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本文针对首都机场航空器除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2011年以来首都机场25场降雪除冰数据拟合多雪情下的除冰效率,为各地机场除冰模式选择以及除冰坪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航空公司以及空管单位预判和整体调度,合理安排地面保障作业进度,提升冰雪天气条件下机场航班保障能力。截至2014年,国内大部分机场仍采用航空器机位除冰的传统作业模式,总体效率不高,机位作业空间受限,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微资讯     
民航华北管理局康文生董磊5月17日,民航华北局机场处与北京监管局监察员组成检查组,对首都机场不停航施工现场开展了检查,重点对T2-T3E联络道工程及中、东跑道北端新建除冰坪工程等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强化对首都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监管,督促施工期间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运行安全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3.
航班地面保障是机场运行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航班地面保障效率,针对某机场航班地面保障流程构建AOE 网,通过该机场A-CDM 系统记录的航班节点数据求出该机场航班地面保障作业的“关键路径”。通过对关键路径上可压缩工序的分析,对该机场的地面保障作业流程进行优化。以我国西南地区某机场航班地面保障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剔除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正常数据,分别计算保障流程优化前后的航班过站时间。结果表明:在33 组航班数据中,该机场使用AOE 网络优化后的保障作业流程比优化前平均减少地面保障作业时长6.1 分钟/架次,说明通过合理地优化航班地面保障进程,可以有效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从航空器地面保障的航空器除冰能力、跑道放行能力以及跑道清扫能力出发,全链条跟踪除冰航班地面状态,深入分析地面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根据首都机场早进出港航班特征建立不同特征航班流下的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标准,便于空管及地面保障单位调整地面保障作业进度或除冰模式,避免旅客长时间机上等待或跑道、除冰位等资源闲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安全是民用航空业永恒的主题,这不仅是指飞行安全,对于地面保障的主要场所——机场来说,其区域范围内的安全和管理,尤其是飞行区、货运区、油库区和航站区的安全控制和管理,直接关系到空防的安全和地面保障的正常运行。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样一座现化的大型机场枢纽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一套先进、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作为后台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主要针对首都机场中跑道两端应急抢修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难点进行解析,从科学解决施工与运行之间矛盾、有效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维护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一、工程概况首都机场中跑道自1996年大修改造后,至2013年已运行17年,超出原有设计使用寿命。期间,中跑道长期承担着首都机场的主要航班起降任务,运行压力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道面病害逐步增多。为根本解决道面病害问题,确保首都机场运行安全,首都机场于2013年9月、10月对中跑道进行不停航施工改造。  相似文献   

7.
目前首都机场的双跑道隔离运行方式无法适应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抑制了首都机场的枢纽化进程.通过对首都机场运行状况的分析及其与国外机场的比较,认为双跑道独立运行方式是一种先进的管制方法,而且投资少,见效快,可以使机场跑道的容量成倍增长.独立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障进近过程中航空器的安全,它对空域、跑道监视设备和监控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出首都机场双跑道独立运行的设想和初步研究,为首都机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首都机场飞行起降55.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19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9.9万吨,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二位。在航空运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首都机场安全运行保障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首都机场以持续安全为目标,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手段,于2007年开始建设、实行安全管理体系(SMS),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目前首都机场不安全事件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首都机场以深化SMS建设为主线,制定了持续安全战“续安全战系首都机的  相似文献   

9.
<正>机场地面车辆运行管理是机场管理机构日常监控的重点工作,也是确保地面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GPS车辆监控系统能通过车辆定位、轨迹回放等方式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以提高机场管理机构的监控效率。本文介绍了GPS车辆监控系统在机场运行方面的应用,以期提高机场地面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正>民航局全力以赴做好APEC民航运输安全保障CAAC spares no effort to ensure air transpont security for APEC11月4日,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到首都机场运行保障一线督导检查APEC民航安保工作。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APEC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力以赴做好民航安全和服务工作,民航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分析安全工作特点和规律,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二是要确保专机安全和服务绝对不出问题,确保专机保障任务绝对安全,确保运行服务高效,  相似文献   

