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开口型截面桁条加强蒙皮锥壳结构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方法;并用平板/加筋圆筒极限轴压的有效宽度法计算其极限载荷,得出加筋锥壳结构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鹏  徐兵 《宇航学报》2007,28(5):1381-1384
研究具有不同涂层的锥壳在空间飞行时的热问题。建立夜昼飞行时的热分析模型,给出确定热载荷工况的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方法求解该瞬态热问题,计算得到了特征点的温度历程曲线和辐射热流量历程曲线,分析表明锥壳夜间飞行时的热平衡温度和表面涂层性质无关,白天段锥壳平衡温度和涂层太阳光吸收率与红外发射率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压力实验机研究了制动锥的力学特性,理论和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所建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还根据实验结果,分别对制动锥的渐进屈曲和渐进屈曲后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曲线拟合,最终得到了该制动锥完整而又简洁的力学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4.
将受扭等截面空心圆轴剪应力和刚度计算公式推广到受扭矩的锥壳上应用,提出锥壳等剪力强度设计方法,使等式右边趋近于零,得到一元四次方程的近似有效解,用辛普生积分法求得扭转角的近似值,用实例进行计算,方法可用到受外扭矩锥壳的等剪力强度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雾化锥角对蒸发的喷雾液滴群在横流气体中掺混特性的影响,寻求强化掺混和提高温降效果的雾化锥角。提出了评价掺混水平的方法,在与实验吻合的基础上,获得了40°、60°、80°、90°和100°雾化锥角下气相温度的概率分布函数规律、流场结构和两相掺混度曲线。结果表明,随雾化锥角增大,温降效果提高,而掺混度先增大,雾化锥角90°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大雾化锥角,掺混度降低;小雾化锥角时产生对称多涡对结构,在一定区域内促进掺混,而较大雾化锥角时产生混乱的多尺度涡结构,有利于整个掺混截面的温度均匀分布;综合考虑掺混度和温降效果,90°~100°为优化喷雾雾化角。  相似文献   

6.
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迎风凹腔结构防热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海波  刘伟强 《宇航学报》2012,33(8):1013-1018
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使用迎风凹腔结构作为热防护系统时,凹腔结构的防热效能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与相关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数值方法的可靠性,获得了鼻锥的流场参数,外表面、凹腔内壁面的热流分布,分析了不同的凹腔尺寸参数选择对鼻锥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迎风凹腔结构能够有效的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鼻锥尤其是驻点区域进行冷却,凹腔越深,其冷却效果越好。鼻锥气动加热的最大热流并不在尖锐唇缘的顶点,而是位于凹腔内的侧壁面上,凹腔的深度(L)变化对最大热流的出现位置影响很小。除非凹腔很浅(L/D<0.5),凹腔底面的热流值都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迭层复合圆筒壳轴向屈曲的分析与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建议可利用一种优化设计法来确定迭层复合圆筒壳的最佳纤维方向,虽然从这种优化法中并没有导出关于最好的迭层结构的简单结论,但可从此分析中找到一些新的屈曲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圆柱形盛液容器受高频激振产生低频大幅重力波的现象,用有限元法对圆柱形弹性壳体及壳液耦合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壳液耦合系统的主要振型;用有限元法分析所得的模态结果与实验现象及实验模态分析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碳-环氧树脂(C/E)复合材料三角形网格加劲壳是一种先进的宇航结构。其总体失稳临界载荷计算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为这种壳体结构的临界载荷计算提供了一个计算方法。为了验证这个计算方法,本文给出了三个C/E复合材料三角形网格加劲圆筒壳的外压试验结果。临界外压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予示相当一致。因此,本文提供的临界外压计算公式可供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制UDMH/NTO双组元凝胶推力器,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等手段对凝胶流变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凝胶流变特性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了凝胶流变特性参数;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锥形流道锥角变化对凝胶流变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双组元凝胶推力器试验样机并完成了流量特性试验及热试车.结果表明,试验用UDMH/NTO两种凝胶推进剂流变特性较为接近;对于UDMH/NTO凝胶推进剂,通过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最佳的锥角角度,可使凝胶平均表观粘度到达喷孔出口时降到最低;试验样机喷注器的流量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接近,说明该喷注器适合于凝胶的流动及雾化;热试车取得成功,获得了稳态、脉冲室压及结构温度等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全息二次曝光法测量火焰温度的原理与实验装置,并对稳定火焰进行了测量,获得了火焰内锥顶部一个水平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在火争内锥顶和该方法测温仅与用热电偶测得结果相差约4%。