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航空火箭弹射座椅机加黄铜类、引伸黄铜类抛放弹的基体材料、外形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介绍了机加黄铜类具有延期功能的抛放弹冷、热加工、装配、包装工艺技术难点,并对制造验收全过程工艺流程、检测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总结提炼,在工艺技术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对于该类抛放弹保质批量稳定生产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对于其他类型抛放弹的生产制造具有良好的借鉴、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正中 《飞行试验》1995,11(3):38-43
本文叙述了某飞机航弹挂架抛放时试验参数测定的摄影测量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测量精度的分析,经过数据处理,从试验参数测量的结果来看,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在风洞试验中更好地模拟挂架投放初始条件提供了依据,而且还能从试验结果中进一步分析抛放燃爆弹的性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根据飞机减速伞抛放系统工作原理,对减速伞抛不掉故障进行验证和试验,从原理上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零-零”抛盖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作动系统进气及作动筒和舱盖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实现了“零-零”抛盖过程作动筒上下腔压力变化的准确模拟,解决了以往研究中抛盖动力需要大量试验数据的问题。经过无量纲处理“零-零”抛盖试验中自由抛放阶段舱盖的运动轨迹,澄清了“零-零”抛盖过程自由抛放阶段可以忽略气动力的问题,并通过考虑和不考虑定轴转动阶段气动力两种情况下,“零-零”抛盖过程舱盖轨迹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说明了考虑定轴转动阶段气动力会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王伟 《飞机设计》1995,(2):37-42
某Ⅲ型飞机弹射救生系统采用新研制的HTY-4A(改)弹射座椅,该座椅与HTY0-4A弹射座叮比在低空性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某Ⅲ型飞机座舱盖联抛系统沿用了某Ⅲ型飞机的状态,在与HTY-4A(改)弹座椅配套使用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本文从提高整个救生性能的角度,提出了利用HTY-4A(改)高温燃气对座舱盖抛放系统进行更改的方案,以期改进的座舱盖联抛系统能更好地与HTY-4A(改)弹射座椅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计算程序AUTODYN模拟了由爆炸反应装甲和陶瓷复合装甲组成的新型复合装甲在长杆弹斜侵彻作用下的侵彻过程。根据长杆弹与爆炸反应装甲和陶瓷复合装甲的作用现象,研究了长杆弹对新型复合装甲的侵彻机理以及两者在各时刻的作用规律。所得结论对进行其他复合装甲抗长杆弹侵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适航符合性方面为出发点,对电气相关的适航条款进行了符合性分析,并通过不同的配电方案来分析不同的氧气面罩抛放控制电路,最后设计出一套基于4个独立电源供电的氧气面罩抛放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8.
弹射过程座舱盖抛放轨迹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座舱盖在各个不同抛放阶段的受力关系,并着重考虑了抛放过程中气动系数的修正和铆钉剪切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座舱盖抛放轨迹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广泛用于预测不同型号座舱盖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抛放轨迹.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谢运武 《推进技术》1992,13(1):79-82
文中对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应急打开并抛弃座舱盖方案进行了探索。并根据飞机座舱盖抛放总体方案的要求,确定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参数。通过地面试验说明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所设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性能满足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火箭弹射座椅某新型射伞机构机械加工、装配及涉及的粘接、剪切试验、强度试验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工艺分析;对加工制造过程工艺方案设计、试验方法、夹具制作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探索,对于该产品的工艺流程设计、质量控制及生产具有一定指导、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抛放吊挂后的最优操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吊挂抛放后回到稳定状态的合理操纵方式以增加安全性且辅助控制律设计,开发并验证了直升机带吊挂模型,使用轨迹优化方法得到了直升机抛放吊挂物后的最优操纵时间历程及相应的状态变化历程。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计算了不同的性能指标对应的优化结果,分析并确定了性能指标的最终配置方式。研究了吊挂物质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根据从悬停状态抛放吊挂的算例结果可得:抛放吊挂物后,驾驶员主要控制垂向和纵向通道,而横向和偏航通道所需操纵较少,且吊挂物质量越大,所需的操纵幅值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在航空发动机风扇鸟撞试验中弹托在剥离时发生破损而导致其碎片飞入试验舱,开展了鸟撞试验脱弹过程的冲 击动力学研究。采用LS-DYNA动力学仿真软件对鸟撞试验中弹托与脱弹器撞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考虑到脱弹过程中 材料高应变率的影响,应用Johnson-Cook材料模型描述了弹托和脱弹器的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分析获取了弹托的变形、位移、应 力、动能等参数的变化过程。采用压缩空气炮进行了鸟弹发射,并将弹托变形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弹 托变形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4.4%,证明仿真方法有效;在脱弹过程中弹托前端会张开,产生喇叭口状变形;弹托中后部的 应力水平始终保持在80 MPa以下,不会因冲击作用发生破损而导致其碎片飞入舱体。  相似文献   

13.
