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世纪的曙光已露出地平线,2000年将有哪些可供世人重点研究、观赏的突出天象呢? 太阳: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太阳的活动以太阳黑子的多寡为标志,大约以11年为一个周期。它的上一个活动周期(第二十二周)的高峰约在1989~1990年。今年太阳活动的第二十三周高峰期即将到来。最近的观测证实,太阳上的黑子数量果然正在逐渐增多,表明太阳的活动正在日益加剧。这必将给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一些媒体报道了1999年太阳活动将进入高峰期,如有一条消息引述国内外专家的预测称:届时可能引发通信卫星故障、电网漏电、干扰无线电广播等不可预料的结果。果真会如此吗?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的权威专家最近指出:这一预测不够科学,1999年太阳不会进入活动高峰期。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以黑子多寡为标志。太阳黑子是太阳炽热表面上相对温度较低、颜色较为暗淡的斑点。太阳黑子的增多,太阳上耀斑等爆发活动也随之活跃和增多。它们以每小时上百万千米的速度向外辐射和喷射高能粒子流,从而对地球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天文学…  相似文献   

3.
问:地磁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答:太阳正处于11年活动周期的高峰期。这就意味着太阳表面活跃着相当数量的可见黑子。太阳黑子看起来像太阳的雀斑。实际上是太阳表面强烈的磁场活动的区域。这些黑子群能成为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来源。其中日冕物质抛射即太阳日冕中的带电粒子瞬时向外喷射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NASA网站近日报道,利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的观测数据,法国研究人员发现太阳表面形成的磁笼能阻止耀斑的喷发,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SDO任务在2014年10月期间记录了太阳表面木星大小的太阳黑子群事件。这一区域太阳活动十分活跃,但始终未发生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仅出现了一次X级的耀斑。针对这一奇怪的现象,法国天  相似文献   

5.
日面上黑子数目反映了太阳活动水平的高低.黑子形态的复杂性和磁场的非势性与太阳活动爆发密切相关.随着高时空精度的太阳观测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日面上的黑子以及对黑子群特征自动提取已成为太阳活动预报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SDO/HMI的活动区白光数据,利用数学形态法开展黑子自动识别研究,并在黑子识别基础上对黑子群的面积和黑子数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利用2011-2017年HMI活动区数据计算得到的黑子群面积和黑子数与NOAA/SWPC发布的活动区相应参量进行比较,发现本文计算结果与SWPC发布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其中黑子群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7,黑子数的相关系数为0.7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对SDO/HMI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得到高时间分辨率的黑子群特征参量,可为太阳活动预报提供及时准确的输入.   相似文献   

6.
每隔11年,太阳的活动性就会达到一个高潮:几乎每天都会在太阳黑子的附近发生耀斑爆发,带着数十亿吨的磁性气体,飞离太阳,冲向各大行星。几乎遍布整个太阳系的太阳磁场,也会变得十分不稳定而且出现扭曲。这就是太阳活动峰年。 这一轮太阳活动周期在2000年中期达到最高峰,太阳黑子相对数大大超过以往的10年,各种  相似文献   

7.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中带有较强磁场的区域,通常是太阳爆发活动的源区。Wilson山磁分类是当前最为主流的太阳黑子分类方法之一,对研究太阳爆发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7年间SDO/HMI成像仪观测到的720s_SHARP磁图和白光图数据,研究使用深度学习对太阳黑子群Wilson山磁分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Xception网络在识别太阳黑子Wilson山磁类型上能取得最优的效果,其中对α类型黑子的F1得分为96.50%,β类为93.20%,其他类型的黑子为84.65%。   相似文献   

8.
太阳耀斑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通常与太阳活动区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的建立.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对1997-2010年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进行分析, 选取的参量包括黑子磁分类、 McIntosh分类、太阳黑子群面积、10.7 cm射电流量、耀斑指数、质子耀斑位置和软X射线耀斑强度. 结果得到81个太阳活动主成分得分值排序(得分值代表每个事件的强弱), 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黑子年均值以及10.7 cm射电流量年均值的对比显示相似度非常高, 表明主成分得分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规律.   相似文献   

