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勤贤 《航空港》2011,(1):80-81
柳龙先生1944年生于上海,现在为中国书画文化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徽书协会员、上海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大观雅集艺术沙龙理事。柳龙自幼在父亲的启蒙教育下,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幼在其父的指点下在墨池中临摹《九成富》,时间一长对书法由兴趣演而成了志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特殊的政治遭遇,其父被打成右派过早离世,家庭条件随之一落千丈,对其身心、学业和学书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困难,但其对芝术追求和执着一直未泯。  相似文献   

2.
陈志宏 《航空港》2012,(8):118-119
祝捷兄生于1951年,1968年参军,他酷爱书法,至今已在墨海潜心耕耘四十载。他的字骨力矫健,结体严谨,气势宏贯,书体给人清静淡雅、远离尘俗的感觉。祝捷将多年笔墨心得简单概括为一句话:"书法黑白线条能悟出大道。"祝捷的书法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他曾苦练楷书,尤以颜体勤礼碑为主,后转为草书,悉心体验张旭、怀素书法之精髓。1973年,祝捷就卖于第二军医大学,节假日常流连于西安的古碑林,汲取前人用笔精华,为日后的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年,祝捷随二军大迁到上海,在上海海派文化沃土之中,汲取海派著名书法家的精髓,曾向胡问遂、周志高、刘小晴、吴建贤等名家虚心学习请教。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07,(4)
唐一伟先生,号紫泉,别署明明堂。先生幼好艺事,于金石书画都有涉及,性好古风,亲近禅门,故而所作宁静幽邃,颇有可观处。先生书法重篆隶,精小楷,尤擅抄经,精雅绝伦,曾为上海名刹万佛阁书《重修万佛阁碑记》,颇有唐人风范,气格不俗。亦善绘事,人物山水,  相似文献   

4.
英民 《航空港》2011,(6):80-81
季金龙1959年生,上海人,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铁道书协理事,浙江省钱江书画院书画师。季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篆刻大师韩天衡的入室弟子。1995年,季金龙投师到韩天衡先生的门下拜师学艺。在韩老师的点拨、言传身教之下,他技艺益发精进,刀法日益流畅,线条愈显生动活泼、古朴苍劲,印面布局匀整和谐、疏密有致、跌宕多姿、富有变化。篆刻艺术以书法为基础,是以刻刀表现的艺术。季金龙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尤钟情于颜体书法的研习和创作。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5.
《航空港》2009,(8)
阙长山,1941年3月生,男,汉族,江苏泰州人,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中日书法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第二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中国书画小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十多幅作品获省以上展览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几十幅作品或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专集,或被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或刻石于碑林。论文《浅议书法创作心理因素》入选"第七届全国书展"并评  相似文献   

6.
1989年《中山文史》发表了赵荣芳著《香山航空人物录》专辑,有感于这是地方文史工作向专题化发展的突出成就,遂从《文史园里一新葩》为题发表过一点拙评。现在,又得读赵荣芳与李文光合著的《香山天将》,深感这是对《香山航空人物录》那朵“新葩”的艺术培育,正如关中人先生为该书《序》中所说那样,它“是作者在《香山航空人物录》的基础上,……以纪实文学体  相似文献   

7.
《航空港》2011,(5):18-19
4月22日,上海机场首部职工自制电视短片《我的机场我的梦》首映礼暨机场职工话剧团成立仪式在上海影城举行。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汪兰洁、著名表演艺术家仲星火等出席活动,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蔡军致欢迎辞。作为新形势下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反映民航特色工作,创新职工文化建设载体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我的机场我的梦》历时半年策划摄制完成。期间剧组转战浦东、虹桥两大  相似文献   

8.
《航空港》2004,(6)
11月1日,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上海市市长韩正、副市长杨雄、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总参空管局局长兼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张耀宽、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虞志学及联合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雄主持,杨国庆致辞。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总结了2004年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工作,明确了2005年工作重点。2005年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将以《战略规划》为指引,加快制定《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2005年行动方案》和《推进上海航空…  相似文献   

9.
孙孟英 《航空港》2011,(2):74-75
简介:王汉伦(1903年~1978年),女,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原名彭琴士,字剑青。从1924年起,出演了《玉梨魂》、《苦儿弱女》、《弃妇》、《摘星之女》、《春闺梦里人》、《一个小工人》、《电影女明星》、《空门贤媳》及《好寡妇》等10余部电影,在上世纪20年代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悲剧女明星",红极一时。上世纪20年代,上海电影界里出现了第一位被同行称为"电影明星"的  相似文献   

10.
《航空港》2005,(6)
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时间表已经排定。12月22日在沪召开的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行动纲要》,根据这一《行动纲要》,到2007年将打好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基础,到2010年基本建成上海航空枢纽,到2015年全面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联合领导小组组长、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联合领导小组组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建设上海航空枢纽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在联合领导小组的推进下,各有关方面以《战略规划》为指导,加速推进上海航空…  相似文献   

11.
孙孟英 《航空港》2011,(7):86-87
简介:严月娴(1911年—1985年)出生于上海,其父严工上是上海滩上的早期电影明星,受家庭影响,她爱好音乐、舞蹈、绘画等,曾就读上海启英女校,14岁加入剧协社,15岁起在《上海之夜》及《好儿子》中担任主角,从此正式步入影坛。1932年因在6集故事片《啼笑因缘》中扮演表嫂何丽娜而名声大振,红极一时。严月娴共演出《春之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08,(2)
管继平先生貌不惊人,冲淡、随和、谦逊。小范围朋友相聚,他总是静静听别人说话,却时不时捅出几句幽默话来,引得众人捧腹,实在有点"冷面滑稽"的味道。管继平196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石库门弄堂,虽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可他"不务正业",偏偏喜欢上了国学诗词楹联书法篆刻。在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级专业书法展并获奖之后,不  相似文献   

