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L104热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ZL104T6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经试验发现固溶保温时间不能仅以Mg2Si是否溶解为依据,还应考虑Mg在基体中的扩散均匀性,并在确定保温时间时予以注意,不然即使规范都在通常标准范围内也会使ZL104热处理后性能达下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试验认为ZL104淬火完全时效处理最佳规范为固溶535±5℃保温4—6h,时效175±5℃保温6~8h。  相似文献   

2.
消除碳化物偏析引起的探伤发纹,必须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去。采用600℃入炉,随炉升温到1000~1050℃,保温6h后淬火,再经冷处理和回火后进行探伤检查,未发现裂纹。  相似文献   

3.
简易真空淬火是利用高温箱式电炉(或自制炉),把装有零件并抽成真空状态的加热管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将其放到水中冷却,使零件在真空状态下得到马氏体组织。淬火零件表面呈洁净光亮银白的色泽,表面质量优异,非常适合精密零件的淬火。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1J12DY软磁合金热处理退火工艺加热温度950~1150℃,保温时间1.5~2.5h为佳。影响合金磁性能的关键因素是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应该严格控制它,以控制合金的有序化转变,采用了550℃以上慢冷,550℃以下快冷的分段冷却方法,提高了该合金的磁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此工艺已应用于生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指出,铍青铜的淬火硬度HV<130不能表明淬火质量,而淬火晶粒度是经济可靠的淬火质量指标:棒材以18~45μm为宜,条带材以15~35μm为宜;QBe2合金的最佳淬火温度为780~790℃,保温时间按T(min)=10+(1~1.6)D计算,经多年生产考验,能获得良好的淬火质量,并显著节约能源。试验中发现,同—热处理规范的金相组织有突出的差别。分析证实是杂质元素磷的有害影响,它加速过时效,使性能恶化。当磷含量高时,应严格控制时效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一 前言 在保护气氛或真空中热处理钢材,可防止表面氧化和脱炭,保持表面光亮。 真空热处理,有真空退火、真空淬火、真空回火等。其目的之一是追求良好光亮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声发射检测裂纹扩展,用照相机跟踪摄照裂纹长度,测定了37SiMnCrMoV钢经不同温度回火、亚温淬火和高温淬火等热处理后的水质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特性。结果表明,预制裂纹试样水质应力腐蚀开裂都经历孕育期。孕育期的时间比裂纹亚临界扩展的时间大9—13倍。试样经930℃淬火、300℃回火、可获得很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在现行的930℃淬火、270℃回火这两道工序之间增加一次870℃的两相区加热淬火,可有效地改善钢的性能:屈服强度保持160kg/mm~2,K1_c值由190kg/mm~(3/2)增至208kg/mm~(3/2),还显著地改善其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增长孕育期,减慢裂纹扩展速率,亚温淬火对回火脆敏感的400℃回火试样亦有明显的效果。高温淬火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至1200℃之间尚存在一个能获得很好性能的淬火温度。  相似文献   

8.
50CrMnMo钢平面滚子轴承直径达4350mm,精加工后其滚道表面采用中频感应连续淬火、回火至HRC50~55。设备采用BPS-100/2500型中频发电机等,自制R型感应器、回转驱动架等。喷水器与感应器连成一体与滚道保持2~4mm间距;淬火介质为15~20%浓度的肥皂水;淬速200~250mm/min;淬火温度880~950℃;硬度可达HRC57~61。中频感应回火,感应头与滚道间距9~16mm;回火温度220~280℃;回火速度250~300mm/min;回火硬度HRC50~55;椭圆度〈0.7mm;不平度〈0.4~0.6mm。精心操作保持淬火接头不重叠,可避免接头处裂纹。  相似文献   

9.
型号专用产品底盘采用双扭杆独立悬挂装置,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热处理是关键工序。为提高扭力杆的承载能力,试验了回火温度对45CrNiMoVA钢制扭力杆的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强扭及疲劳寿命各项性能的影响。在淬火温度和冷却介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了450℃保温3h和390℃保温3h的两种回火规范。试验结果表明:用450℃3h回火的扭力杆,各项性能指标均达不到设计要求,而用390℃、3h回火后则都达到设计要求,疲劳寿命大于1×10~5次。在整车试验中扭力杆没有发生问题。该工艺已通过基地级鉴定。  相似文献   

