的导弹拦截系统、火控雷达系统、全国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目的指挥/控制系统已告完成。导弹拦截系统由以色列自行研制的“箭”导弹和火控雷达系统、美国的“爱国者”组...  相似文献   

10.
许庭 《中国航天》1993,(7):43-43
世界上已有31个国家拥有战术弹道导弹,鉴于这种情况,美国正努力加强其导弹防御和攻击能力。 目前,美军各兵种都在积极从事战区导弹防御活动,例如,海军正在研究改进宙斯盾系统及其标准导弹,使其具有反弹道导弹的能力;空军已着手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其指挥、控制及目标定位能力的计划,以便探测待发或刚刚发射的战术弹道导弹。但大多数反弹道导弹作战原则的制定和计划实施则主要由陆军负责。  相似文献   

11.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 ,在近期内 ,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 ,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 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 ,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 ,先用 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 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的系统组成NMD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  相似文献   

12.
李会 《中国航天》1992,(8):33-34
1991年1月28日,一枚由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和美国陆军战略防御司令部(USASDC)联合研制的外大气层再入弹头拦截器分系统(ERIS),在空间拦截并摧毁了一枚模拟弹道导弹弹头。这次飞行所验证的低成本、非核地基发射拦截技术将作为战略防御计划中分层防御反弹道导弹计划的一部分,并可能在近期内用于将90年代中期部署的战术导弹防御系统中。 早在1984年6月,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一枚外大气层寻的实验(HOE)拦截器(装有长波红外导引头)就在太平洋上空捕获、跟踪、寻的并击毁了一枚模拟洲际弹道导弹弹头。HOE计划采用了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以证明在外大气层以高速拦截弹道导弹弹头的可行性。在美陆军与洛克希德公司于1978年签订HOE合同之后的10年中,拦截器的敏感器、推进以及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已明显成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了一项新的拦截器试验计划。 1986年1月,美陆军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了ERIS合同,要  相似文献   

13.
万绪英 《中国航天》1992,(11):30-32
本文简要分析了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和空地导弹等战术导弹威胁的严重性,提出了几项反战术导弹措施:加速研制反战术弹道导弹;发展能反飞机和反战术导弹的中程地空导弹系统;发展近程地空导弹和高炮武器装备;大力研制战术防空激光武器等新机理杀伤武器;完善C~3I系统。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在近期内,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 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先用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 的系统组成NMD 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一部陆基 X 波段相控阵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等,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制定导弹与军事航天政策、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核心和重要方面。在此将其主要内容、历史背景、演革历程...  相似文献   

16.
战术弹道导弹目前已成为防空系统最难拦截的目标之一。它给防御系统造成的最主要问题是预警时间短。阐述了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特点以及防御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技术途径,探讨了利用防空导弹发展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等,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制定导弹与军事航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未来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的精度,美国国防部在1974年3月4日向国会作的态势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称为“精度改进计划”的一项先进技术发展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基本内容:(1)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潜射弹道导弹精度的有关技术;(2)审定和研制新的精密仪器。本文主要介绍“精度改进计划”迄今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NMD中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核心——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1959年以来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详细阐述了国防支援计划(DSP)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SBIRS)的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导弹预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机载激光武器(ABL)作为美国多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寻找、跟踪和击毁处于助推段的弹道导弹(BM).按照目前的发展计划,ABL一旦投入战场应用,将对BM的使用构成威胁.主要介绍了ABL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ABL反导作战过程、攻击能力及试验情况,最后探讨了反ABL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