13.
孙孟英 《航空港》2011,(6):64-65
简介简介:陈玉梅生于1910年,江苏孟河人,原名费梦敏,15岁进入邵氏"笑舞台"训练班,16岁进入天一影片公司,1923年在《松柏缘》一片中演配角,1926年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主演秋香而成名,此后先后主演了《生机》、《挣扎》、《兰芸姑娘》、《花弄影》、《燕双飞》、《崔眠曲》等30余部电影,曾被选为"中国十佳男女明星"及"电影皇后"。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电影界里,有一位年轻、漂亮、文静及质朴的女明星,她的名字就叫陈玉梅,曾在上海的影迷中红极一时,她的名声同胡蝶、阮玲玉、王人美等大牌明星并驾齐驱,在1933年《电声月报》举办的活动中被影迷们评选为"中国十大明星之一",1934年被《影戏生活》日报评选为电影"皇后"。之后与天一影片公司老板结婚,从此息影。然而,陈玉梅是怎样当上电影皇后的,她又是这样被人曾经称为"节约皇后"的,这里充满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我从七十年代初起才认真准备从事科技创作,包括文字锤炼、收集资料和提高外文阅读能力等。可是从一开始就走弯路,花了两年多时间写成一部十万字左右的书稿,到处碰壁,以失败告终。于是改而写短篇,到1974年才在杂志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再过四年,出版第一本专刊。又过四年,出版第一本书。与此同时,在《计量工作》、《计量技术》、《国外计量》、《国外机械工业》、《机床》、《机械工人》、《设备维修》、《北京机械》、《航空工艺技术》、《航空技术参考资料》、《导弹技术》、《航空标准化》、《导弹标准化》、《宇航标准》、《航天标准化》等十几种杂志上发表了作品九十余篇。还有一本书已  相似文献   

15.
孙梦英 《航空港》2011,(4):72-73
简介黎明晖(1910—2003年),祖籍湖南湘潭人,从小生活在上海并跟随作曲家父亲黎锦晖学唱歌跳舞,有很好的表演天赋,除录制了50余张唱片外,还先后出演了《战功》、《新人的家庭》、《花好月圆》、《透明的上海》、《殖边外史》、《探亲家》及《压岁钱》等30多部电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里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歌星"电影明星"。  相似文献   

16.
《航空港》2004,(5)
9月28日下午,由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团委组织的“青春闪耀上海机场”———“让青年走近经典”2004年度机场文艺巡演活动在浦东机场当局楼多功能厅举行。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朱宁一,副总裁俞吾炎、空港办副主任肖金方等及各直属单位领导与近300名机场青年一起欣赏精彩演出,共度中秋佳节。演唱会上,来自上海轻音乐团的艺术家们为机场青年演出了《红梅赞》、《爱我中华》、《奔放的旋律》等10余首中外著名艺术歌曲和《匈牙利舞曲》、《花好月圆》等器乐。机场青年也积极参与,以舞蹈《海岛泉边》、《大河之舞》、《美丽新世界》、歌曲《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史》一书于1987年在中国出版后,很快用完。想再版,由于发行量不大,出版社无意再版,致使《中国航空史》不能再版发行。本文作者刘文孝先生於1992年5月来西安访问时,见到姜老的巨著《中国航空》,敬佩不已。并感到《中国航空史》印刷质量不高,纸张也不够好,他表示愿意将此书稿带到台湾出版,向世界发行。经姜老同意,刘文孝先生随即将书稿及照片等带回台湾。下面就是已在台湾出版的《中国航空史》一书的编言及文良彦先生的文序。同时报道《香山天将》及《台山近代航空人物录》出版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航空港》2018,(5)
日前,有朋友微信上发来300多幅陈逸飞先生的作品专辑,其中有《家乡的回忆——双桥》《黄河颂》《山地风》《开路者》,还有他与魏景山先生合作的《占领总统府》等名作。为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我将书房灯光调整在视阈最合理的区间,期间不停地摆弄掌上机子,力求捕捉最佳视角。待到欣赏完所有作品,我眼前恍恍惚惚中,再现了与陈逸飞先生生前多次碰面聊天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潘先纲 《航空港》2011,(5):76-77
《许文融台湾风物图卷暨近作展》于4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画展展出了长达320米、高达1.8米的水墨长卷《台湾风物图卷》和其近作《上海黄金城》以及《风韵》系列。许文融是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早年学习西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游走于中西绘画艺术之间,努力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水墨技法,坚持多年实践,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1992年,时年29岁的许文融开始创作《台湾风物图卷》,他四次游历全岛,将台湾的山水风物尽现毫端,既有宏观上的恢弘气势,又有微观上的神韵生动,四时之景、人物风俗毕现。许文融从《清明上河图》中汲取营养,又以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20.
荷航开通至上海直飞航线1999年3月30日,被命名为“上海号”的一架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波音747—400客货型飞机,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标志着荷航在开通香港、北京航线之后的第三条至中国大陆的航线开始正式飞行。其实,荷航与上海早在50年前就有着航线联系。1948年,由范马修机长驾驶的洛克希德“星座”号飞机就曾首航上海。当时从阿姆斯特丹飞抵上海用了4天时间。现年97岁的范马修先生此次也乘该航班抵达上海,参加阿姆斯特丹一上海航线开通庆祝仪式。荷航客运副总裁范略科先生及荷兰一些政商要员也随机抵沪。荷航的阿姆斯特丹一上海航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