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9,(7):46-47
日本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6月2日公布《宇宙基本计划》,将国家安全作为今后5年的前沿和核心工作领域.为研制天基导弹预警系统和其它军事卫星打开了大门.同时也为空间科学活动提供了经费。该计划提出将在2010年到2014年间为各类军事和民用航天活动提供2.5万亿日元(260亿美元)的预算。日本目前的年度航天支出约为3000亿日元。《宇宙基本计划》详细给出了日本2014年年中前的空间应用与开发计划.并给出了2020年前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2.
一、宇宙开发事业团发射的卫星日本的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创建于1969年10月1日,是执行日本宇宙开发计划的核心。从那时起,该机构就负责研制和经营日本的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宇宙开发事业团已经发射和管理了几个中高度的和几个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应用卫  相似文献   

3.
4月18日,由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宇宙神-半人马座发射失败,日本损失了一颗BS-3H卫星。从5月中旬开始,日本可能会因此暂停相当一部分商业性电视直播业务。 通用动力公司是宇宙神-半人马座运载器的主承包商,普拉持·惠特尼公司(简称普惠公司)制造了半人马座上面级的液氢/液氧RL-10发动机。发射BS-3H卫星所使用的两台RL-10发动机最初是给NASA航天飞机-半人马座计划用的,该计划已在1986年被取消。  相似文献   

4.
NASA简史     
NASA 的译名是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简称美国航宇局(港台译作美国太空总署)。为帮助人们了解 NASA 的历史,NASA 属下的一个常设机构——“历史咨询委员会”(Historical Advisory Committee)——负责编写了它的历史。本文根据它编写的“Ordcrs of Magnitude——A History of NACA and NASA,1915~1980”(第二版,1931年)缩编而成,着重通过一些重大计划来介绍 NASA 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今后的四十年中,人类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宇宙世纪,各国对开拓天疆的投资将会大大增加。本文概述了未来四十年的航天发射计划,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探测太阳系内所有星球的计划以及NASA最初的借助轨道空间站和月球基地探测火星的战略。提出了在四十年后,人类将生活在三个世界中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大型永久性空间站计划是在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后,于1982年由美国航宇局(NASA)提出来的,但未获国会批准。1983年,美国曾专门召开过两次讨论会。科学家们在会上说,他们不要空间站,怕空间站计划吃掉他们的科研经费;用户不热情;军界也不感兴趣,国防部一直未拨任何资金。但1984年初,里根总统却批准了这项耗资80亿美元的巨额计划。空间站计划是一政治产物。去年11月,NASA 局长贝格斯在一次空间站基金讨论会上直接指出:“……我们既要领先空间,怎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航天系统的型号研制程序的概念和内容,给出了欧空局、美国NASA、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我国航天系统的型号研制程序,描述型号研制程序的特征,即整体性、阶段性和协调性.最后提出了对型号研制程序进行管组的6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日本将重新启动载人航天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早在1978年就制定了“宇宙开发计划”。通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先后成功开发了L、M以及H系列等各类运载火箭,并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和发射成功了70多颗各类卫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第二次探月高潮。美国、俄罗斯、欧空局、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或组织纷纷制定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2004年,美国NASA宣布的重返月球计划更是让这次热潮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10.
日本批准1996财年航天预算日本10个与宇宙开发计划有关的机构1996财年将得到总共21.9亿美元的航天预算,其中有近20%将用于保障国际空间站计划。但总的来说,这个预算更为侧重于对地观测、不载人行星际探测飞行和技术开发。日本的新财年从4月1日开始。...  相似文献   