倾转旋翼机气动弹性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分析模型入手,对倾转旋翼/动力舱回转颤振及旋翼/动力舱/机翼气弹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概述,包括飞行参数及设计参数对气弹稳定性的影响等,并对气弹稳定性的风洞试验及飞行试验进行了介绍,对于开展倾转旋翼机气弹稳定性研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EPDM薄膜橡胶包覆材料的粘-超弹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描述一种新型三元乙丙(EPDM)橡胶薄膜包覆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不同拉伸速率(0.1~5mm/s)下的单轴拉伸试验和多步松弛试验。研究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建立了有限变形下的粘-超弹本构模型。模型由超弹与粘弹两部分组成:超弹部分基于多项式应变能函数推导获得,粘弹部分则采用Maxwell模型来描述。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和多步松弛试验分别获得粘弹参数和超弹参数。将所建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材料在20%工程应变范围内的力学特性,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偏差仅为5.6%,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N-S方程的数值求解模拟了座舱盖在静止和旋转两种状态下的气动力分布,分析了来流马赫数、旋转角速度以及迎角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研究了座舱盖自由抛放过程的非定常效应,并最终建立了预测座舱盖自由抛放过程气动系数的气动系数图。计算表明:(1)非定常效应是影响抛放过程座舱盖气动力分布的主要因素;(2)外形左右对称的座舱盖,均有非定常气动系数平均值与无量纲角速度成线性关系的规律,而且变化斜率几乎与舱盖形状尺寸等无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比较典型的超低温粘接技术。粘接材料为LD10铝合金(箱体)和RY101聚酰亚胺(塑料支架),环境温度为-196~-25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种复合胶粘剂,并对其粘接系统和粘接工艺进行适当的调配和改进后,超低温下的粘接强度明显提高,其破坏性质从粘附破坏改变为内聚破坏,粘接的试件经过室温载重振动试验及低温冲击试验后,胶层完好未发生脱落,粘接的产品通过了一系列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对发散火箭点火具密封粘接技术难点进行了工艺分析;介绍了密封粘接工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点及在技术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技术积累,为新型或传统型号工艺密封粘接均具有良好的借鉴、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飞机阻力伞系统放伞、抛伞故障,通过分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模式以及故障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为该型飞机阻力伞抛放系统故障的排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和对粘接结构产品的试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对玻璃钢泡沫夹层、软木粘接、碳纤维蒙皮蜂窝夹层等粘接结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湿热老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军  常新龙 《推进技术》2013,34(4):557-561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试验件进行了不同湿热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并测量了不同老化时间粘接界面的扯离强度,描述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性能测试中的试验现象,结合复合材料微粘接结构吸湿规律对试验现象和撤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衬层推进剂粘接界面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结构中最薄弱环节,应予以重点考虑;湿热老化促进了环境水分从衬层-推进剂界面向推进剂内部的扩散和渗透,致使弱边界层向推进剂内部扩展,导致了衬层-推进剂界面粘接强度的降低.试验件平均扯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一个强度趋于稳定的平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