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参数多条件下的精准气动特性数据是进行飞行器快速设计、系统完善、性能评估、指标考核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与流体力学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发展趋势,并在湍流模型改造、系统理论建模、气动数据预测、控制参数优化、复杂流场重构等方面得到成功应用。为最大限度发挥深度学习的强大表征能力,围绕内埋弹舱作战运用和智能优化设计需求,构建了弹舱空腔气动特性多场载荷数据库,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耦合因素影响下的空腔气动/声学特性智能分析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有限约束条件下的空腔气动/声学特性快速预测,并引入随机搜索和贝叶斯超参数优化方法增强了模型鲁棒性,为空腔噪声有效控制模型快速优化设计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安全是航空公司永恒的主题。经过多年的研究,民航安全管理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分析基层航空安全管理手段、方法出发,系统阐述航空公司如何实施安全管理。从近年发生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开展风险分析,识别风险源目的,分析风险程度,最后制定相应措施,堵塞漏洞,实现管理优化,以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民航空防安全新旧威胁长期交织并存,亟待强化空防安全威胁预警响应管理技术流程。本文探讨了民航空防安全威胁与风险的生成演化规律,明晰威胁评估与预警响应的核心技术环节,提出民航空防安全威胁预警模型,开发基于web的预警系统,为我国民航空防安全威胁预警机制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传统的主题模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LDA的航线潜在价值挖掘模型。该模型将旅客出行行为的分析划分成两个阶段,出行意图的确定及出行意图下航线的选择,并与旅客价值进行融合来挖掘航线的潜在价值。出行意图采用Gibbs sampling方法从旅客出行记录中获取,航线则在旅客确定出行意图后由出行意图的航线向量获得,旅客价值则结合出行中的舱位信息进行提取。在中国民航旅客订票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模型在2010年和2011年两个数据集上获得的两组航线潜在价值序列比pLSI模型和senLDA模型获得的两组航线潜在价值序列都拥有更好的有序相关性,且在挖掘排名前5的航线潜在价值时,本文模型在该两个数据集上获得了两组完全一致的航线潜在价值序列,表明其在挖掘高潜在价值航线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地面无杆牵引安全是民航业内关注的重点。在无杆牵引过程中,由于环境、人为因素可能引起牵引载荷过大而造成部件损坏,严重时导致机体受损。为了减少地面不安全事故发生,本文以TBL-180无杆牵引车和Boeing737-800客机为参考对象,基于CATIA软件建立相关三维模型,通过Simdesigner接口导入ADAMS-View平台,模拟牵引车启动、牵引车制动以及牵引车经过凹坑过程,从而探究对飞机下阻力臂载荷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牵引系统模型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仿真得到的下阻力臂载荷与理论分析的失效载荷形成对比,可进一步为地面牵引安全提供参考与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用飞机和航线数量的不断攀升,民航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地检测异常数据并且避免它们对分析结果的不利影响是研究的焦点。本文围绕四分位法和目前民航界惯用的标准差法展开讨论,主要从数据集分布、异常值比例、异常值检测能力、抗扰动性和可视化效果5方面对四分位法和标准差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r,QAR)数据分析论证,四分位法在上述5方面都表现出比标准差法更好的性质,四分位法更适合应用在民航告警领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行数据的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和运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民航机场面临的安全压力日益增大。本文运用信息管理手段解决机场安全管理问题,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机场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机场相关部门提供了日常安全管理工具和必要的突发事件响应决策支持工具,实现了机场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和风险管理的结合,提高了机场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之后,劫机成为航空犯罪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成为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最主要的非法人为因素。笔者以曾经从事民航飞行驾驶的工作经历,拟从军警协作反恐和民航内部防控等四个方面对劫机事件处置及民航安保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飞行员的飞行错觉一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一大隐患,历来是航空医学、航空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在民航飞行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40年来发生的由飞行错觉引起的严重民航飞行事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飞行错觉应在民航飞行中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基于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飞行错觉产生机制和训练方法与效果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以下应对飞行错觉的建议:从多层面检查前庭;筛选飞行员时增加场独立和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测量;改变飞行仪表显示方式;飞行错觉恢复训练的模拟机程序(针对视性错觉的除外)应使用动态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流场粒子图像测速实验中时间和空间高分辨率测量代价高的问题,研究了数据驱动的流场时空重构方法。为了对实验测得的低分辨率数据进行时空高分辨率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场时空重构方法,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混合深度神经网络。该混合深度神经网络能够学习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训练完成后可实现对实验数据的时空高分辨率重构。测试结果表明:只进行流场空间高分辨率重构时,重构出的流场与真实流场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0.0065左右,流场数据点数是原来的51倍;同时进行流场时间和空间高分辨率重构时,重构出的流场与真实流场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可保持在0.065左右,流场时间维度的密度是原来的5倍,可极大提高实验效率,节约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1.
飞行流量管理现已成为业内人士经常研究和谈论的话题,也是民航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与运输航空不同,通用航空的流量管理和评估问题却少有人问津。本文结合国内最大的通用航空基地——民航飞行学院的实际运行情况,把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风险按照能量的概念数据化,借鉴能量控制的理论,提出风险势能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在通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和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论文对我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一种基于网络化管理的执照考试和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实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通过系统的实际运行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能够满足我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与管理工作的需求,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作为独立的全球性卫星系统,在民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民用航空领域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民用导航的前景,并根据飞行验证需求,设计了具体验证科目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航法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民用航空法"为核心,包括民航局的三部"组织条例"以及若干"办法"、"规则"等法规性文件在内的民航法律体系。我国台湾地区民航法制具有法律体系比较完整健全,立法内容比较具体详细,专业性较强、更新换代较快的特点。它对祖国大陆民航法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航运输航空飞行人才核心素质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民航运输航空飞行人才新的角色、任务和要求,全面阐述了民航飞行人才的核心素质及其内涵,结合飞行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加强飞行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夯实飞行安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全包线的航空发动机BP网络模型的动态辨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克服传统的发动机动态模糊辨识中存在的辨识精度低,辨识模型应用范围窄等不足,把对非线性系统具有高度逼近能力的神经网络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动态特性的辨识,从而为发动机动态辨识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采用均方差归一法的处理方法和BP算法的改进算法-输出端动量BP地,以某型发动机在飞行包线内某一飞行条件下的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辨识了发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全包线范围内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发动机动态模型在全包线内都有很高的逼近精度,而且对噪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与核心,伴随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全面深入推进,民航行业文化的大力弘扬也随之提到新的战略高度.通过剖析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建设现状与积极意义、民航行业文化的内涵特征,探讨根植于民航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电子工作单系统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及处理技术,保障民航机务维修现场较大区域内电子信息的交流及管理。系统基于B/C/S架构和JAVA语言,实现民航机务维修全过程的作业信息交互、工作进度监控与工作质量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系统的小规模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保障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磁流变 ( MR)阻尼器是土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半主动控制装置之一 ,但由于 MR阻尼器的高度非线性动特性 ,使得描述其逆向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很难得到 ,即根据理想的阻尼力确定出 MR阻尼器所需的输入电压。然而 ,对基于 MR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设计和仿真 ,这种反映阻尼力 -电压关系的逆向动特性模型是十分重要的。为此 ,本项研究针对 MR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 ,提出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 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其逆向动特性 ,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即为产生理想的阻尼力所需的输入电压。通过数值仿真结果探讨所提出的结构振动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展望了民用和军用航空的发展趋势,综述了民用和军用飞机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对面向21世纪的航空关键技术,如空气动力学、先进推进技术、先进航空材料、航空电子和控制技术以及现代制造技术等作了简要论述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