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09,18(3):47-47
据科学网2009年4月7日报道,全球首台纳秒深紫外(DUV)固态激光源实用化样机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3月20日,项目总体部总经理詹文山,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理化所所长刘新厚等共同见证了第一台样机出所。3月23日,样机顺利运抵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将完成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的整机组装调试。  相似文献   

2.
1987年10月7日,美国有关方面与麦道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洛克韦尔国际公司三家主要的飞机公司签署了设计国家空天飞机(NASP)样机X-30的竞争合同。原计划第一架样机在1993年飞行,但有关人士认为,由于技术问题,飞行要推迟到1995年。按照计划要求,X-30样机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3.
航空航天部一院12所于1989年1月31日在北京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进行了阶段评审。由部总师梁思礼研究员任评委主任,北航张维叙副教授为副主任。与会四十余人。会议认为12所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在国内属开创性的;工程样机阶段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激光陀螺的实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高博特 《中国航天》2005,(10):44-44
全球最负盛名的虚拟产品开发软件供应商MSC.Software公司筹办的“MSC.Software数字样机与VPD技术航空航天解决方案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余位嘉宾欢聚一堂,为航空航天领域献上一道数字样机和VPD(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金秋大餐。  相似文献   

5.
美进行反卫星武器点火试验动能杀伤器样机正在进行静态点火试验1994年9月11日,美国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的洛克达因分部在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动能杀伤器样机点火试验。这是美国陆军的战术反卫星技术计划的一部分。这枚动能杀伤器重43公斤,带有可见光导引头、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全球最负盛名的虚拟产品开发软件供应商M SC.Software公司筹办的“M SC.Software数字样机与V PD技术航空航天解决方案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余位嘉宾欢聚一堂,为航空航天领域献上一道数字样机和V PD(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金秋大餐。本次研讨会以数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09,(6):7-7
11月16日,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宣布,其“机器人登月舱研制项目”团队成功地对一种机器人登月舱样机进行了一系列投放试验。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9月 2 9日 ,美导弹防御局 (MDA)授予LockheedMartin公司价值 0 .4亿美元的设计和减少风险合同。该合同作为先进技术概念演示的下一步计划 ,定于 2 0 0 6年交付一艘高空飞艇(HHA)原理样机。样机长约 1 5 2m ,直径约 49m ,容积约 1 472 4 8m3(大约是比赛用飞艇的 2 6倍 )。根据 2 0 0 3年 9月签署的合同 ,该公司将研制一种能在 1 981 2m的高空持续飞行 30天的HAA原理样机 ,同时要为 1 81 6kg的有效载荷提供1 0kW的功率。HAA原理样机将演示 (在高空某处 )定位能力和自主飞行控制能力。MDA将在2 0 0 4年 6月对该公司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数字样机技术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字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说明了数字样机技术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流程,详细阐述了数字样机技术的应用内容,包括应用MATLAB进行伺服机构的负载特性分析、应用ADAMS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应用ANSYS进行关键零件的力学分析和应用Pro/E进行结构样机的三维模装,指出了应用数字样机技术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加快了伺服产品的研制进度、降低了伺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后总结了数字样机技术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廖瑛  李长江  冯向军  李明  廖超伟 《上海航天》2006,23(5):59-61,64
介绍了在Pro/E设计平台上完成某卫星天线双轴定位机构虚拟样机模型的建模、仿真与校核。根据该定位机构的特点,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并完成静态校核。通过设定必要的参数值,对虚拟样机作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的动态校核。由仿真结果与规定设计指标的比较可知,该虚拟样机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毫米波频率综合器(以下简称频综)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样机的研究结果。该频综采取脉冲锁相与分频锁相相结合、高参考源频率与高中频频率相结合,在简化了设计方案复杂程度的同时,实现了高频率稳定度、低相位噪声的毫米波频综。样机的输出频率范围35.3~35.7GHz,输出功率≥30mW,步进为5MHz,相位噪声—55dBc/200Hz,长期频率稳定度优于10^—7/日。  相似文献   