9.
1986年2月太阳的高活动I活动区4711的演化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使用太阳黑子、磁场、Hα色球、10.7cm射电及软X射线流量等观测资料,对太阳活动谷期的高活动区4711(SESC编号)从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方面做了综述.指出该活动区演化过程的特征是:(1)黑子群在主要发展阶段呈一个紧密的结构复杂的强磁区;(2)两次大的太阳爆发均发生在黑子群面积衰减阶段的初期;(3)黑子群的转动可能是活动区日冕加热和耀斑活动的主要供能机制;(4)色球暗条的频繁活动是爆发的先兆;(5) 10.7cm射电辐射和软X射线辐射的逐日流量有彼此不重合的双峰.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实际观测的中等磁暴数据,统计分析了中等磁暴的太阳周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太阳活动周内,每年中等磁暴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多个峰值,其中,最大峰值均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即中等磁暴的峰值比太阳黑子数平滑年均值的峰值要滞后,滞后的时间为2~3年.超过70%的中等磁暴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这表明绝大多数中等磁暴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通过对中等磁暴平滑月均值与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相位差的计算分析发现,中等磁暴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太阳黑子数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滞后,不同太阳活动周中等磁暴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太阳黑子数峰值时间滞后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太阳黑子(日斑)周期可能是更长的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一位美国空军部队的科学家瑞恰德·阿特洛克如是说.他曾在美国沙克莱曼托山顶的国家太阳天文台进行过观察研究,并说“连续的太阳循环周期会有部分交迭”.阿特洛克在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根据1990年的数据资料得出了他的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一次完全的太阳循环周期可能延长到接近20年.而且,除可见的太阳黑子之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磁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太阳活动主要是由磁场产生的, 因此, 对太阳磁场性质和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发电机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太阳上观测到的与太阳活动相关的磁场起源、磁场特征、各种活动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 其是太阳物理学中有待解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根据太阳黑子及太阳周期的相关观测, 介绍了构成发电机的基本要素, 具体描述了各种典型发电机模型, 并对其分别进行评述, 进而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太阳活动对电离层TEC变化的影响,从整体到局部分析了2000-2016年的太阳黑子数、太阳射电流量F_(10.7)指数日均值与电离层TEC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X9.3级特大耀斑前后15天太阳活动与电离层TE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2000-2016年的数据整体看来,太阳黑子数、太阳F_(10.7)指数、TEC两两之间具有很强的整体相关性,但局部相关性强弱不均;此次耀斑爆发前后太阳黑子数、太阳F_(10.7)指数和TEC具有很强的正相关特性,太阳活动对TEC的影响时延约为2天;太阳活动对全球电离层TEC的影响不同步,从高纬至低纬约有1天的延迟,且对低纬度的影响远大于中高纬度.太阳活动是影响电离层TEC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局部也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太阳活动对电离层TEC变化影响分析ormalsiz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太阳活动对电离层TEC变化的影响,从整体到局部分析了2000—2016年的太阳黑子数、太阳射电流量F10.7指数日均值与电离层TEC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X9.3级特大耀斑前后15天太阳活动与电离层TE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2000—2016年的数据整体看来,太阳黑子数、太阳F10.7指数、TEC两两之间具有很强的整体相关性,但局部相关性强弱不均;此次耀斑爆发前后太阳黑子数、太阳F10.7指数和TEC具有很强的正相关特性,太阳活动对TEC的影响时延约为2天;太阳活动对全球电离层TEC的影响不同步,从高纬至低纬约有1天的延迟,且对低纬度的影响远大于中高纬度.太阳活动是影响电离层TEC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局部也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2,(1):64-65
直到去年,太阳已经异常宁静了好几年。现在,它终于再次进入活跃期,11月中旬人们发现太阳上出现了一个空前巨大的黑子群——AR1339,就在照片偏右处。这张照片是用特殊的滤镜(Hα滤镜)拍摄,再套以伪彩色而生成。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遍布于太阳表面的针状体,还有众多在日面边缘闪烁着的日珥——它们与圆面上的亮条纹其实是同类。太阳磁场活动在未来几年将达到极大,太阳黑子以及磁场活动会越来越密集,它的表面也会越来越精彩。  相似文献   

16.
张枚 《太空探索》2000,(6):32-33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直接观测到的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就总体而言,太阳是一个稳定、平衡、发光的气体球,但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却时常产生剧烈的运动,如黑子群的神秘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22太阳活动周的δ黑子群与X级X射线耀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2太阳活动周的221个δ黑子群(从1986年至1991年),研究δ黑子群的特性,δ黑子群与X级X射线耀斑(XXF)之间的关系。1.证实了Tang,Zirin和Liggett的发现,所有δ黑子群源于二个偶极黑子区,由其中之一的前导黑子与另一的后随黑子相互渗透而构成;在δ黑子的极性分界线上,磁场是强烈地剪切的,同时还找到了许多δ黑子解体的事例,这点与Zirin(1987)的结论相悖,δ黑子的解体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第 2 0 0 9卡林顿周大黑子群AR484,AR486和AR488产生的太阳活动以及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对太阳活动的统计研究 ,简要分析了三个大黑子群活动的差异。分析结果指出 ,关注某一时期太阳活动的活动经度带以及太阳活动在某一半球的主次是解决太阳活动短期预报非常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提出了描述太阳辐照度下降的新模式--有效黑子模式;对1980年4月1日至7月16日的北京天文台黑子照片进行了保守测量;就有效黑子模式计算出的太阳辐照度与同一时期"太阳峰年使者"卫星观测到的太阳总辐照度进行了比较,两者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并且呈甚佳线性相关;进而提出了描述太阳辐照度可变性的新模式--有效光球活动区模式;从而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继续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文木 《太空探索》2001,(8):30-31
古时的中国人和希腊人就已观测到了黑子的存在,观测者们在日出或日落,也就是太阳相对较暗的时候,透过云层和雾霭,就能够看到黑子的身影。但那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天文现象的真正物理含义,据史料,最早发现黑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的周朝。最早有黑子记录的年代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由我国的汉朝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