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就超塑成型的优越性及其发展概况作了综述。以抛物面天线零件为实例,论证了利用Al—Cu—Zr(铝铜锆)合金气压成型的原理和工艺技术。超塑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成型件贴模好,在一定的温度和变形速度的条件下,具有高的延伸率和低的流动应力,成型时所需的设备能量低、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超塑材料成型零件适用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对航空航天工业零件成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李威江 《湖北航天科技》2002,(2):48-48,F003
针对不适合采用模具成型的碗盖类零件的成型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车床成型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3.
飞轮盘零件是一个损耗件。通过对该零件的引伸工艺进行分析,确定了该零件的成型方案,并介绍了对模具结构、工作过程和模具关键零件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钛合金TA7板材,当其弯曲半径R≤5δ材料厚度时,在室温下成形是不可能的。利用TA7的超塑性,在930℃以上时,出现可以满足工艺需要的延伸率。成形时,用专用电阻炉对板材及模具同时加温,至880℃时用机械加压成形。为防止材料热态下的氢污染,在对板材表面进行严格的去油污清洗后,涂复防护涂料,涂层应均匀致密,热成形后宜用吹砂法清除。模具的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模具材料要求高温强度、硬度、抗氧化性,热膨胀系数应尽量相同于TA7。超塑成形零件质量稳定,用荧光检查表面没有裂纹,随炉试片机械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模具型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首先设计出零件的3D图形,再设计一个模具体,将零件装入模具体中,用一些零件在模具体中生成一个与3D零件表面一致的型腔,并且在生成型腔时,可以加入收缩系数。  相似文献   

6.
雒亚涛 《火箭推进》2005,31(3):39-41,45
针对Ti—15—3环板零件的形状特点,分析了成型工艺的几种可能性,说明了翻孔成型的优点。详细介绍了钛合金环板翻孔成型工艺过程,对成型中遇到的工艺技术难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如工艺参数的选取、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及零件回弹量的确定方法等。对此类零件的成型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不锈钢件的拉伸工艺,对零件与模具的润滑及润滑剂的造用作了说明;就三次拉伸模的成型机理作了论述,经过对拉伸工艺的改进,取消了退火工序,只用了三次拉伸工序和液压成形工序就达到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蒙皮的外表面就是弹体、翼面的理论外形,它包容着所有内部机件。,在飞行中,气流直接与蒙皮外表面接触,因此蒙皮的表面应有极好的质量。通过几百发弹的试制、批量生产情况看,无论手工成型,还是拉伸成型,蒙皮的成型工艺与其他零件加工是有区别的,而且难度较大。因此,采用正确的拉伸工艺方法,对蒙皮拉伸毛料精确计算,合理地确定模胎尺寸及材料的选择,注意解决拉伸过程的问题,才能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用石墨/环氧(T300/934)预浸料制造上下壁成2°锥度角的盒式梁,然后在钢芯模上用压机固化成型。当压机模板在垂直方向加压时,螺栓提供水平方向成型压力。面内弯曲铜度经3点弯曲试验测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空航天器复合材料产品对成型模具的基本要求和常见模具结构形式,讨论了树脂基复合材料模具的研究进展和改进目标,对殷钢模具、石墨模具、碳泡沫模具、水溶性模具、低熔点合金模具以及形状记忆高分子模具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未来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高通量卫星对反射面高精度型面和低成本要求,从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反射面在固化成型过程中的固化收缩变形角度出发,根据模具型面补偿原理,提出了反射面模具型面补偿设计方法,并基于六面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和三维正交各项异性材料属性及三点边界约束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型面补偿后的铸铁模具加工得到的两米口径反射面型面精度达到0.096mm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为模具型面补偿和高精度反射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力室收扩段无焊缝成型是某型号发动机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收扩段结构复杂且加工变形量大,所以工艺设计难度很大,为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成型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设计了整体冲压和分瓣胀型所需的模具尺寸,并给出采取热处理的合理次序。  相似文献   

13.
一、弯波导 1.工艺流程: 备料去毛刺→清洗退火(清除毛坯的内应力)→弯曲成型→机械加工 2.弯曲的工艺方法: 1).压头压波导管的一端,直入成型模内,见图1。波导管内的填料一般是低熔点合 金。所以,当其弯曲向外延伸时,使管壁之间的距离缩小。 WG16的H面弯曲时(90°)壁间距(10mm)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天某型号薄壁弯管成形难度大、尺寸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数控绕弯成形替代拼焊成形,分析数控绕弯工艺特点及参数确定方法。建立模型对成形工艺参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弯曲速度及芯头直径缩减量对不锈钢管成形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弯曲速度为8mm/s、减小芯头缩减量为0.6mm时,成形零件截面畸变不超过4%,最小壁厚0.65mm,弯曲后管材产生形变强化效果,组织更为细密,成行排列的方向性更明显,提高了零件强度。  相似文献   

15.
带冠弯扭涡轮叶盘电火花加工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型电极设计与制造是带冠整体涡轮叶盘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自主开发的整体涡轮叶盘电火花加工专用CAD/CAM系统TBCam和UGIINX作为辅助工具,详细介绍了某型号涡轮发动机带冠弯扭涡轮叶盘电火花加工电极的设计过程和制造工艺。其中,电极设计包括弯扭叶片的三维实体造型、弯扭叶盘的整体造型、电极型面的设计和电极零件的后处理等;制造工艺部分详述了电极线切割加工和数控铣削加工的完整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6.
蓄压器壳体属薄壁件、圆管形截面,形呈“腰子形”环状、属不对称形零件,工艺性较差。以往,不少单位采用弯管成形工艺,但零件质量过不了关。为此提出了拉伸成形工艺,选用厚为1.2mm平板整体圆环料,采用拉伸模具,一次拉制成截面为半圆形(R=25mm)的环,然后将两环对接焊成截面为Φ50的整体圆环,再从其上切出两个符合图纸要求的蓄压器壳体。该工艺大大改善了零件成形时的受力状况,工艺性好,外观美,成品率高达100%纸提高工效3~4倍。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析薄板在三次压弯成“Л”字形零件时,板料弯曲变形断面中的应力、应变状态。采用演算法弄清了板料弯曲断面处中性层与其曲率半径的关系。确定了三步压弯成形的较佳工艺方案。对板料压弯成形小的回弹值进行了计算。实践证明,用理论计算和试验测量相结合的办法而得到的回弹值,是板料在弯曲变形前确定真实回弹值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影响弯曲件回弹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V形及U形弯曲件回弹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屈服点、材料的厚度、零件的相对弯曲半径、零件的弯曲角、零件的形状以及模具间隙大小的分析,列出了回弹值的近似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总结了采用补偿和校正来控制回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型温度继电器用碟形双金属元件精密成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号温度继电器所用蝶形双金属元件的加工制造过程,通过对蝶形双金属元件的压制成型模具、成型工艺参数和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试验。其目的是解决碟形双金属元件的精密成型技术问题,提高压制成型后碟形双金属元件的温度一致性和合格率,满足继电器产品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管材数控绕弯精确成型技术是管材生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多因素耦合交互作用的复杂力学过程。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截面畸变、起皱、壁厚变化和回弹等多个工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材的成型精度。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管材绕弯加工的工艺过程,通过大量计算,得到管材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压力和管材进给率等工艺参数对成型问题的影响规律,为生产实际提供指导,同时为后续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打下基础。为此,基于ANSYS/LS_DYNA建立了管材绕弯成型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管材绕弯加工过程展开大量计算,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截面畸变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