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双层充气式气动阻力锥二级展开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文章首先基于有限单元方法,利用Newton-Raphson非线性迭代计算方法分析并比较了二级展开前后的气动阻力锥结构充压变形特征,并获取二者最大应力随充气压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入气动阻力锥结构预应力刚化效应,计算预应力下气动阻力锥结构的振动模态;最后,研究二级阻力面展开瞬时对气动阻力锥最大压力、最大温度以及气动阻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阻力锥二级展开,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结构强度的下降;也导致结构第三阶模态频率降低,使结构更容易受到外界激励而产生颤振,甚至导致结构破坏;但气动阻力锥的二次展开可以使得结构气动阻力增加两倍之多,可保证气动阻力锥安全抵达地面。因此,合理选择二级展开对应的飞行速度可以增加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圆柱形盛液容器受高频激振产生低频大幅重力波的现象,用有限元法对圆柱形弹性壳体及壳液耦合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壳液耦合系统的主要振型;用有限元法分析所得的模态结果与实验现象及实验模态分析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数字方式的超宽带纳秒级窄脉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现有几种典型的超宽带脉冲产生方法进行了分析,实现了一种由数字方式产生超宽带纳秒级窄脉冲,并对产生的窄脉冲进行时域叠加设计组合波形。实验电路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壁厚线性变化制动锥的冲击力学特性,基于轴压力学模型,提出了等效速度概念,在综合考虑材料应变强化和应变率效应的条件下,按等效壁厚、等效速度条件下的分段能量等效原理得到了制动锥轴向冲击力学模型,并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弹射系统中缓冲制动锥的冲击皱褶形成形态、冲击压缩量和缓冲力学特性,3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所提出的制动锥轴向冲击力学模型可为制动锥的初步设计、实验规划以及武器系统的发射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二维三向编织碳纤维柔性基体复合材料结构构成的壳膜结构具有良好的面内力学特性、轻质量、高强度等特性,受到工程师青睐。航天器反射器是一种典型的大尺寸、轻质量的航天器结构,需要采用轻质量高强度的材料,壳膜结构即被认为可能满足此要求。本文对壳膜结构进行了等效力学特性分析,建立了基于材料力学等弯矩法的等效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求解,求解结果通过简单载荷的施加,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分析壳膜结构等效参数的基础上,对壳膜反射面进行了受重力情形变形与受重力前后主要模态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7.
陈永涛  申智春  郑钢铁 《宇航学报》2006,27(6):1178-1181
研究薄壁圆柱壳的动力屈曲行为,有助于构造具有高吸能率的抗爆和抗冲击结构。基于有限元仿真,比较撞击系统动能的时间历程和屈曲变形的时间历程,提出了用以确定第二临界速度的能量迭代法,应用此方法设计薄壁圆柱壳的动力屈曲结构可有效地减少试验次数,降低实验成本。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利用落锤实验得到了验证。另外,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轴向冲击下的薄壁圆柱壳,随径厚比的增加,折屈边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深微锥孔汽蚀管的精密机械加工,研究了汽蚀管收敛段与喉部精密车镗加工、Ф0.65通孔钻孔加工以及6°锥孔铣铰加工工艺。针对6°锥孔的铣铰加工,定制了京瓷6°锥铣刀和6°锥铰刀,刀具材料为高强度亚微粒碳化钨,刀具表面涂层为高硬度纳米复合结构涂层,刀具结构为能抑制振动并增加刃口强度的特殊结构。得出了深微锥孔汽蚀管最佳工艺规范。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内表面表面粗糙度为Ra 0.4,满足设计要求;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通过了液流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装配有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的发动机已经通过了地面热试车考核。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超低速性能,采用ADINA软件对钢壳及铝壳电液伺服马达的配油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系统开环性能实验基础上,对现有钢壳及铝壳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了低速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压的作用下,铝壳马达配油盘产生较大的变形及端面间隙,内泄漏是铝壳马达产生低速脉动及爬行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对配油盘结构及叶片顶廓形状进行了优化,使变形量及内泄漏大为减少,且改进后的叶片最大压力角为14.043度.该研究为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元采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学分析方法,开展了轴压作用下薄壁加筋圆柱壳结构的后屈曲行为研究,比较了加筋圆柱壳结构筋条截面高宽比、蒙皮厚度、加筋疏密程度等结构几何参数对显式非线性算法计算屈曲临界载荷与隐式非线性算法计算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筋条质量与蒙皮质量之比大于0.4时,显式计算结果与隐式计算结果趋于一致,当筋条质量与蒙皮质量之比小于0.4时,显式算法计算结果与隐式算法计算结果会产生波动性差异。显式非线性分析能快速高效分析筋条质量与蒙皮质量之比大于0.4的薄壁加筋圆柱壳结构后屈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