10.
经研究证实:2Crl3Ni2不锈钢在480℃回火的二次硬化峰是碳化物的弥散硬化;在不高于480℃回火的基体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在500—700℃回火后具有明显的“二次淬火”效应。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的调质新工艺,能明显地改善钢的性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回火温度及回火保温时间对2Cr13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Cr13钢回火腐蚀区的适用回火温度为540~580℃,同时,回火腐蚀区的出现,不仅取决子回火温度,而且与相应的回火保温时间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着一个导致增大腐蚀速度的临界冒火保温时间,若超过此临界点并继续延长回火保温时间则2Cr13钢的耐腐蚀性能又可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还研究了提高试样表面粗糙度和进行钝化处理对2Cr13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表面粗糙度及表面钝化处理,在腐蚀初期,可以改善2Cr13钢的耐腐蚀性能。试验证明,2Cr13钢回火不能避免回火腐蚀区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新材料 S- 0 7钢经不同的淬火温度和不同的回火温度热处理对钢的金相组织、硬度、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S- 0 7钢的淬火温度选 10 0 0℃ ,回火温度根据不同硬度要求在 2 5 0~ 6 5 0℃范围选择 ,其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冷冲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开裂,造成较大损失。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分析得出,淬火过程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作用是产生裂纹的外因。主要原因是材料的金相组织中存在网状碳化物,造成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经改进热处理工艺,对毛坯增加正火处理,消除了3.5级的网状碳化物。将回火温度从170℃提高到220℃,保温从2h延长到20~24h。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普通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对5CrMnMo钢疲劳裂纹萌生抗力及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钢的淬火温度,其疲劳裂纹萌生抗力增加,在等硬度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也减慢了;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减慢,但疲劳裂纹萌生抗力变化不大;经880℃加热450℃等温6小时再经480℃回火2小时的试样,比试验的其它工艺规范处理的试样疲劳裂纹萌生抗力均高,而且,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也最慢。同时还对出现上述疲劳性能变化规律的机制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S~+、Mo~+S~++Mo~+注入动压轴承用材料WC-Ni表面,在未经退火处理条件下,其表面显微硬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经过退火处理后,其表面显微硬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显著地下降。注入辐照损伤和注入层硫化物的形成是注入表面显微硬度提高和降低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同时,S~+和S~++Mo~+注入在未经退火和退火处理条件下,其摩擦系数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明显地下降。特别是s~+Mo~+注入在330℃保温6h退火条件下,其摩擦系数显著地下降到了0.1左右。而Mo~+注入在未经退火和330℃保温6h退火条件下,其摩擦系数亦有明显地下降。但在600℃保温6h退火条件下,其摩擦系数却显著地上升。注入层硫化物的形成和注入辐照损伤使得注入试样表面和GCr15钢球摩擦副之间的粘着摩擦得到改善是摩擦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和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0CrVA钢汽车扭杆弹簧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条件发现,其热处理最佳淬火加热温度为880℃;回火最佳温度为300℃且最佳硬度为48-52HRC。  相似文献   

17.
简述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研制中存在的许多工艺难题,其中的壁厚为δ3^+0.100,δ^+0.100,壳体跳动量0.6,母线直线度为1.2/300:1和材料强度为δb≥1617MPa等等要求,按以前在工艺方案都是难以达到的。在该课题研制中,经过反复工艺论证,采用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强力旋压,真空电子束焊和真空淬火等等,并采取了特殊的工艺管理方法,在研制中出现了变形和强度不足等等问题,经不断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0CrVA钢汽车扭杆弹簧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条件发现,其热处理最佳淬火加热温度为880℃;回火最佳温度为300℃且最佳硬度为48~52HRC.  相似文献   

19.
真空环境下的大功率试验验证对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大功率试验中的功率标校问题,从真空罐外的常压链路和真空罐内的真空链路两部分,分别分析了大功率热效应和温度变化对功率检测标校值的影响,并以2GHz同轴系统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常压链路加载大功率信号30分钟内,其标校值偏差为0.12dB~0.15dB;在-40℃~ 110℃温度范围内,真空链路标校值偏差为0.13dB。这两部分偏差会导致微波器件的功率加载不充分。文章得出的结论将为真空温变环境下的大功率试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火焰淬火装置的设计、制造及火焰淬火工艺试验,对2000吨水压机大柱塞(Φ700×3000)进行淬火与回火,使大柱塞表面硬度由小于HRC19提高到HRC5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