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空射导弹发射初始弹道数值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弹从载机上发射时,载机对导弹的流场存在干扰,从而影响导弹在发射初始阶段的姿态和运动轨迹。为了确定导弹的初始弹道参数,本文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6.1计算导弹发射时的非定常流场,并通过该软件的接口嵌入导弹的六自由度弹道方程,同时计算了导弹在载机流场干扰下的非定常气动力和初始弹道。计算结果清晰地表现出导弹与载机的分离过程和载机流场的干扰形式,并可估算出载机的流场干扰范围。  相似文献   

2.
载机在发射导弹前,大部分都存在一个动基座对准过程,动基座对准的精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导弹在发射后能否按照载机指示截获跟踪目标.导弹在载机上的挂装精度是影响动基座对准精度的因素之一.该文介绍了一种空空导弹挂装精度的校靶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波束引导的空空导弹越肩发射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肩发射是一种新型的攻击方式,要使导弹能够快速攻击尾后目标,且为了避免程序控制导弹转弯这种方式不够灵活,载机无法根据目标机动快速调整导弹转向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由本机发射电磁波束引导导弹转弯并对目标实施攻击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波束引导过程,在载机发射的波束指引下,计算出导弹的飞行弹道,并分析引导过程中导弹过载的变化,采用搜索算法模拟出了导弹的全向截获区;然后设计出导弹攻击方案,并计算出此方案下机上波束发射装置的转动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用于越肩发射的方位校正导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当越肩发射攻击后方目标时 ,如果载机不能提供有关目标的完全信息 ,用普通的导引方法完成“越肩”火控过程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非完全目标信息方位校正导引方案 ,它不依赖于载机的前视或后视雷达 ,只利用载机上的雷达传感系统提供的有限的目标方位信息 ,让导弹在攻击平面内载机测量到的目标方位线上搜索目标 ,实现越肩发射中的“越肩”。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案是一种可行的导引方案  相似文献   

5.
蔡选义 《推进技术》1990,11(4):71-73,80
本文在总结我国空空导弹发动机研制的基础上,分析空空导弹发动机尾喷流对载机的影响.同时,从导弹发动机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实际水平,提出采用少烟复合固体推进剂作为今后减少尾喷流对载机影响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滋烈  张安 《航空学报》1988,9(8):413-418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航空火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适应于各种武器的先进的火控系统不断涌现。例如IFFC原理、快速射击原理、导弹离轴发射原理、头盔瞄准具等。本文叙述了一种新的火力控制方法——空对空导弹的离轴发射。这一新的火控导弹发射技术和以往的发射技术相比,取消了对载机的限制,并预示导弹每个瞬时的最大离轴角,瞄准容易,提高了捕获目标的效率,增加了发射机会,在实战中很有意义。同时这种原理充分发挥了人的因素,有效地利用了导弹的攻击能力,为同时攻击多目标创造了条件,并具有全向攻击能力,使空战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先进的火控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飞机在空战中发挥导弹的最大攻击能力,文中对空-空导弹发射的火控原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空-空导弹的发射特点,详细描述了发射瞬间载机、目标和导弹之间相互的运动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拦射瞄准矢量方程改善导弹在末制导段的运动条件,以保证复杂空战环境中对空中目标的有效攻击。文章最后讨论了导弹拦射前置角、目标攻击进入角和导弹离轴角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座舱显示器上的显示。  相似文献   

