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种高机动鸭式布局导弹的旋转三通道转速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对舵面布局的导弹滚转控制特性,发现鸭舵差动可产生相应的滚转控制力矩,4片舵面同时差动的滚转控制效率在不同滚转位置处的一致性较好。给出了双鸭舵实现纵侧向过载指令跟踪同时进行转速稳定的控制策略,以解决转速变化给导弹纵侧向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考虑鸭舵滚转控制不确定性大,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转速稳定控制回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和稳态跟踪精度,能解决旋转导弹转速控制面临的不确定性难题。研究对高机动旋转导弹的发展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鸭式布局旋转导弹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鸭式布局旋转导弹气动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旋转气动特性、鸭式布局气动特性,以及鸭式布局旋转气动特性的研究成果。鸭式布局旋转导弹的流场中包含丰富的涡系结构,其气动特性存在典型的非线性、非定常特点。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表明,纵向气动特性随转速变化不大,用准定常理论可解决旋转弹纵向气动力计算问题;导弹的马格努斯效应随攻角变化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定常和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表明,鸭式布局前升力面产生的非定常自由涡是影响导弹气动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单通道控制的旋转弹锥形运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锥形运动是旋转弹角运动的基本形式,其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旋转弹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一对鸭舵作用下的单通道控制旋转弹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弹体坐标系下的线性化角运动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揭示了一对鸭舵带来的气动不对称对其角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劳斯判据,给出了解析形式的锥形运动稳定条件,该条件可等效为锥形运动稳定条件下的转速范围,不同转速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稳定条件的正确性。在相同的转速条件下,正弦式鸭舵的控制频率在慢模态衰减频率附近时,可诱发强烈的共振不稳定。研究结果可为一对鸭舵作用下的旋转弹总体设计及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安生 《上海航天》1998,15(2):52-57
结合本类导弹红外寻的、旋转弹体、单通道控制、筒式发射等特点及惯用的部位安排形式,讨论了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原因,介绍了在气动外形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由滚转尾翼试飞器滚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滚转尾翼是解决鸭式布局导弹的鸭式舵难以差动兼作副翼进行滚动控制的一种技术途径.为验证某鸭式布局试飞器采用自由滚转尾翼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飞器的固定尾翼和自由滚转尾翼两种模型的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尾翼试飞器,当鸭舵作副翼偏转进行滚控时,在尾翼上会产生很大的诱导滚动力矩,抵消鸭舵的控制力矩,致使鸭舵不能进行滚转控制;滚转尾翼可有效减小诱导滚动力矩,实现通过鸭舵进行全弹滚转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文阐述了鸭式布局的气动特性,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克服鸭舵滚转反效的方法。虽然国内外取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鸭式布局的滚转气动控制性能,但是这些措施不适合远程弹的滚转控制,因此对于远程弹必须另辟蹊径开展新的滚转气动控制特性的研究。最后针对远程弹的滚转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旋转控制固定鸭舵的导航初始化与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导迫击炮弹的固定翼鸭舵导航初始化,设计了基于GPS信息的衰减记忆法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用于实时求解固定翼鸭舵的气动力合成矢量,然后结合固定翼鸭舵的气动数学模型,设计了固定翼鸭舵的导航初始化算法.并在直流电子负载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鸭舵的旋转控制算法,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依靠GPS提供的位置速度信息和鸭舵滚转角速度信息可以快速实现固定翼鸭舵的导航初始化,为旋转控制固定翼鸭舵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高亚声速导弹气动性能,提出了超临界对称翼型概念。该翼型具有前缘钝圆,表面平坦,型面面积大等特点。在跨声速、小攻角状态下,翼型表面大部分区域为超声速区,有效防止了激波出现并减轻了边界层分离程度,进而提高了阻力发散马赫数和升阻比。针对某高亚声速鸭式导弹,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软件求解N-S(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和基于翼型特征的参数描述(PARSEC)方法优化设计了一种超临界对称翼型,并将其应用于鸭舵和尾翼设计。最后,进行了导弹全弹外形的跨声速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超临界对称翼型的高亚声速导弹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导弹总体设计中亚跨速稳定性和超声速机动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对双通道控制旋转导弹舵面控制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正弦、Bang-Bang、梯形和饱和正弦等控制律的原理与特点,给出了各自的等效舵偏角及其相应等效控制力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两对舵面配合控制方式,给出了上述4种控制律的统一表示形式。讨论了两对舵配合控制方式的影响及工程可实现性,发现两对舵面相位差固定时,其等效控制力的方向由舵面1的相位决定,大小由其最大舵面偏角和特征函数决定,在工程中易实现;两对舵面相位差可变时,等效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需由控制舵1的相位和两对舵的相位差共同决定,考虑的变量更多,设计难度大,舵机系统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两对舵面配合控制的旋转弹双通道控制方式,通过改变导弹舵面控制律,能有效提高导弹的操纵效率,在保证弹体静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导弹的机动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旋转导弹总体设计中两者难以兼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风洞中对旋转导弹振荡鸭舵与尾翼远距耦合的旋涡干扰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模型由模拟弹身、鸭舵和尾翼组成,其中尾翼有矩形、梯形和三角形三种基本舵面外形。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量了鸭舵尾涡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用快响应压敏涂料(PSP)技术测量尾翼表面的非定常压力分布,用微型六分量气动天平测量尾翼所受的非定常气动力。研究发现:振荡鸭舵尾涡强度沿流向逐渐减弱且旋涡向弹体方向发展;尾翼表面的非定压力分布和气动力与舵面外形和展长相关;展长越长,旋涡影响区越远离翼根,且展长相同时三角舵对尾翼影响最显著。为降低旋涡的干扰,需综合考虑改变旋涡对尾翼的影响区位置和降低旋涡影响强度以进行合理选择。研究结果对降低旋转导弹鸭舵旋涡对尾翼的干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线性建模方法不能准确描述旋转导弹不稳定运动形态的问题,对一种旋转导弹非线性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空气动力学作用原理,在全攻角坐标系中建立旋转导弹的六分量气动力的描述。考虑导弹弹体运动描述的直观性,在准弹体坐标系中进行动力学建模,采用偏微分形式对气动力和气动力矩进行表述,通过等效代换获得完整的导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模中考虑了静稳定力矩和马格努斯力矩对攻角的气动非线性作用,以及洗流迟滞等气动非定常效应的影响;增加了非线性阻尼的作用和舵偏角速度引起的洗流项;考虑了转速效应的影响,增加了转速对面内力矩和面外力矩的作用项。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根据参数不同,该模型可描述攻角运动收敛、分叉和极限环等运动形态。研究为旋转导弹运动分析提供了数学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振中  袁刚  贾旭山 《宇航学报》2007,28(5):1419-1421
