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微波测量领域的几个基本参数,如功率、衰减、阻抗,相角的测量,数十年来经历了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分头建立标准和测量系统的发展过程。随着微波电路理论的发展,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更有兴趣于微波电路的散射参数S的测量。S参数能很好地描述电路和元、器件的性能。把几个基本参数结合在一起,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测量,这就是所谓多功能的问题,这导致近代自动网络分析仪的产生。第一代自动网络分析仪是以四端口电路为基础,采用幅和相测量,配以小算机实现了S参数的自动测量系统。七十年代出现了另一种自动网络分析仪,它是以六端口电路为基础,采用功率测量值,配以小算机实现S参数自动测量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机载设备ATS程控电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控电阻是在某机载设备自动测试系统(ATS)中应用于模拟输出具有阻值特性的模块。传统的程控电阻体积较大,精度较低且可靠性差;国外程控电阻模块精度较高但是价格昂贵,不利于大规模应用。介绍一种小型化高精度程控电阻设计方法,该程控电阻由控制器、继电器以及各阻值不等的精密电阻构成。控制器内部包括51单片机最小系统、E2PROM、485总线等集成器件。经实验,该电阻可程控完成(0~10)kW范围的阻值调节输出,电阻分辨力为2 W,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CAT)及单片微机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当众多测试点分布在相距较远的不同房间、不同地区且被测参数的数据处理复杂时,欲同时进行多点的实时测量,上述两种系统的应用就受到限制。本文作者研制的分布式自动化测量系统以一台 IBM—PC 计算机为控制站,可对各测试站进行程控并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控制站和测试站间可相互通信、信息共存、资源共享,亦可独立工作。本文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说明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微位移动态测量干涉仪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以及4(1/2)位表头的改进和独特的输入接口。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干涉仪的精度,使其测量重复性3σ<0.002μm,并可根据用户需要,选用不同的采样间隔和测量范围,最后自动打印出被测试的电感式、电容式测微仪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5.
航空航天部二院二○三所研制的八毫米小功率标准装置,采用了微量热计和带辅助加热器的自动反馈原理。该标准装置由八毫米微量热计、自动反馈系统和精密恒温箱系统三部分组成。此外,还采用了自行研制的IEE—488接口和程控扫描器,使测量过程处于计算机的控制之下,自动地采集、处理和打印测量数据,因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激光散斑原理并利用传递函数的概念,给出了散斑场归一化参数对比度与物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_a 的近似关系式,并对 R_a≤0.072μm 的不同加工方法所获表面进行了联机研究,给出了粗糙度评定方法及测试软件.单板机用于激光散斑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实时计算与评定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和速度,同时可降低对系统的调试及被测试件的要求.本系统可自动计算、显示并打印被测试件的平均算术偏差 R_a 数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以频率标准(EE3301)为核心的频率检定自控系统,包括:EE3301、多路程控射频器、微机及打印机:该系统的建立可对频率范围在0.01Hz~10MHz、自校精度为1×10(-9)以下和台数多达16台的被测频率源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实现各种指标的自动定时巡回检测,自动打印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及打印最终检定结果,各通道间的隔离度小于115dB。阐述了系统的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原理、微机与频标的配接接口和控制问题、多路高隔离度程控射频器及数据传输与识别等问题,使自动检测系统保持了频标(EE3301)的原始精度。在软件编制中融进了多年的检定经验,使检定全过程周期缩短,全过程开机后全部自动完成,不需手动选项,消除了人为引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检定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利用BC3-80微机(与TRS-80兼客)实现光谱辐射量自动测量的有关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问题,所用的方法适合于一般的自动测量情况,所得的结果是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研制了一种功能较强的示波器自动校准系统,它能对各种类型的示波器进行全面的计量检定。本文详细介绍了采用微机程控各信号源对示波器进行检定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实施方法、检定实例、本系统的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文章还阐明了采用补偿电缆损耗的思路和方法,使电缆输出端信号的平坦度优于±0.5dB。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测量基础设施是网络测量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管理员希望能从用户的角度了解其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而用户希望获得定量的指标来选择质量最优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为此,在研究现有网络测量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分布式网络服务性能测量体系结构--SPMA.探讨了现有测量基础设施的经验和不足,重点介绍了SPMA的结构及其特点.SPMA采用了一种用户可定制、测量内容可扩展的通讯模型和数据模型,并使用了一种基于测量代理的测量探针自动部署机制.SPMA通过在不同网域部署测量探针收集被测目标的性能指标,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反映用户可获得的服务质量;它对外以Web服务模式提供测量服务,易于用户提交测量请求和获得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延时线鉴频电桥测量频率切换时间的方法。文中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强、简便准确的特点。系统可以测定200Hz的频率跳变。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高效测量,减少多种类型被测器件导致的测量参数设置复杂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微波网络S参数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采用C#多线程、模块化结构设计出S参数自动校准软件,对S参数测量系统建立被测器件的类型、标准件的参数以及测试流程等数据库,同时建立被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模型。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结合自动校准软件实现反射参数与传输参数的测试,通过试验可发现,采用自动化校准软件的测试结果与手动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六端口微波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端口技术是从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微波自动测量技术。经过十多年来各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实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系统构成、误差分析等方面均趋于成熟。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波计量、安全防护和工业在线检测诸部门。由六端口网络组成的自动网络分析仪,可望成为技术性能高的自动测试系统。本文分四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六端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微波测量中的应用;几种常用六端口结的组成及其设计准则;六端口自动网络分析仪的校准及其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评定六端口网络分析仪不确定度等问题,供从事微波计量测试及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精确确定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参数,已研制出一种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的主要部分是 HP4191A 射频阻抗分析仪,它是一种使用反射系数电桥而频率范围为1到1000MHz 的可程控仪器。通过使用合格的阻抗标准,就可以使测量结果溯源于国家标准。完整的测量系统由阻抗分析仪、可程控频率综合器和合适的控制器组成。已经制作出一种专用设备来提供标准的晶体组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主要软件的特点,并且给出了测量例子。除了测量等效电路参数外,此系统还允许用一个模拟负载电容来测量谐振频率和电阻。也可以测量寄生模的参数。此系统还适用于 SAW 谐振器以及体波谐振器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低阻自动测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点阐述了提高测量精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现自动测量的几个关键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灵敏度为0.1μΩ,精确度为(0.5~2)%.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使用线阵CCD自动测量微小圆孔参数的方法。基于微小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原理 ,使用正交线阵CCD实现了对微孔的直径和圆度误差的二维参数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7.
进行雷达截面(RCS)测量时,主要问题是需要消除测量数据中非期望信号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使用 HP8409C 自动网络分析仪测量目标 RCS 的方法,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设置和工作原理,以及借助仪器校准功能和所扩展的时域能力完成非期望信号的消除处理.说明 RCS非暗室测量的可行性,简述了 HP8409C 的扫频测量、校准步骤以及外场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以半自动感应分压器作为中频标准衰减器,可实现准确、快速衰减测量的基于串联低中频替代法的微波衰减测量系统,并对半自动感应分压器、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和系统改进方法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系统在10MHz至18GHz频率范围内可测量衰减的范围为(0~80)dB。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电磁干扰测量系统的四种校准方法:比较法,标准天线法、插入损耗法和标准场法。介绍了各方法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框图。四种方法均各有其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的测量精度来选择不同的校准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校准场地的选择和收发天线架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以某型号发动机喷管为测量对象,提出了一种使用激光雷达等高精度非接触测量仪器测量发动机推力线的快速测量方法。经误差仿真分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具有测量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在航天工程测量体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