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3.3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ESA)联合探测外行星的计划之一,该计划的探测对象涉及木星和4颗卫星木卫二(Europa)、木卫三(Ganymede)、木卫一(Io)和木卫四(Callisto)。该计划包括2个探测器:一个是"木星木卫二轨道器"(JEO);另一个是"木星木卫三轨道器"(JGO)。前者主要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而后者主要由欧洲航天局负责。  相似文献   

2.
2000年2月22日,美国伽利略木星探测器从距木卫一表面199千米处掠过,这是人类制造的宇宙飞行器第一次到达离木卫一如此之近的地方。 木卫一是木星的四颗大卫星中离木星最近的一个,它的体积比月球稍大一点,半径为1815千米。轨道半径大约420000千米。早在1979年,旅行者1号就已探测过木卫一,发现木卫一是个橙红色的天体,间杂着很少的浅黄色、白色和黑色,估计是其表面覆盖大量硫和硫化物所致。木卫一上有很多活火山正在喷发,最大的喷射高度能达到四、五百千米以上,喷射速度高达每小时1600千米。火山的温度超过华氏1800度,是太阳系中  相似文献   

3.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1,(2):64-65
这张照片的主角是我们太阳系最奇特的卫星——木卫一的真彩色照片。原图由1995年~2003年之间环绕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拍摄,经过复杂技术的处理,才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木卫一。木卫一的主色调来自硫酸和硅酸盐岩浆。它的表面有许多活火山,在木星和其他木星卫星的强大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天文学家发现木卫欧罗巴大气层中的氧气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数据的天文学家证实,木卫欧罗巴被一层极薄的氧气包围着。木卫欧罗巴大气层的氧气是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和巴尔的摩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的。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氧气不是欧罗巴上存在生命的迹象,因为那里的表面温度低到一230F。他们已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氧分子O2是在阳光和带电尘埃粒子撞击木卫欧罗巴冰表面时产生的。这些数据是1994年6月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戈达德高分辨率光谱仪产生的。该光谱仪记录了氧分子的紫外线信号。章程译自1995-03-20~…  相似文献   

5.
星系碰撞     
白木 《飞碟探索》2008,(9):48-49
美国航天航空局的弹头式太空望远镜已经将它的红外线眼睛对准了一个正在发生碰撞的星系——线状星系。这里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死亡,而是蕴含着许多新生命的诞生。正在互相融合,就像牛奶与水搅拌在一起一样。弹头式望远镜的红外线可以穿透尘埃发现其中隐藏着的新生星体。在最近对线状星系的研究中,弹头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未来木星系探测任务需求,初步设计了任务轨迹。以目前的发射能力,要实现木星的环绕探测必将利用行星借力,需设计借力轨迹。首先将脉冲变轨的轨迹设计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在满足2029—2032年间发射并且飞行时间不超过7年的约束条件下,使用PSO算法对发射时刻、借力时刻、深空机动时刻、到达时刻等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探测器需提供的总速度增量最小。探测器进入木星系后,利用木卫3借力捕获至环木大椭圆轨道,又利用木卫4构造共振借力,最终捕获至木卫4的环绕轨道。在此基础上,还考虑了天王星飞越的拓展任务,天王星探测器在到达木星时与木星系探测器分离,利用木星借力可无消耗飞往天王星,并在2043年完成天王星的飞越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7.
亮度仅次于金星的木星,被一层厚度超过1000千米的浓密大气所包裹。大气层中的1个大旋涡形成了木星的大红斑,从发现至今已300多年未见消减。 17世纪大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后人通常将其称为伽利略卫星。为了研究上的方便,现在人们经常将其称作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这4颗卫星在众多的木星卫星中,不仅体积最大,而且距离木星较近。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5日,美国航天科学家说,伽利略号探测器拍到了精采的木卫一火山照片,并将最后一次寻找活火山。 木卫一是木星17颗卫星中个儿较大的一个。它的平均直径为3630千米,稍大于月球。其轨道呈圆形,距离木星42万千米,自转周期与绕木星转动的周期相同。该星基本上是岩体结构,周围有稀薄的大气层。人类已向木星发射过5个航天器,有3个探测到木卫一上有火山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概20年前,天文学家就预言木卫六泰坦的表面可能存在液体甲烷的海洋或者湖泊。但是其表面的薄雾阻止了进一步的探测来证实这个预言。直到卡西尼号飞过泰坦的上空,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例史前与外星人接触的重要经历,在美国几乎是鲜为人知的。事情的起源应从秘鲁说起。1973年,一伙年青人在那里开始了一系列惊人的活动,旨在与来自“莫尔峻”星球(该星球为木星的卫星,即人们常说的“木卫三”)上的外星人接触。49名外星人向导被指派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航宇局3月12日宣布,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探测结果,在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这一发现不仅增大了木卫三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再次为科学家们拓宽了视野,使探寻太阳系宜居星球的努力更进一步。木星直径14万多千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太阳77800万千米,是地日距离的5倍  相似文献   

