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于带冠叶片,我们原是用套型方法先加工出不带冠叶片,然后再钎焊上叶冠。这种方法生产周期较长,而且钎焊质量不稳定。据兄弟单位的经验,用靠型方法加工叶片有三个问题:1.加工精度一般局限在0.2毫米左右;2.叶片表面有流纹,影响光洁度;3.整平较困难,要求毛坯被加工余量均勺。我们用多孔电极、微孔电极、大间隙加工  相似文献   

2.
带冠整体叶轮通道加工方法的分析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整体叶轮应用于现代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制造难点。在分析现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带冠整体叶轮叶片型面的新型加工方法——电解加工与电火花加工的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带冠叶片碰撞减振的有限元模型和试验系统,用仿真方法研究碰撞阻尼减振效果与振动系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带冠叶片碰撞阻尼具有显著的减振效果,其减振机理主要是限幅作用;叶冠间隙越小,碰撞减振效果越好。叶片动应力对激振力幅值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带冠空心冷却叶片的三维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冠的高温空心冷却叶片,由于它的形状复杂,工作时所承受的离心力大,温度高,气动力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准确可靠的计算方法,一般只能靠实验或统计的方法来对付生产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为试图解决此一问题,我们采用高阶的三维等参元素来离散复杂的叶片形状。用节省内存空间而精度又高的波前法来求解此特大型方程组。用高阶双三次Coons样条插值函数来拟合叶型的空间曲面。为验证本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计算了各种例题,做了真实叶片的高速旋转实验,它们都证明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是满意的。 本方法的适应性也较强,用它可以计算实心和空心的、带冠和不带冠的、伸根和非伸根的、高温和常温的各种类型叶片。  相似文献   

5.
带冠涡轮叶片干摩擦阻尼减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某型真实带冠涡轮叶片叶冠干摩擦阻尼减振效果,本文建立了可实现正压力连续调节的非旋转状态涡轮叶片试验系统,对不同接触紧度、不同接触角度的真实带冠涡轮叶片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测试。通过试验分析了叶冠接触面紧度、接触角度等重要参数对带冠叶片振动特性和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冠涡轮叶片出现了明显的非线性现象,同时存在一个最优的接触紧度使得该带冠涡轮叶片的减振效果最佳。接触角度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叶冠振动能量的消耗能力和带冠涡轮叶片共振频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过去,用电解加工的方法加工某机Ⅰ级涡轮叶片,只限叶盆加工余量为0.05毫米以上的,否则容易超差报废,而且叶背不能电解加工,只能机械抛光。对此,我们对原工艺装置进行了调整,改进了流场,取消了压背,优选了电解液,实现了叶盆、叶背同时进行电解加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叶片电解精度(即整平比),并找出影响叶片电解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生产效率,故对电解加工有关参数运  相似文献   

