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2008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宣布,神舟-7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担负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担任候补。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穿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按照飞行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
许铮 《中国航天》1998,(11):23-26
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增加、飞行时间的延长以及航天员任务多相性的提高,不仅要求航天员身体健康、具备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和在航天飞行中应付应急因素的能力,而且航天员与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管理人员之间还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正常的人际间交流起着举足...  相似文献   

3.
正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人。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是我国首位三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进行了一项航天员试验项目,目的是在航天员进入特定飞行训练之前提高他们的舱外活动技能水平。概念很简单:基础技能如果得到改进,就可以分配给进行出舱活动(EVA)的航天员更加复杂的工作——这些航天员以前只有增加特定飞行训练要求才能进行EVA。在航天员试验项目一开始,EVA任务训练就包括航天员候选人(ASCAN)训练和特定飞行训练。EVAASCAN任务训练包括有限的课堂和工作手册指导,这是由4项中性浮力实验室(NBL)训练科目组成的,航天员候选人在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年需要接受这些训练科目。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任务分析王德汉黄伟芬载人航天活动已有30余年的辉煌历史,参与航天飞行活动的航天员已达数百人,他们完成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航天员在飞行中要对航天器进行监视、操纵、控制和管理并在空间开展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实验等活动,为使航天员顺利完成上述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勇枝 《航天员》2012,(4):56-58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持续飞行13天。这是中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的过渡。再加上飞行乘组中首次有了女性成员.这些都给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健康,医监医保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航天短讯     
<正>神舟十六号圆满完成任务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1月1日报道,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是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8.
英雄榜     
《航天员》2007,(4)
杨利伟Yang Liwei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1965年6月生于中国辽宁省。杨利伟航空飞行时间135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并于1997年4月通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他曾参加2003年10月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时间21小时。杨利伟因其出色的表现荣获"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测控与医学监测王德汉,陈广善在载人航天中,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行任务的实现,飞行中的航天器环境和工作状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工作情况都应进行监测和控制。载人航天测控网就是为此而设置的。它对航天器的发射、轨道运行、再入和返回以及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黄伟芬 《航天员》2013,(5):31-33
杨利伟首飞距今已整整十年,“十”虽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但它却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程中的每一次突破。回首神五任务,当年的一切似乎仍历历在目,仍激动人心。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她是当年第一批航天员及神五任务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此,让我们随她一起来重温首飞时有关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09,(2):4-4
近日,凤凰卫视等10余家华人媒体机构主办的“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大奖揭晓,在2008年9月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团队获得该项大奖。神七任务航天员代表刘伯明、景海鹏参加了3月28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的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2,(7):8
景海鹏简历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相似文献   

13.
白延强  张其吉 《中国航天》1995,(12):31-33,36
国外航天员的心理学选拔白延强,张其吉航天飞行是一种高度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复杂的航天因素和任务的不断变化,使得航天飞行有很大的危险性,这就要求航天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适合这种职业要求的心理品质。航天员心理学选拔就是确定适合该职业要求并有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空间探索的发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时间长度和复杂性增加,对航天医学,特别是与航天员航天飞行安全、健康和职业寿命相关的医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增进对抗措施和巩固航天员健康以外,要想在长期航天任务中保持高水平身体状态,飞行后再适应期间的医学恢复治疗和身体系统机能的再适应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2,(7):8-8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氏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  相似文献   

16.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50-53
2013年8月9日NASA网站发布消息,NASA航天员迈克尔·弗勒(Michael Foale)正式宣布退役,结束了他近30年的航天职业生涯.弗勒曾执行过6次航天飞机任务,并分别在“和平”号空间站及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在飞行任务期间,他执行过4次太空行走任务,太空飞行时间总计375天,成为人类载人航天史上最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在NASA颇受尊敬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的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简称医监医保)是基于航天员选拔后的训练期、飞行期及飞行后所进行的经常性工作。本文主要概述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的医监与医保的组织、任务等。医监医保的目的是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及其工作能力;发现航天员在特殊环境下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包括疾病症兆;找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项工作也是医学预防、治疗、医学保健及生物医学、心理学的综合。采用医监医保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航天员的健康状况,维持整个训练期、飞行前、中、后各阶段的身心状况和工作能力。医监医保工作开始于制定选拔及训练大纲,结束于飞行计划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18.
吴元亮 《航天员》2014,(3):28-31
飞天前后对航天员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他们遭受微生物侵扰,是各国执行航天任务时十分重要的一步。隔离措施是指将航天员限定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外出;并严格控制接触环境、接触人员和接触方式的一种健康保障制度。载人航天实施的飞行前隔离,是以保障航天员以健康的状态投入飞行为目的的一种医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期航天飞行任务对航天员乘组提出独特的生理、环境及心理要求,直接影响到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对长期工作在隔离、狭小环境中的团队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团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和绩效问题。研究还表明,虽然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问题仍应归因于人际摩擦,这种摩擦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因而,作为应对机制,乘员常常会出现不适应行为(用适应不良行为来应对摩擦)。 尽管多数人缺乏更好地应对长期航天飞行的心理挑战的关键技能,但大多数这样的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因此,可以设计训练程序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领导、协作及自我照管策略,这将有助于使适应不良行为减至最小。本报告的目的一是回顾训练文献,确定最佳的训练教育方法,并将之用于美国航天员考察队伍的心理技能训练;二是提出针对航天员乘组的心理训练程序,并详细描述训练程序的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长度和复杂性增加,对航天医学,特别是与航天员航天飞行安全、健康和职业寿命相关的医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增进对抗措施和巩固航天员健康以外,要想在长期航天任务中保持高水平身体状态,飞行后再适应期间的医学恢复治疗和身体系统机能的再适应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参加“和平”号空间站飞行的俄罗斯航天员飞后康复训练的几个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上的主要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