8.
于在洋 《飞机设计》1994,(3):31-37,60
为保证飞机在发射导弹时进气道、发动机稳定工作,首先需要在数字机上进行仿真研究。为此,本文建立了进气道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发射导弹时,发动机防喘系统工作,执行脉冲切油,使进气道控制系统在大扰动条件下工作,因此该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9.
袁慧馨 《飞行力学》2005,23(4):71-73
针对空空拦射导弹火控系统的飞行试验方案建模与仿真,提出了合理的建模假设,建立了一系列关于载机、目标机及导弹在导弹发射前、发射后整个靶试过程中的运动诸元解算模型,分析了飞机运动方程与火控系统攻击需求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试飞应用结果进行了对比,取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弹射式导弹发射时载机动力学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载机自然飞行时的动力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其设计了一套弹射式发射架,分析了在不同弹射力、不同弹射架位置参数条件下载机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弹射力是保证载机与导弹安全分离的重要因素,对导弹的出舱速度影响较大,且弹射架沿载机纵向位置的改变对载机纵向运动影响明显,沿载机展向位置的改变对载机横航向运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永敬 《推进技术》1989,10(3):49-53,85
本文介绍了战略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操作训练仿真模拟系统;文中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操作训练仿真模拟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系统组成的设想和功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文中还简要介绍了国外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热交换对喷气发动机过渡过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之丽  廖阔 《推进技术》1996,17(3):10-15
给出一种用于估算气流与零部件间热交换对过渡过程影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某双轴涡扇发动机在加速过程中各主要零部件与气流间的热交换随加速时间的变化,各部件热交换对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和分析了该发动机在相同供油规律下“冷”和“热”两种加速过程,估算了典型部件换热面积和质量对加速性的影响。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高温部件与气流的热交换对喷气发动机的过渡过程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相同供油规律下由于热交换使“冷”和“热”加速过程的差异十分显著,“冷”加速过程允许采用补偿供油改善加速性;零部件换热面积和质量的估算精度对加速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潘宁民  张良 《推进技术》1998,19(2):68-72
简要介绍了发烟机及其动力装置,研究并改进了WQJ-1型小型航空发动机,使之成为满足发烟要求的动力装置。确定了该发动机在新状态下的参数及结构,进行了发烟机的雾油发烟实验,得到了雾油发烟对发动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将WQJ-1型小发动机改为发烟机动力装置是可行的。对发烟机的型号研制和扩展小型航空发动机的使用范围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绍卿  华清 《推进技术》1989,10(3):20-24,14,82
本文对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等q特性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对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工作接力点马赫数作了定量的计算.并提出了估算接力点马赫数的方法.还对不同等q值下的燃烧室静温、静压、空气流量及推力进行了分析.本文提供的数据可供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鸿  金如山 《航空学报》1992,13(4):151-157
本文采用装有3只小流量双径向扰流器混合杯式喷雾装置的二元矩形试验燃烧室,在常压和进口空气不加温条件下作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双扰喷雾装置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正确设计的双扰喷雾装置相对于离心喷嘴将明显改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第一扰流器流量应小于第二扰流器流量;第二导流筒长度不应妨碍中心离心喷嘴油雾锥形成;相邻喷雾装置中气流旋向应相同。这对我国三大部件中短环形燃烧室研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型电液伺服飞机发动机模拟系统及其智能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类大功率飞机发动机地面模拟装置的电液伺服系统方案,研究了该系统用于模拟飞机发动机承受阶跃负载作用时的智能控制,并实现了对飞机发动机模拟的高性能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孙扬 《推进技术》1997,18(6):60-63
简要地论述了弹道涡喷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弹用涡喷发动机振动故障的一些特点,设计一套弹用涡喷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断系统,探讨了弹用涡喷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及计算分析,给出了丙烷在不锈钢单管及复合铜管中的结焦阀温、壁温升高率、极限壁面温升、结焦率及结焦热阻等结焦特性,并讨论了几种因素对丙烷结焦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为氧/烃发动机冷却通道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级轴流压气机稳定性的数字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有关试验的结果采用了一个“激盘-滞后-容积”模型作为压气机级的物理模型,以代替近年来常用的“激盘-集聚容积”模型。为了比较,在数字机上分别用这两种模型预算了一台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失速线。模拟的证实除了和部件试验结果比较外,还专门在发动机试验台上作了逼喘试验。结果表明,用新模型得出的失速线和全台试验得出的几个失速点很接近,而用旧模型预算的失速线恰位于部件失速线的右下方。这种过早预示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在前人所作的稳定性模拟中也可以发现,这表明新模型改进了模拟效果。 在模拟稳定性的同时,也模拟了非设计工况下级间的相互匹配,所得的等转速线和试验数据也较符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变旋翼转速的涡轴发动机优化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涡轴发动机/旋翼一体化优化控制问题, 分析了直升机旋翼需用功率与涡轴发动机工况的关系, 旋翼转速、旋翼总距、纵向周期变距及横向周期变距对旋翼需用功率的影响.以最小旋翼需用功率为目标函数, 用线性规划算法进行发动机/旋翼性能寻优.进行了巡航状态下变旋翼转速的涡轴发动机优化的数字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表明在巡航状态应用变旋翼转速的涡轴发动机优化, 可以降低油耗1.5%~5.5%, 同时降低涡轮温度4.4~16℃,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