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广龙 《国际航空》2002,(1):61-63
1980年7月,印度首次发射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1994年10月,印度首次发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把重870千克遥感卫星送入高82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使印度成为第6个具有大中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2001年4月,印度成功地将新一代火箭,即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将重达1540千克试验卫星送入对地同步轨道,此举使印度成为第6个能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据印度一名空间研究官员说,印度正在研制一种低温发动机,并将于两三个月内试验该发动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法、日和中国能制造低温发动机。这种低温发动机使用液氢和液氧燃料,有了这种发动机,印度可以将2500千克重的卫星发射到35000多千米的轨道,印度也可以将运载器改造成洲际弹道导弹。这将有助于印度跻身于商业发射大国之列。在向其他国家提供静地轨道卫星商业发射服务之前,印度还将进行几次试飞。印度研制低温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世界报》7月4日报道】从几年前开始,澳大利亚英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就开始研制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美、最圆的物体,并希望将其作为最准确的“地球重量1千克”的全球新标准。这一球体将由纯硅制成,重量将是最为精确的1千克。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5月12日零时17分由新型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4分钟后,卫星进入近地点2O9千米,远地点36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下,星上远地点发动机作了三次点火,变轨成功,使卫星顺利进入准同步轨道,并已最终将卫星定点在距地球35786千米高度的东经125度赤道上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这种型号  相似文献   

5.
天兵 《航空知识》2011,(9):76-79
2011年6月29日,美国空军用“人牛怪”-1(Minotaur 1,又译“米诺 陶”-1)火箭,从弗吉尼亚州大西洋中部地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美国国 防部“作战快速响应航天”(ORS)办公室的“作战快速响应航天”-1卫星.该卫星是“作战快速响应航天”办公室的第一颗作战型小型战术侦察卫星,质量430千克,从研制到发射历...  相似文献   

6.
1999年格林尼治时间11月13号22点54分,欧空局将该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顺利发射成功,并将一颗美国的通信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该火箭加装了两个液体燃料助推器和两个火药助推器,在火箭离地22分钟后将卫星送人轨道并与其脱离。这颗称为GE—4的卫星,其重量为3903千克,定位在西经101度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空,主要用于美国、加拿大、加勒比海和南美部分国家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的信号传输。阿丽亚娜火箭第123次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7.
自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震惊西方的世界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以来,人造卫星做得越来越大,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已在使用重量达15吨级的情报卫星,商业同步卫星的重量已增长到5吨。但是低地轨道卫星和中地轨道卫星最近又有变小的趋势,这些卫星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而且数十颗甚至数百颗类似的卫星可相互联系在一起,以便在24小时内覆盖全地球。因而卫星有向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地球同步卫星的尺寸继续增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带宽和功率要求,例如,洛勒尔公司计划发展一种25瓦、150转发器的模块式卫星平台,称为“20…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卫星的发射成本,波音空间系统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空射型小型运载飞行器的概念,并推出了以离子推进器为动力的全电动卫星,引起了卫星用户的高度关注。 目前小卫星发射市场出现增长态势,但小型卫星的相对发射成本要比大型卫星高3~10倍。为此,研制人员正在研究将这类小卫星送入太空的各种负担得起的方法。另外,通过新技术降低卫星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达到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法国宇航公司向代表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德合资的华德宇航技术公司交付了鑫诺一号通信卫星。该卫星将提供多种通信服务(电视、电话和银行间的数据传送等),服务区域覆盖整个中国、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鑫诺一号采用Spacebus3000平台,起飞质量为2820千克。鑫诺一号卫星具有三轴稳定,其26米长的太阳能板将能提供超过5千瓦的功率,有效载荷为24个C波段和14个Ku波段转发器,将在东经110度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向上述广大地区服务,寿命超过15年。鑫诺卫星将在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乙型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0.
安装在无拖曳卫星上的各种高精度加速度表和梯度表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空间科学研究,各项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物理和对地球的观察,牵涉空间飞行的低轨道卫星的轨道的准确测量,卫星对大地测量,重要课题还有地球重力场中短波部分的测量,无拖曳卫星最适合于这些领域的研究。无拖曳飞行指的是施加在卫星上的全部非引力守恒力被一个拖曳力控制系统(DFC)抵消掉了,此外守恒力补偿的各种比例推进器,DFC(拖曳力控制)系统有各种空间静电加速度表组成,也可以组成一个梯度表,这些表可以测量相应的非地心引力,灵敏度很高(如1Pg),加速度表信号作为DFC系统的输入信号,也可用所谓的内部寄生力来限定,内部寄生力可以提高系统的各种物理性能,即直接将该力施加至加速度表内的质量块上。本文阐述两个实际热动力寄生力的热动力基础理论,两种热动力寄生力作用在加速度的质量块上,同时本文还给出这些力的大致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2010,(7):7-7
6月18日,印度成功进行了自行研制的”大地”-2(Prithvi Ⅱ)中程弹道导弹(IRBM)试验,用一个移动发射架将导弹发射升空。“大地”-2导弹原本是为印度空军研制的短程弹道导弹,可携带核弹头,射程为250千米,其陆军型也称SS-350型,射程为350千米,可携带重500千克的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2.
I--Gnat无人驾驶侦察机配备了一种重45千克的新型合成孔径雷达Lynx。该雷达的分辨力达到了10厘米,能在7500米高空探测到25千米以外的目标,并获得类似照片般质量的图像。Lynx的工作频率为Ku波段,中心频率在16.7千兆赫。负责研制这一雷达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无人侦察机的生产厂家正着手就此雷达作进一步的改进,使之体积更小,以装备更小型的飞机。无人侦察机的新型合成孔径雷达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该火箭将在今年初发射。这种新火箭将直接与欧空局的阿丽亚娜4和波音公司的德尔塔Ill竞争,它也将使宇宙神计划过渡到宇宙神V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该火箭装俄罗斯动力机械联合体和美国普惠公司合作研制的RD—180发动机。最近,俄罗斯对RD—180进行了200多秒钟试验。RD—180有两个燃烧室和两个喷管,它的推力为4450千牛。为达到这样大的推力,发动机每秒钟消耗液氧9T0千克。新宇宙神川运载火箭进行最后的组装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防部目前披露了一项正在进行的无人驾驶战斗机研制计划。这种被称为X-45A的无人战机(UCAV)的研制始于1997年,最近美国波音公司在圣路易斯兰姆机场向观众展示了样机:机长27英尺,宽30英尺,重3630公斤。外观酷似风筝或美国现有的隐形轰炸机F117A,它可以拆卸以后放在一些小箱子内(可保存10年),用一个半小时就可以重新组装。执行完成作战任务后,它可以返回基地重新装填武器,再次升空继续执行新任务。由于不需要驾驶舱,它的造价非常便宜,整个研制总经费约1.31亿美元。X-45A将于2001年继续飞行试验,2002年中期进行对敌攻…  相似文献   