11.
<正>据近十年统计,中国民航由于地面保障原因造成的机坪特种车辆运行相关的不安全事件占各类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的81%。机坪特种车辆的不安全事件已成为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的主要来源。随着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坪特种车辆安全运行问题凸显,车辆与车辆碰撞、车辆与航空器刮蹭的事故屡见不鲜,其不安全运行严重威胁航空地面保障服务的安全与效率。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识别机坪特种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而对其进行风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经受了三年疫情冲击的民航业进入全面恢复发展期。作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的大型机场承担的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飞行区管理部作为运行一线,在重大运输任务保障、安全管理、运行服务、疫情防控、创新经营等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探索实践是民航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加快复苏进程的缩影。本文结合首都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的具体实践,对大型机场飞行区管理转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场道除冰雪是民用机场冬季运行的重点保障工作。本文在详细阐述首都机场场道除冰雪发展演变及现行除冰雪基础上,重点从除冰雪模式优化,除冰雪协调机制及有效的技术监控手段搭建方面阐述首都机场场道除冰雪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随着空中流量的不断增多,地面航空器和机动车辆的有效管理要求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建设新机场、增建跑道和滑行道,从而增大地面的容量,但这受土地、资金和时间的制约,要在近期内解决好机场场面交通的拥挤和冲突问题,还需要借助于技术先进的地面管理设施,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保证管制员在全天候条件下,掌握场面的活动情况,提高场面运行率,减少场面冲突,确保地面安全。二、首都机场安装场面监视雷达的必要性(一)首都机场的现状首都机场作为我国大陆地区最大、起降架次最多的机场之一,是中国空中的主…  相似文献   

15.
<正>在民航业,航空公司运行着以飞机为核心的资产设备,提供给旅客安全舒适的航空运输服务。而机场以及其它相关的地面保障企业,又通过运行场内地面各种保障车辆、设备,既服务于航空公司,又服务于每一个旅客。每一个航班的安全、准点、可靠、高效运行,要高度依赖于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等地面服务公司对规模庞大的资产设备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而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企业的资产资源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张军  朱衍波 《国际航空》2008,(10):36-38
飞行运行综合业务系统(IFSS)为航空公司在全球飞行的飞机系统与地面业务部门之间,以及飞机系统之间提供业务数据实时交互,实现基于飞行位置的实时航空信息服务,使得地面业务部门可对飞机飞行全过程实施准确、有效的支持与服务,是航空公司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机场是为航空公司航班起降和旅客进出港服务的,安全、流畅、便捷和舒适是机场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也是体现机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的标志。本文针对首都机场地面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地面交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使首都机场真正成为便捷之门。  相似文献   

18.
微资讯     
《中国民用航空》2012,(6):70-71
1.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傅勇5月7日,在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保障下,日本航空JL023/024次顺利抵离首都机场。首都机场首个787定期航线航班首航圆满结束。2.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李静5月9日,"珀斯=新加坡=海口"首航仪式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停机坪举行。美兰机场正式迎来了衔接海口与澳大利亚的第一条航线。  相似文献   

19.
合理有效地确定机场地面运行容量对于统筹8规划机场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机场3条平行跑道构型下,现状运行条件、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缩小尾流间隔3种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了首都机场的正常地面运行容量和跑道起降架次.仿真结果表明,现状运行条件下,首都机场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82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18架次.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时高峰时段降落架次可提升约8%,缩小尾流间隔有助于提升机场整体运行容量,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900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3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容量可提升约3%.  相似文献   

20.
<正>航班备降时,备降机场就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最后一环,接收航班备降是机场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备降航班的保障工作对于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民航局通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备降航班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备降航班保障工作展开了整治并提出了具体指示。而备降航班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航空公司、空管、机场等单位的通力协作。备降航班落地后,地面保障工作最重要也是最中心的一环无疑是机场的运行指挥中心,对于现场运行指挥人员来说,备降航班的顺利落地意味着保障工作的开始。下面以烟台这个中等规模旅游城市在旅游旺季大规模航班备降时的现场运行指挥为例,探讨大面积航班备降的现场运行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