12.
木于 《太空探索》2007,(5):28-29
大概20年前,天文学家就预言木卫六泰坦的表面可能存在液体甲烷的海洋或者湖泊。但是其表面的薄雾阻止了进一步的探测来证实这个预言。直到卡西尼号飞过泰坦的上空,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13.
张唯诚 《飞碟探索》2014,(10):30-32
土卫六又名泰坦。是土星最大的卫星,太阳系中的第二大卫星,个头仅次于木卫三。它的直径是5150千米。比水星还大。接近冥王星的2倍。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最先发现了这颗卫星。1698年,惠更斯推测其他星球上应该也存在水,并认为那些水“想必是流动的。又清澈又美丽。我们地球上的水假若到了木星和土星就会被立即冻住。因为它们离太阳太远了。  相似文献   

14.
空间扫描     
为国际空间站安装起重臂 路透社 1月 1 4日报道 ,国际空间站上的 2名航天员在当天进行了 6h的太空行走 ,并为空间站安装了多用途起重臂和无线电天线。伽利略号出故障 路透社 1月 1 7日报道 ,在木卫一上空飞行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出现故障 ,误将探测器上的计算机关闭 ,使其处于“  相似文献   

15.
木卫二是木星的第六颗已知卫星,论大小它是老四,其表面物质为水冰。木卫二与木卫一一样,都是岩质星球,而且它们的主要化学组分亦大体一致,都是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只是木卫二只有一层薄薄的冰的外壳(资料表明,其表面冰层的厚度不超过150千米)。从"伽利略"号传回的资料表明,木  相似文献   

16.
晴空 《太空探索》2003,(6):37-37
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木星卫星的数量都没有像今年这样增长得这么快。 今年2月初,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斯考特·S·谢帕德、戴维·C·朱威特,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简·柯雷纳首先发现木星的新卫星。到3月4日正式发布消息时,该小组已经确认的新卫星数达到了7颗,使得木卫的  相似文献   

17.
春来 《飞碟探索》2004,(4):23-24
几乎每个天体都把自己异常的一面展示给了我们,NASA主要行星学家之一的大卫·莫里逊说,月球考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早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行前,就已存在三种互相对立的月球起源理论,这就是“姐妹论”、“母女论”和“俘获论”:按照第一种理论,地球和月球是各自演化而来的,不过两者都起源于同一块母体;第二种理论假定月球是由地球上被撞掉的一块演化形成的,地球上留下的凹陷,形成了今天的太平洋;最后,第三种理论认为,我们的月球是一颗在宇宙中流浪的小行星,后被地球引力场所俘获。当月球地形出现在美国宇航员眼前的一刻…  相似文献   

18.
地形辐射校正对获取准确的地表定量遥感精度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地形辐射校正模型不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同时严控误差源的地形辐射校正方法,以资源三号01星高分辨率全色及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例进行相关实验,实现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形辐射校正,并进行了主客观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形辐射校正模型和方法,能有效解决全色遥感影像在绝对辐射定标系数缺失情况下校正效果差以及如何保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细节等难点,较传统方法更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19.
木星也有旋转环 2008年5月3日,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太阳系中不仅土星存在围绕自身旋转的由尘埃粒子组成的环,木星也存在相应旋转的环,其直径约64万千米.他们在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木卫十四(距木星第5远的卫星)的轨道外围出现的暗淡轻薄环状结构,以及背离可接受环状结构形成的观测数据.阐明了这种环状结构是由于阴影和太阳光在灰尘粒子上的交互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火星地形测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火星地形测绘是开展火星科学研究的基础。介绍了与地形测绘相关的火星探测任务,并对地形测绘传感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火星地形测绘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SPICE库建立火星表面线阵影像严密几何模型的方法。讨论了火星地形测绘摄影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光束法平差、密集匹配以及多线阵拼接等关键技术。在总结现有火星地形测绘任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展火星地形测绘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