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铷原子频率标准的小型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推动国产铷原子频标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进行了小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的研制,目的是重点解决铷频标的小型化、长寿命、高稳定度、低相位噪声、低老化率等技术关键。详细介绍了小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波倍频链、误差放大链及同步检波、物理泵体、高稳压控晶振)在小型化前提下进行的技术指标改进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最后简要分析了小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北斗二代导航定位接收机输出的1PPS信号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字滤波器滤波和电压的积分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滤除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使其输出相对平稳的1PPS信号来驯服铷原子频标。研究北斗接收机驯服铷钟原子频标的模型,采用精密时间间隔测量、高精度数字比相、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种先进技术,完成对铷原子频标的跟踪控制,实现与星载铷钟同等精度的时频信号输出。研制了一套北斗接收机驯服铷原子频率标准源,该频率标准携带方便,性价比高,既可以为时统、通讯系统提供现场计量技术保障,又可以实现对原子频率标准的远程校准、核查。  相似文献   

3.
时间频率在国家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稳晶振、铷原子频率标准、守时型氢原子频率标准和铯原子频率标准、微型相干布局囚禁原子钟、低温蓝宝石微波源和超稳激光微波源以及铯原子喷泉钟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技术指标等。铷原子频率标准打破国外垄断,为北斗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基准,守时型氢原子频率标准和铯原子频率标准已实现工程化,但日频率稳定度和日频率漂移率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铯喷泉基准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原子频标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4.
把尺寸小、予热快和功耗低的铷气泡频率标准用作现时和近期战术频率标准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但它在振动环境下的性能尚有待改进。在铷频率标准中可以观察到振动引起的频率不稳定现象。本文要说明的是把压控晶体振荡器(VCXO)的频率紧密地伺服控制在原子谐振基准频率上的方法,来改善铷频率标准的振动性能。对有关机械化的技术问题作了简短的讨论,给出了伺服系统带宽约为100Hz的铷频率标准的实测相位谱密度  相似文献   

5.
铷原子钟的温度系数是决定其长期频率稳定度的关键因素,物理部分的温度系数又是铷原子钟温度系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物理部分的温度系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改善物理部分温度系数的措施是有效的.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星载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的被动型铷原子频率标准(以下简称铷频标)主要用于恶劣工作环境等特殊领域,铷频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是卫星定位的两项关键技术,铷频标的稳定度包括短期稳定度和中长期稳定度,而中长期稳定度主要由温度系数决定。本文从改善铷频标温度系数的目的出发,全面梳理和分析了影响铷频标温度系数的主要因素,提出零温度系数等高线图优化法和零光频移灯激励电压优化法,并通过改进物理部分结构热设计等措施,优化了铷频标物理部分的温度系数。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整机温度系数约为-2E-14/℃,铷频标的105s稳定度5.52E-15,改善物理部分温度系数的方法和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的被动型铷原子频率标准(以下简称铷频标)主要用于恶劣工作环境等特殊领域,铷频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是卫星定位的两项关键技术,铷频标的稳定度包括短期稳定度和中长期稳定度,而中长期稳定度主要由温度系数决定。本文从改善铷频标温度系数的目的出发,全面梳理和分析了影响铷频标温度系数的主要因素,提出零温度系数等高线图优化法和零光频移灯激励电压优化法,并通过改进物理部分结构热设计等措施,优化了铷频标物理部分的温度系数。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整机温度系数约为-2E-14/℃,铷频标的105s稳定度5.52E-15,改善物理部分温度系数的方法和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两种方差在铷原子频标长稳测量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通常用阿仑方差 (AllanVariance)来表征原子频标的频率稳定度。在国外 ,测量铷原子频标长期频率稳定度时 ,除采用阿仑方差外 ,也通常运用哈达玛方差 (HadamardVariance)进行表征。本文简要介绍了哈达玛方差和阿仑方差 ,以及两种方差在铷原子频标日频率稳定度测试中的具体应用 ,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我厂的频率标准XSR型铷原子频标发生的故障及具体检修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可供修复同类或其他类铷原子频标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计划的成功首先取决于铯和铷原子频率标准和晶体振荡器的可靠性和工作特性。GPS 可以自豪地提供铷钟在轨道上运行两年的成功经验和铯钟在轨道上运行一年的成功经验。本文总结了最近六个月来计划局所开展的活动和铯钟、铷钟在轨道上的性能。在介绍 GPS 时钟计划时,我们着重介绍 GPS 用户部分情况和开展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航天领域使用的火工品自动测试仪,介绍了测试仪的主要功能、技术指标、测试原理和系统组成。测试仪能够实现火工品的阻值测试和绝缘测试,将实时测试的数值与相应的合格证数值进行对比,并判定是否合格,将最后的记录存入U盘。具备测试时间记录功能和故障报警功能。经过系统调试与测试,该测试仪能够长时间可靠稳定地运行,完全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白昼恒星探测技术是船载星光定向仪海上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实测星图给出白昼恒星探测技术的理论公式和实现方案.该技术针对实测红外星图中的背景噪声、伪星点、坏像素、对灰度背景的适应性问题,分别设计星图滤波算法、多帧伪星点剔除算法、坏像素索引表以及多梯度渐进积分时间调整算法.通过外场观星和组合导航实验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3.
捕风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实现基于星载导航卫星反射信号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GNSS-R)技术的气象卫星,采用新型L波段海面风场信息探测技术,在风场测量、海面飓风风速反演等方面为国家气象、防灾减灾等行业提供服务.从系统设计角度介绍了捕风一号卫星的总...  相似文献   