7.
电解加工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要实现叶片精密电解加工,关键在于实现小间隙加工。但减少间隙又受到如下障碍:电解产物排出条件恶化,甚至极间被堵,造成短路烧伤;为及时排出电解产物必须提高电解液的流速和压力,结果在加工区产生很大的电解液反力,使叶片变形,过高的流速还会造成流场不均,出现空穴现象,以致稳定的小间隙加工无法进行。因此采用普通电解加工方法,靠加大电解液压力和电极送进速度来实现小间隙加工并不是理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中,硝酸钠(Na NO3)电解液与氯化钠(Na Cl)电解液广泛应用于常规金属材料电化学加工。研究了钛合金在应用电解液喷射加工技术(EJM)时的表现。首先应用这两种电解液对两种不同表面质量的钛合金试件分别进行EJM加工试验,通过分析加工后所得样槽的深宽比、表面粗糙度、氧化物占比以及微观形貌,分析了钛合金原始表面状态以及电解液选用对最终加工精度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的顺序组合应用这两种电解液对优选出的钛合金试件再次进行EJM加工试验研究,确定最优的电解液组合应用顺序。两个系列的试验研究,为提高钛合金电化学喷射加工的质量与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电解加工中由于电解液的温度、浓度的变化对叶片精度的影响问题,我们试验了一种感应式传感器电导率补偿系统。曾在四一○厂进行生产性试验,在工厂的大力协同下,对提高叶片电解加工的精度有一定的效果。现将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气系统及试验情况作一小结,供参考。一、感应式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环向圈连带冠叶片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锦  王文亮  陈向均  臧军 《航空学报》1991,12(9):474-481
 本文将动态子结构方法中链式加载技术与群论算法相结合,提出环向固连带冠叶片动力特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文中列出了分析步骤与具体公式,并有实例的计算结果。该方方法适用于研究具有带冠叶片的单级转子中,“冠”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低压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异型冠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为了达到减轻质量的目的,在传统锯齿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异型冠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以软件UG NX为平台,实现带异型冠涡轮叶片的参数化设计。通过对异型冠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制定了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的双目标优化设计流程。该方法实现了在保证异型冠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前提下,叶冠质量最轻及叶冠质心位置最优调控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叶冠质量降低了53.05%,最大应力下降了43.41%,最大径向变形量下降了45.80%。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涡轮叶片锯齿冠蠕动磨削加工工艺方法,包括设备和工艺参数选择、金刚石滚轮制造和砂轮修整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带干摩擦阻尼结构叶片振动响应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建立了非旋转状态叶片试验系统,正压力加载方案可实现连续调节并较准确测量接触压力.利用该试验系统,对不同接触紧度,接触角度带冠叶片的振动特性及响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带冠叶片出现了共振频率分叉的非线性现象.通过试验分析叶冠接触面紧度,接触角度等重要参数对带冠叶片振动特性和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接触角度应根据振型综合考虑接触面间相对运动在切向和法向两个方向分量的比例关系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14.
带冠整体涡轮盘电火花加工成形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冠整体涡轮盘电火花加工专用CAD/CAM系统(BliskCad/Cam)为辅助工具,详细介绍了某带冠整体涡轮盘电火花加工成形电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通过加工实验,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成形电极。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温合金复杂曲面叶片进排气边尺寸和形状的高精度要求,开展了精密电解加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振动进给电解机床与优化电极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解加工叶片进排气边尺寸形状精度。使用电导率85~90m S/cm,温度25℃的Na NO3电解液,叶盆和叶背电极振幅0.4mm,振频40Hz可加工出中心型面进气边形状满足设计要求,排气边接近设计要求的试件。在此基础上,探索采用振动光饰工艺作为精密电解加工技术的辅助手段解决叶片进排气边形状控制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锯齿形叶冠紧度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温度、离心负荷及气动负荷作用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接触面紧度选择及挤压应力计算方法。以某机低压涡轮转子叶片为例,从叶片减振及提高寿命综合考虑,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分析,对锯齿形叶冠接触面紧度进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针对DD6单晶带冠叶片铸造过程中极易产生晶轴偏转,进而对叶片固有频率和相邻叶片叶冠间挤压力产生较大影响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DD6单晶带冠叶片进行静应力和模态分析,获得了不同偏转角下叶片固有频率及叶冠间挤压力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偏转角β的增大,1、2阶固有频率升高,3、4阶固有频率非单调变化;同时,还将导致叶冠间挤压力减小,进一步影响固有频率。通过锤击法对该叶片频率进行了试验测量,对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热障涂层技术和气膜孔冷却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叶片的耐温能力,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使其具有更高的推重比和效率。而在带有热障涂层叶片上实现高品质和高精度冷却气膜孔的加工是发动机制造技术的难点。由于飞秒激光加工具有材料无选择性、无热影响区及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因此飞秒激光成为加工带热障涂层叶片气膜孔的研究热点。阐述了飞秒激光与叶片涂层和基体材料的作用原理和飞秒激光微孔加工的技术特点,介绍了飞秒激光带热障涂层叶片气膜孔加工技术的研究过程和发展现状,展望了该技术在高精度带热障涂层叶片气膜孔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涡轮带冠叶片干摩擦阻尼减振试验系统,分析了阻尼块与叶冠间正压力、阻尼块材料和接触面积及激振力对叶片共振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特殊正压力加载时,叶片共振频率产生漂移现象,在其它正压力加载条件下,叶片共振频率随正压力增大基本不变;阻尼块面积和材料在不同激振力范围,对叶片共振频率产生不同影响。另外,通过试验还获取了叶片共振频率随外部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叶片共振频率的大致漂移量,其结果对带冠阻尼减振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应用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制造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五轴联动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实现带冠整体叶轮整体铣削加工,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本文阐明了带冠整体叶轮铣削加工要点,制定了加工工艺方案;同时基于UG 7.5中CAM模块,详细说明了铣削加工内弧、轮毂、外环和背弧所应用的各种加工策略。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证明了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了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