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应用于高频频率合成器的低功耗可编程分频器。分频器由双模前置分频器及数字可编程分频器构成。提出一种新的相位开关技术,并基于此技术设计了16/17双模前置分频器,模块结构简单,可工作于吉赫兹频段。数字部分采用一种优化算法,使得其输出模式控制信号可直接控制双模前置分频器的分频比,简化了整体电路结构,提高了电路工作速度。设计基于SMIC0.18μm1P6M RF CMOS工艺实现,后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工作频率最高可达3GHz,在1.8V供电电压、1.4GHz工作频率时,双模前置分频器的功耗仅为1.8mW。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腔式毫米波混频器的设计和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腔式毫米波混频器的设计和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驱动调制的低噪声微波光子混频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波光子混频技术是利用光域频谱搬移间接实现微波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变换,它具有工作频段高、瞬时带宽大、多通道并行处理能力强等优势。本文设计采用双驱动调制器实现光域微波信号下变频功能,通过对该微波光子混频器的建模与仿真,分析了影响混频器变频性能的因素。并且针对该架构开发了相应的变频模块,同时配置了相应的前置低噪声放大器与中频滤波器来进一步抑制噪声、改善杂散抑制度。通过测试,该模块在24GHz-28GHz频率范围内变频增益>0dB,噪声系数<20dB,SFDR约为102dB.Hz2/3,较传统级联调制器方案的微波光子混频器在变频效率与噪声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工作于S波段的带宽为100MHz的雷达接收前端.使用Agilent公司的ADS微波设计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论证.分别设计了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模块,仿真结果均达到要求.前端仿真结果:增益大于75dB,噪声系数小于3dB,镜像抑制度为60dB,灵敏度为-90dBm,动态范围为50dB.  相似文献   

6.
陈文莹 《上海航天》1990,(6):20-23,76
介绍X波段单脉冲导引头接收机的微波集成混频器.主要讨论共基片的多路小型微带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其电路的性能和噪声特性;给出了混频器电路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微带结构研制出三毫米波四次谐波混频器。该混频器核心器件采用型号为MS8251-P261的GaAs梁式引线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对。先用谐波平衡法分析出反向并联二极管对在本振信号单独激励下的大信号阻抗,并由此设计出本振网络;然后模拟出该器件在大信号本振激励下的小信号射频输入阻抗,并由此设计出射频网络。整个电路设计和安装在介电常数为2.22、厚度为0.127mm的RT/Duriod 5880基片上。当本振频率为23.15GHz时,该混频器射频输入88GHz~94.4GHz,实测带内变频损耗小于20dB。  相似文献   

8.
讨论一种Ku频段开关-混频器组合,该组合由开关和混频器两个微波部件组成.介绍组合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讨论开关和混频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介绍组合主要的技术参数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比幅外差式被动雷达天线,混频器影响制导精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两支路螺旋天线,混频器不对称产生的制导误差进行了计算。对研制加工的螺旋天线,混频器在不同频率情况下电轴的飘移进行了测试,并对此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为解决电轴移问题,作者提出了用微机技术进行增益补偿的简要原理和补偿原理方框图,并叙述了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几年里毫米波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现已研制成功的元器件有改进的发射机和本振信号源,它们具有功率大、寿命长等特点,并能产生复杂的调制波形(脉冲压缩、调频/连续波、频率捷变或雷达用的相参动目标显示)。另外也研制成低噪二极管混频器,它使接收机的灵敏度大为改善(致冷式混频器已使噪声温度小于75K,工作频率约为100GHz)。此外,因采用梁线式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腕式毫米波混频器的设计和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半实物仿真系统大带宽、高动态的技术需求,研制了一种覆盖整个W波段的单平衡混频器。混频器基于波导-石英混合电路以及分立肖特基二极管设计,射频信号经减高波导同相激励两个肖特基结,以减少无源电路的额外损耗。本振信号通过波导E面探针输入,以准TEM模反相激励肖特基结。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混频器在13dBm本振功率激励下,可在75~110GHz范围内实现6~8dB的单边带变频损耗,中频带宽为DC~35GHz。该混频器与国内外同类高性能产品技术性能相当,已成功应用于W波段半实物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应用于星载Ku频段接收机的下变频通道。该通道将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芯片或器件利用LTCC基板集成技术集成在多层LTCC基板内,实现了接收机的下变频通道中各个模块电路间的紧凑连接与集成。测试结果表明,下变频通道电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其尺寸为65mm×43mm×8.5mm,重量仅为76g。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串联模块式卫星设计过程中整星频率指标难以分解为单个模块动力学特性指标的问题,基于瑞利商理论建立了3种极端状态下的理想模型,结合理论证明、解析计算和参数化建模仿真,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模型的串联模块式卫星一弯、扭转、纵向基频的分解方法,并给出了分解的具体步骤,经过卫星模型仿真验证,评估其误差约为15%。该方法可为优化卫星平台结构设计,降低设计成本和设计风险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一种可用于星载微波接收机的14/12GHz谐波混频器的原理、设计、仿真及实验结果。该混频器主要由Lange耦合器、输入、输出滤波器以及匹配网络等部分组成。在14.00~14.25GHz的频率范围内变频增益为-16.52dB,带内平坦度优于1dB,驻波比小于2。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用于实现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低温共烧陶瓷)双平衡星型混频器的宽带巴伦设计。该巴伦是基于LTCC技术设计的多层结构巴伦,由2个相同的Marchand巴伦组成,采用宽边耦合线结构,提高了耦合系数,从而增加了巴伦的带宽。设计的巴伦在5.575~6.775GHz的频率范围内,其幅度不平衡度小于0.1dB,带内相位差为180±6°,可应用于C频段LTCC双平衡星型混频器。  相似文献   

17.
对宽带正交混频器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实现一款C频段宽带正交混频器,并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该宽带正交混频器用于上变频时,变频插损小于13dB,镜频抑制大于15dB,本振抑制大于14dB;用于下变频时,输出中频基带I、Q信号500MHz带内,平坦度小于3dB,I、Q相位正交一致性良好,小于5°。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K波段微带结构的四次谐波混频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K波段微带结构的四次谐波混频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K波段微带结构的四次谐波混频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