14.
全面介绍宽频带磁带记录器自动检定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系统的技术指标、系统设计、硬件、软件设计与配置及系统不确定度及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直流比较仪式电桥在标准电阻检定装置中的作用,电桥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和特点。比较了6010B电桥与9975电桥测试数据,分析了6010B电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卫星网络通常将控制层和数据层集中在同一网络设备中,使得网络结构复杂、带宽固定、资源利用率差,而软件定义卫星网络(SDSN)架构能实现卫星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多波束间切换机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针对具有多波束覆盖的SDSN,提出了一种多决策指标切换(MDIH)机制。首先,分析了传统切换机制的缺陷,确立了基于SDSN的切换框架。其次,在传统信道预留机制的基础上,引入时间门限的概念,使得切换机制能够精确触发;同时,在切换决策过程中,采用MDIH算法来确定用户的切换优先级,决策粒度细。最后,给出了一种抽象化多决策指标实例,进一步体现了MDIH算法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以载荷为中心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机电热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空间高能探测卫星,用于实现5GeV~10TeV大动态范围高能宇宙线(电子、正电子、伽马射线等)能谱测量.卫星有效载荷包括BGO量能器、硅阵列探测器、塑闪阵列探测器和中子探测器,是目前中国发射的载荷比最大的卫星.本文介绍了卫星相关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指标、轨道方案、工作模式及系统组成等,突出了其以载荷为中心的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子午工程探空火箭电子和电场探测需求,设计了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通过电子伸杆和电场伸杆的结构方案设计、力学仿真分析,伸杆单项力学试验,伸杆与整箭的匹配力学试验以及伸杆飞行试验验证得出,该伸杆技术方案合理可行,伸杆总体构型、布局设计及结构方案设计满足科学探测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供配电系统的零地电压已经成为用电安全、系统可靠的技术要求,许多用电负载和技术标准中对零地电压提出了各种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零地电压的引发的技术问题,通过实际测量数据研究了零地电压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零地电压测量的测量范围、测量条件、试验负载、有效值电压、峰值电压、带宽和监测时间等问题,推荐了一套全面的测量方法。建议"零地电压对于安全和供电质量来说应小于5V;对于互连的通信与控制系统来说,在通讯基带频带内峰值应小于2V"。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民用飞机的技术出版物维护活动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源数据的影响度分析.该过程由于对人员的业务能力依赖性较强,因此不能保证源数据的维护流程执行具有合理的优先级,容易影响民用飞机的正常使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源数据影响度模型在分析技术出版物主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影响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得到源数据的影响度值并进行等级定义,以此作为源数据维护优先级的判断依据.该模型使得源数据的影响度量化和标准化,源数据的影响度分析可以与人员脱离,减少了业务活动中的人工出错.实例分析说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合理判断出源数据的更改优先级,并可以和技术出版物编制管理系统结合使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