15.
士元 《国际航空》2001,(7):44-46
21世纪,在航天运输方面,除进一步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外,还将研制可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卫星将向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小两个方向发展,即发展高功率的卫星平台和小卫星、超小卫星、微型卫星及纳米卫星;载人航天将分4步走,即建立新的空间站、建立空间平台、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火星飞行。此外,21世纪还将进行空间天文探测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空》2008,(10):70-71
研制卫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卫星发射的成本和风险也比较高。为此,DARPA正在发展一种全新的航天架构,以消除传统架构的固有缺陷,涉及的主要新技术包括用更快速、更便宜的方式发射更小的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在轨维护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社会,60%的信息都与时间和定位有关。所以,拥有自主的时间和定位系统,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也事关其影响力。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研制或应用导航卫星,其中除美国 GPS 以外,俄罗斯的 GLONASS 导航卫星最有实力。向美国发起挑战多年来,美国 GPS 导航卫星系统基本上独霸了世界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18.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设计一种星基激光雷达,它能在数十秒内精确测定导弹排放的喷气流的位置,并给出精确数据对上升期间导弹战斗部实施拦截及攻击地面发射架。 据该实验室国防部项目负责人称,他们首次演示了可在外场运输的激光雷达跟踪液体或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发动机的过程。 现装在UH-60F直升机上的由该实验室研制的试验型激光雷达重454千克,但对装在飞机、无人机或卫星使用来说,需要将此重量减到91千克才合适。平均激光功率100瓦的激光雷达系统需要约1千瓦的蓄电池或电容器供电。虽然在战斗机上安装激光雷达是可能的,但用较大的运输型飞机  相似文献   

19.
波音与航天系统/洛勒尔公司达成协议,将用11枚“德尔它”11火箭为全球星公司发射28颗卫星,今年发射6颗,明年发射一颗。“德尔它”火箭1998年为全球星公司向低地球轨道发射了首批8颗卫星。全球星公司计划通过一个由48个卫星组成的星座,提供移动和固定通信服务,洛勒尔公司是该公司中最大的股东,拥有42%的股份。另据报道,航天系统/洛勒尔公司正在研制一个大功率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平台,其能力几乎是现有航天飞机的两倍,它将能产生25千瓦的功率,处理150多个转发器。波音签订航天业务新合同@伟业  相似文献   

20.
面对21世纪的弹道导弹威胁,美空军一直在研制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1995年,先后开展研制“导弹防御警报系统”,“国防支援计划”(DSP),“后继预警系统”(FEWS),导弹警报,定位和报告”(ALARM)系统计划等等。1995年美国最后决定研制“天基红外系统”(SBIRS)预警卫星,待SBIRS预警卫星系统建成后,美军的天基预警能力将跃上一个新台阶,SBIRS预警卫星将不仅能比DSP卫星更出色地完成战略导弹预警任务,而且还能对针对美国与其盟国以及海外驻军的战区弹道导弹攻击实施有效的预警和踊跃,从而能满足21世纪美军对战略和战区弹道导弹预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