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5,(4):60-61
<正>日本H-2A-202型火箭2月1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雷达预备机"。"雷达预备机"是IGS侦察卫星系统2颗第二代雷达卫星的在轨备份星,用于保证在现有工作卫星出问题时仍能继续收集相关情报。2颗工作卫星"雷达3号机"和"雷达4号机"已分别于2011年12月和2013年1月发射。IGS系统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由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此次发射前,  相似文献   

2.
李云 《中国航天》2012,(2):30-31
2011年12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凌晨1时21分,一枚H-2A火箭携带一颗雷达侦察卫星从日本西南部的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日本唯一的侦察卫星系统——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IGS)系统的首颗第二代雷达侦察卫  相似文献   

3.
阳光 《航天》2011,(11):32-32
9月23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机”光学侦察卫星。卫星配备了高精度相机,可在距地球500千米高度拍到地面60厘米大小的物体。这是日本2003年以来成功发射的第7颗侦察卫星,其中包括5颗光学卫星(含一颗试验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该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7,16(2):40-40
2007年2月24日,日本的情报收集雷达卫星-2用H-2A火箭发射升空。它将和已在轨的3颗间谍卫星组成体系,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每天一次的拍照。雷达卫星运行在高400~600km的低轨道上,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合成黑自图像,分辨率南北方向为1m,东西方向为3m。一同升空的还有一颗光学试验卫星,后者主要是为了验证日本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光学卫星的性能。据悉,新一代光学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将提高到0.4~0.6m,预计2009年发射,而新一代雷达卫星计划2011年升空。  相似文献   

5.
天兵 《航天》2011,(12):54-56
2011年9月23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日本第4颗光学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卫星。它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是日本最后一颗情报收集卫星系列卫星。光学4号用于替代已经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2号卫星。它与光学3号具有同等性能,属于日本第2代侦察卫星,分辨率比日本第1代侦察卫星光学1号、2号高,达0.6米。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2009,(6):8-8
11月28日上午,日本成功发射一颗“情报收集卫星”,该卫星属于日本第二代侦察卫星,具有比前代侦察卫星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0,(1):93-93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09年11月30日报道,11月28日日本H-2A火箭携带一颗日本情报收集卫星(IGS)成功从位于日本西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8.
日本将于 2 0 0 3年 9月再发射两颗间谍卫星 ,以增强其对北朝鲜的监视能力。日本 2 0 0 3年 3月发射的两颗间谍卫星每天分别在早上和晚上两次经过朝鲜上空。再发射两颗卫星将使日本能够在下午对朝鲜进行拍照。即将发射的这两颗卫星与已发射的两颗卫星类似 ,一颗具备光学成像能力 ,一颗具备雷达成像能力。这两颗新卫星将于下个月运往种子岛航天中心 ,将由日本国产H 2A火箭发射。3月份发射的光学成像卫星已被证实能够区分地面仅 1m长的物体。雷达成像卫星即使在晚上和多云的条件下也可以拍照。研究人员期望该雷达成像卫星可以区分出经过伪装…  相似文献   

9.
华春 《上海航天》2007,24(2):36-36
2007年2月24日,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搭载H2A火箭升空,随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一颗雷达侦察卫星,轨道高度为400~600km,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的信号合成黑白图像,其分辨率为南北向1m,东西向3m,在较差的天气也能正常观测。据称,在此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正常工作后,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4颗卫星将全部就位。该系统包括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各2颗,每天至少可对地球所有地点完成1次侦察。  相似文献   

10.
曲号 《中国航天》1997,(12):23-25
美国即将发射两颗先进情报卫星曲号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将在今年10月至11月初发射两颗新型军事情报卫星,其中一颗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改进型长曲棍球成像雷达卫星,另一颗是休斯公司制造的喇叭信号情报卫星。它们将成为美国最大的两颗军事卫星,其中后者使用了...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正>日本发射光学侦察卫星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2009年11月28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3a(又称"光学3号机")侦察卫星。IGS-3a属第二代光学侦察  相似文献   