为了分析目标机动对寻的式防空导弹杀伤概率的影响,设计了基于蒙特卡洛试验方法的仿真试验系统。分别建立了基于典型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的机动目标仿真模型,建立了基于某型寻的式防空导弹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机动目标进行大量的统计仿真,获得了防空导弹拦截机动目标的全空域杀伤概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机动目标的航路捷径、机动方式、机动时机是影响寻的式防空导弹拦截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和战术使用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筒讯     
90年代对水面舰只的威胁将是具有高速规避机动能力的快速导弹,根据这一原则法国研制了Aster 15导弹.Aster是一种垂直发射的两级导弹.初始段采用气动控制;末段采用在导弹重心施加横向推力的直接力控制.法国宇航公司把该导弹命名为PIF/PAF.两级设计的依据是在拦截时,导弹应非常灵活,能对抗目标的机动能力并予以杀伤.两级设计还能提供设计灵活性,使导弹能满足不同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预测旋转弹系统的锥形运动形态并判断其稳定性,提出一对鸭舵引起的气动不对称性以及可能引起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因素,建立能准确描述单通道控制旋转弹系统姿态运动的复数形式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讨论其动态稳定性条件。利用分岔理论对单通道控制旋转弹系统开展Hopf分岔研究,给出了Hopf分岔发生的判断准则;推导了用于判定极限环稳定的第一Lyapunov系数。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条件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并发现了拟周期运动及混沌运动。研究结果为旋转弹的控制参数设计及结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反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燕军  唐硕 《宇航学报》2013,34(1):79-85
针对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问题,结合动态面反步设计和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DO)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制导控制一体化反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复合控制导弹纵向通道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三步设计反步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动态面方法,通过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得到虚拟控制量的微分,避免了传统反步设计中的“计算膨胀”问题,同时采用NDO对模型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并加以补偿,实现了对气动系数摄动和目标机动的鲁棒性.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误差信号最终一致有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反步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导弹变质心机动控制通过改变弹头的质心,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实现导弹机动控制.本文首次详细推导了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空间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仿真系统,针对导弹在垂直平面内运动情况进行仿真,为深入探讨变质心控制弹头的控制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滚转导弹具有气动、惯性及控制耦合特性,三回路过载驾驶仪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但俯仰与偏航双通道之间会存在耦合。为了实现了双通道完全独立,采用动态解耦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与输入变换的解耦过载驾驶仪,弥补了三回路驾驶仪无法消除耦合特性的不足。滚转导弹制导段跨越的空域较大,气动参数非线性特性较强,在特征点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基于插值方法的控制器参数增益调度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滚转导弹耦合和传统增益调度设计有缺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度算法(BPASM)。仿真结果表明,在特征点数量较少时,解耦效果更好,且在线计算量小,设计简便,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导弹质量矩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质量矩技术是近年来导弹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是通过调整弹体内部活动质 量块的状态来实现导弹机动飞行的。与传统的气动舵控制方式相比,它具有响应快、气动外 形简单、无舵面烧蚀问题等优点,在大气层内高超声速飞行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述了质量矩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回顾了导弹质量矩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总体 布局、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质量矩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当 前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翼导弹的动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弹动态稳定性是导弹飞行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导弹作高机动飞行时 ,线性理论将不再成立。本文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通过对导弹动力学方程的数值仿真 ,讨论了以导弹控制舵偏角为参数导弹高机动飞行时的非线性动态稳定性 ,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为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郑州  伍彬  宗昕  杨欣 《上海航天》2016,33(2):58-62
对某旋转导弹加装Gurney襟翼的尾翼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该导弹气动外形,将产生滚转力矩的斜置尾翼改为加装Gurney襟翼的平置尾翼。建立了计算模型,不同外形、马赫数和攻角条件下的数值计算表明:增加Gurney襟翼的尾翼增加了导弹的滚转力矩,同时也增大了阻力,降低了升阻比。合理选择Gurney襟翼的偏折展弦长和偏折角度,可在保证升阻比和全弹压心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改善导弹亚跨段转速特性。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