11.
日本9个参与空间计划的政府部门向大藏省申请了总额为22.82亿美元的1992财年的空间预算,这一数额比1991财年增加了7.2%。 日本1992财年空间预算中的18.7亿美元,将拨给科学技术厅,但其中18.3亿美元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控制使用。 NASDA的财政预算重点拨款项目是: 1.日本参加美国/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日本实验舱及有关的研制工作:5.06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一、探测技术开发计划概况 为支持美国近期月球探测和远期月球前哨站建设计划的实现.目前美国NASA正在实施其独立的空间探测技术发展计划——“探测技术开发计划”(ETDP)。该计划属于美国2005年发布的“空间探索计划”中“探测系统”任务的“先进能力”主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能在2018年之前,将航天员重新送上月球,最终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为登陆火星做准备。俄罗斯航天局也计划实现航天员登月并建造月球永久基地。而欧空局(ESA)则计划建设月球制氧工厂和其他设施,在月球上形成一个宇宙探索的前哨基地。但是,这些重大计划都基于一个冒险的预言:在某个处于永久阴影下的月球极地陨石坑中能够找到水冰。于是,在月球上能不能找到水冰就成了焦点,成了月球探险成败之关键。前苏联(Luna 1,1959)、美国NASA (Apollo 11,1969)、欧洲ESA(MORO,2003)、日本(月亮女神,2007)和中国(嫦娥,2007)纷纷挤上了月球找水的独木桥,开始了前途未卜的月球寻水之旅。有的很直率,开诚布公地讲明要找水,有的则拐弯抹角,留有余地,非常含蓄。总的来看,国际上的月球寻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乐观、质疑、验证和谨慎这四个阶段,我们不妨回头看一看人类在月球上的寻水之旅。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消息,4月8日,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丹尼尔·戈尔丁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后5年,载人航天飞行在NASA财政支出的百分比要减少,而不载人的航天飞行和大气层中的航空飞行的百分比要增加。” NASA雄心勃勃的探索空间计划,即把美国人再次送往月球和火星载人的飞行要暂停,戈尔丁说:“我们先把这些计划放一放,待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国家财政又能支付得起时再搞。”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5月31日宣布,向3家公司签发总额超过2.5亿美元的合同,以在2021年前把NASA有效载荷运送到月球表面。该局称,拿到合同的宇宙机器人公司、直觉机器公司和超越轨道公司将在定于2020年9月到2021年7月间发射的3项商业月球着陆器任务下把多达23个有效载荷送到月球。拿到这些任务订单的这3家公司是从2018年11月入围"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的9家公司中选出的。NASA对宣布仪式进行了网播。NASA局长布莱登斯坦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  相似文献   

16.
晨曦 《航天员》2012,(2):33-34
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太空教育工作,光靠一家之力是不够的。NASA在几十年来的教育计划之中,一直设法通过开辟新的参与渠道,使公众积极参与NASA的发展和建设。其实早在21世纪初,“教师在太空计划”就是在民间社会组织中重新启动的。当时,太空探索基金会和美国火箭学院合作提出了新的教师在太空计划。准备通过亚轨道飞行器,将教师送入太空,并且有3名候选人已经在商业航天公司接受了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0,(5):21-23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15日在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表演讲。他对其砍掉NASA重返月球计划的决定进行了辩护,称他为NASA新确定的路线有望能比旧规划更快地把美国宇航员送到低地轨道以外更远的地方,并发誓要在2025年把美国宇航员送往一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选定由宇宙机器人公司在2023年底把其一辆月球车送到月面,用以勘探有望为未来载人探测任务提供支持的水冰资源。该局2020年6月11日宣布向位于匹兹堡的宇宙机器人公司下达价值1.995亿美元的一项任务订单,所要运送的是"挥发物调查极区探测漫游车"(VIPER),简称"毒蛇"。该任务订单属于"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NASA通过CLPS计划从各公司采购把有效  相似文献   

19.
零讯     
日本的空间活动日本政府正继续开展空间开发活动,新批准一项计划:今后十四年内用自制的76枚运载火箭发射80个宇宙飞行器。另外,日本宇航员最早于1983年方可成为美国空间飞机的候选驾驶员。日本运载火箭上面级采用自行设计的固体火箭,使用的液体火箭第一级则以美国雷神为基础,后期的宇宙飞行器将使用日本设计的液氢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预期于1984年前试验。液氢-液氧助推火箭编名H火箭,可将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可把800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9,(4):8-8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NASA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见封2)。美国航天局的电视直播画面显示,美国东部时间18日17时32分(北京时间19日5时32分),两个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搭乘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开始了月球探测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