12.
日本将于2003年2月用H-2A火箭首次发射情报卫星。情报卫星除了军事侦察之外,也可用于灾害防治。 据报导,日本将于年2月和7月发射4枚分辨率为1m的“光学卫星”以及可以在晚间和恶劣天气下使用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卫星收到的图像经由高速通讯系统传到地面的4个情报接收站。 日本一直依赖美国卫星提供情报,因此对其即将发射的情报卫星期望很高。不过美国的预警卫星可以在赤道上空约35000 km的静止轨道上,用红外线来探知导弹的热源,但是日本的情报卫星不具备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阳光 《航天》2014,(4):8-8
2月28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美日合作“全球降水测量”(GPM)项目下的核心卫星,即“GPM-核心”,并搭载发射了日本7颗微小卫星。日方负责研制的“双频降水雷达”是星上两台主要仪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石英 《中国航天》1996,(3):20-23
加拿大的雷达卫星加拿大的雷达卫星已于1995年11月4日由一枚德尔它2火箭发射到了792公里高的圆形极轨道。虽不是第一颗使用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但雷达卫星却是世界上第一颗商用的这种卫星。它与其它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包括美国1978年发射的海洋卫星、前苏...  相似文献   

15.
士元 《中国航天》2007,(9):22-23,29
继6月8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首颗意大利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地中海天宇"(Cosmos-Skymed)之后,多次推迟发射的德国首颗军民两用雷达卫星"大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也于6月15日由俄罗斯第聂伯1火箭送上太空。这标志着德国对地观测技术水平达到崭新的高度。今后5年中,该卫星将为德国提供高质量的地表雷达图像。  相似文献   

16.
四、日本 日本全年进行了2次航天发射.H-2B型火箭1月份发射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H-2转移飞行器" (HTV)3货运飞船,并搭载了日本、越南和美国的5颗小卫星,10月初从站上部署.H-2A型火箭5月份发射了本国"全球变化观测任务-水" (GCOM-W)1和韩国"韩国多用途星" (KOMPSAT)3对地观测卫星,并搭载发射了2颗小卫星.日本还有1颗商业通信卫星和1颗技术卫星分别由欧洲和印度发射.该国全年发射的有效载荷总数为9个.  相似文献   

17.
1972年美国发射了地球资源探测卫星陆地卫星1。以后又发射了几颗这种卫星,这些卫星获得了地球资源的重要数据。日本也感到非常需要地球观测卫星,于是在1975年初,以科学技术厅为主开始对地球观测卫星进行调研工作。接着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了一项自行研制和发射5颗地球观测卫星的计划,包括3颗海洋观测卫星和2颗陆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8.
阳光 《中国航天》2010,(4):18-22
<正>五、印度印度2009年进行了2次航天发射,均采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该火箭4月份发射了"雷达成像卫星"2侦察卫星及一颗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2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能透过黑夜、云层和伪装进行侦察。据报道,卫星研制得到  相似文献   

19.
按照最具权威的世界卫星咨询机构——欧洲咨询公司的分类方法,遥感卫星市场包括民用和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本文将对2012年民用和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市场进行慨述和分析. 一、2012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情况 2012年全球共发射了11颗遥感卫星(不包括遥感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卫星),其中中国发射了3颗(资源3号、天绘1号02星和环境1C),法国发射了2颗(斯波特6和昴星团1B),印度发射了1颗("雷达成像卫星"1),韩国发射了1颗("韩国多用途星" 3),俄罗斯发射了1颗(老人星V1),白俄罗斯发射了1颗(白俄星),委内瑞拉发射了1颗("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土耳其发射了1颗(突厥2).  相似文献   

20.
日本将于2003年发射侦察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确切的消息,日本将于2003年发射4颗侦察卫星,届时中国,尤其是北京至香港的广大沿海地区将在其监视范围之中。 早在两年之前自民党就已经委托三菱公司着手制订侦察卫星的计划。1998年8月25日,自民党召开“科学技术情报恳谈会”,听取了三菱公司关于“多用途精密观察卫星”研制计划的说明。不久以后,同年8月31日,朝鲜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此事引起日本朝野上下极大震惊,它们认为朝鲜将对日本安全构成威胁,并以此为理由拟将原来在纸上的研制计划付诸实施,试图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和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