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菁 《国际太空》2009,(10):32-33
2009年7月28~29日,30名来自北京、天津、湖北、哈尔滨、浙江、昆明、河北等地的青少年代表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卫星研制体验活动。这是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科协于2008年联合发起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是一项发动中小学生参加的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旨在通过参与性强的科学互动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08年活动的主题为“探索月球,创意无限”。  相似文献   

3.
"科技奥运,梦想航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联合打造的一项极赋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活动围绕着中国第一颗专门为青少年制造的小卫星——"希望号"奥运星,开展搭载方案评选、小卫星的研制、组装和发射等一些科技活动。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资研制,其主要任务是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及进行太空摄影。  相似文献   

4.
夏光 《国际太空》2010,(1):1-2,F0003
<正>2009年12月15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国首颗科普公益微小卫星希望-1,与遥感卫星-8一起由长征-4C火箭成功发射。在希望-1卫星上承载了诸多"希望"。第一个希望来自希望-1卫星的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开展一系列希望-1卫星应用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航天、探索太空的热情,架起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八期中国-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动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相似文献   

6.
薛滔 《太空探索》2009,(10):64-64,F0003
8月21日下午,"梦想航天、情系灾区--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闭幕式在位于京城北部的航天城隆重举行.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活动处副处长李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等出席了闭幕式,并向同学们赠送了航天科普书籍、颁发了体验活动证书.  相似文献   

7.
神秘太空.广袤天宇.让人无眼神往,“神六”上天.举国欢庆,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深感自豪。为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少年探索外部空间奥秘的愿望.体验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为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和立志航天的抱负.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全国青少年技能培训管理中心经充分协商和准备.决定由《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杂志社牵头联合多家单位举办“2006年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冬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1993年10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93’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展示”会上,历时一年的“全国青少年卫星搭载番茄种子对比种植实验活动”作为相对独立的内容,单独开辟了一块展示园地。 在这个仅有几平方米面积的简朴展板上,最先映入眼帘也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幅挂满了“番茄”的手绘中国地图。特别是“番茄”,头顶小绿叶,红橙橙、胖乎  相似文献   

9.
周武  顾烨  姜帆 《太空探索》2010,(4):8-13
2月2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在这共庆团圆的日子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多名青少年,通过由中国科协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希望一号公益科普卫星,完成了首次"两岸四地"青少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联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11,(6):60-6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展望新美国"组织共同主办的首次中美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于2014年8月举行。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15名师生和来自中国的11名青少年学生,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听科普讲座等活动。在为期12天的活动中,中美青少年学生通过参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及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航天单位,近距离接触中国航天,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首次专门为青少年研制、广泛吸引青少年亲身参与卫星有效载荷设计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一颗小卫星——“希望号“奥运星,预计于明年适时发射升空。由北京奥组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3.
范体宇 《太空探索》2012,(10):58-59
2012年7月15日至25日,应俄罗斯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的邀请,由中国科协、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组织的中国青少年代表团一行40人赴俄罗斯参加“中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带队,旨在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期间,深入推动两国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俄两国青少年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以校园、社区科普的形式,向广大未成年人提供知识性、科学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科普空间,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杨建  薛滔  宿东 《太空探索》2011,(8):16-17
7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主办的"两岸同心,我们同行——CASC两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是国务院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少年大交流活动"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北、高雄、台中、台南、新竹、新北等地的23名台湾  相似文献   

16.
当空间站时代到来时,各种飞行器,包括载人空间飞行器将飞行在低地球轨道。为了这些飞行器的飞行,只由地面站直接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因此,日本决定研制自己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促进日本的空间活动。另一方面,日本认为:国际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情况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进行日本数据中继和跟踪卫星系统(DRTSS)的研制。该卫星的飞行目的如下: 1.传输不能由星上磁带记录器存储的地球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2日至6月底,北京市航天中学高中物理教师王恩钰和3位学生——初三刘天宇、高一刘云诗和孟繁鑫参与了中国青少年"双星计划"天地通联与动物保护课题活动,每个星期六相约钱学森青少年科学院,与航天专家"双星计划"A星总设计师韩光煦、B星总设计师龚万骢,以及北京市科普大使,小卫星总指挥金声一起研究小卫星计划。在整整8周  相似文献   

18.
苏联军事航天计划仍然保持强大实力。尽管发射活动有所减少,但苏联国防官员们正在从事新的研制和革新。目前,苏联正在为军事海洋监视卫星研制新的战术,并有效地用于照相侦察卫星。在苏联导弹早期预警计划中使用的卫星已得到改进,在轨工作时间更长。另外,苏联正在加速研制新的照相雷达卫星,这对军事和民用航天用户都是有益的。在1990年头3个月,苏联共发射了15颗卫星,其中包括9颗专用于军事飞行。9颗卫星中有3颗是照相侦察卫星,其余有海洋监视、导弹预警、弹道导弹防御和军事通信  相似文献   

19.
身世大揭秘 “奥运小卫星”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青少年科普活动服务而准备发射的公益小卫星。据说它的身世不凡,它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原计划于今年年底左右发射一颗与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研制的工程试验小卫星。本来,卫星发射升空两周后就能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一切OK。但是,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青少年科技知识、培养青少年科技竞争意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在夏令营、冬令营及课余科技活动中开展了模拟火箭飞行原理,制作并发射表演小火箭(在此称其为水箭)的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现在这里介绍给大家,供开展此项活动时参考(本项活动适宜于中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 水箭的构思原理:大家对我国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的景象恐怕都不陌生吧。火箭飞行原理是遵循物理学的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火箭燃料燃烧时的动量与火箭箭体自身的动量,它们两者动量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同人们在划船时,划动的双桨给水一个作用力,水则给船一个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