12.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2,(9):64-66
美月球着陆器样机试飞中坠毁NASA一个实验性"绿色"着陆器8月9日在其首次自由飞行试验过程中坠毁,并在落地时着火。这种无人着陆器称为"梦神",有朝一日可用于向月球或太阳系其它星球运送有效载荷。试验在肯尼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载人航天信息》2009,(5):F0003-F0003
2009年9月16日,NASA结束了为期2周的Desert RATS模拟试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荒漠,使用两种月球车样机,测试模拟月球环境下的相关技术和程序。由一位航天员和一位地质学家组成的两人乘组,  相似文献   

14.
导弹发射特性的刚体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DAMS虚拟样机软件,建立了某地空导弹简化的发射系统虚拟样机。通过调试该样机,对发射进行刚体动力学仿真,获得了发射导轨存在波纹度以及弹性发射梁条件下导弹的运动参数。该方法具有表达直观、工作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发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苏联于1983年12月27日进行了未来小型航天飞机样机的第三次轨道飞行试验,这次发射和回收的卫星代号为“宇宙-1517”。苏联两年来已进行过两次试验。前两次飞行试验的卫星代号为“宇宙-1374”和“宇宙-1445”,它们是分别于1982年6月3日和1983年3月15日发射的。“宇宙-1374”和“宇宙-1445”是从伏尔加格勒附近的  相似文献   

16.
飞行器设计与试验的虚拟样机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样机是建立在CAD/CAM、系统仿真和虚拟现实基础上的一种新概念技术,它将成为未来飞行器设计、运行和实验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探讨了飞行器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环境系统框架,对虚拟样机设计环境的系统结构、建模和虚拟实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研究意义、发展背景、概念定义、设计要求、系统构成和研究开发任务等内容,旨在探讨面向飞行器系统虚拟样机及设计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丘淦兴 《上海航天》1999,16(2):55-57
评述来自国外的一种试验样机可靠性的评定方法。该方法针对可靠性指标很高的一次性使用产品,根据地面预先试验结果,以可靠性增长观点对试验样机的可靠性进行评定。为解决这类产品的试验样机可靠性评定困难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方法,颇有新意,但也有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2,21(3):112-112
据美国航空周刊网站2012年4月17日报道,洛马公司已开始进行美国空军重复使用助推器系统(RBs)验证器火箭发动机热点火试验。较小尺寸的RBS样机是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的RBS飞行和地面试验(RBS-FGE)计划中研制的。AFRL将在此样机的基础上研制更大型的验证器,最终在2025年前为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系列提供全尺寸的重复使用助推器。RBS包括垂直发射重复使用的第一级和一次性使用的第二级,与传统的德尔他-4和宇宙神-5火箭相比,其发射成本可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马继峰 《航天控制》2007,25(6):36-41
精确制导武器虚拟样机技术是进行精确制导武器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充分考虑到建立一体化、通用化的虚拟样机系统支撑平台的需要,选取景象匹配技术作为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重点讨论了虚拟样机系统的组成、方案及算法分析、算法仿真试验、试验结果分析、系统集成等问题。其中,精确制导算法仿真的试验结果揭示了典型匹配算法的抗干扰能力和各种主要因素对匹配结果的影响规律,与理论分析一致;系统集成过程中详细分析了控制流、数据流与系统集成的组织过程和方法;最后对整个精确制导武器虚拟样机系统的研制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基于物理样机的研制方法开发周期长、费用高,极大的制约了遥感器的研制和应用.遥感器的研制过程可以抽象成为信息在市场、设计、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过程.虚拟样机是产品的数字模型的集合,是记录信息的载体以及应用信息的工具,能够表达产品各个方面的特性.可以对遥感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文章提出了基于虚拟样机的遥感器设计、分析、制造一体化思想,分析了其关键支撑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基于虚拟样机的遥感器性能分析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