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准零刚度隔振器,这种隔振器由一对斜置弹簧和一个竖直弹簧组成。由斜置弹簧产生负刚度特性,与垂直弹簧产生的正刚度相互并联,从而产生准零刚度特性。本文研究了该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力-位移特性和刚度-位移特性。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了该隔振器产生准零刚度特性的机理,从而获得了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准零刚度隔振器的静态稳定性。最后该隔振器的力-位移特性和刚度-位移特性的多项式表达,从而可以降低分析难度且具有足够的精度。为准零刚度隔振器的静力学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卫星上的光学探测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适当的低温环境,一般使用主动热控设备来满足这一要求,然而主动热控设备的运行会对安装面产生扰振力和扰振力矩,影响高精度卫星有效载荷所需要的微振动环境。本文以离心泵这类典型的卫星主动热控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得其振动特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6自由度隔振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对隔振器的设计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隔振系统的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螺纹结构力矩及其衰退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得出螺栓拧紧力矩的方法,结合预紧力和预紧力矩之间的关系,给出其理论方程和实验方程,分析了预紧力、螺纹摩擦转矩和螺母支承面摩擦转矩三者的分配情况。以此为基础,从结构变形与应力释放、材料表面摩擦力变化等方面对力矩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设定拧紧力矩安全系数和定期校核拧紧的措施,供螺纹结构设计及其使用维护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介绍香港宝莲寺大佛模型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的3米×3米低速风洞中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全模型气动力中,轴向力系数最大,侧力系数次之;力矩中俯仰力矩系数最大。滚转力矩系数次之。右手气动力以轴向力系数为最大,力矩以俯仰力矩系数为最大。右手最大轴向力约占全模型最大轴向力的6.5%。佛身对右手的气动干扰是严重的。雷诺数对模型气动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强侧风下青藏线列车气动性能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遭遇来自不同方向的强风,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列车在侧风作用下的气动性能,作者以青藏线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对强侧风下青藏线客车、棚车、集装箱车在桥梁和平地上运行时气动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上的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的绝对值随侧滑角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当侧滑角达到一定值时,列车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的绝对值达到最大值,此后,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的绝对值随侧滑角的增加而减小;在同样的运行速度和同样的大风风速下,列车在桥梁上运行比在平地上运行所受到的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大,因而列车在桥上运行也相对较危险.  相似文献   

6.
含橡胶隔振器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PU隔振器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五参数分数导数建立橡胶隔振器本构模型。推导了含橡胶隔振器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程式。分析了隔振器结构参数变化对传递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中的数值计算方法能更好地预测含橡胶隔振器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就机头微扰动、表面粗糙度、机头顶点形状等因素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对机头表面粗糙度和顶点形状较敏感,不同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机头顶点形状使飞机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有较大差异,圆头机头对消除和控制飞机在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效果明显;机头颗粒和顶点细微不对称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微扰动作用明显,使大迎角偏航力矩方向和极值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热结构螺栓连接刚度试验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C/SiC螺栓为例,研究复合材料热结构连接刚度的试验分析方法。分析了常温下预紧力矩与螺栓轴向力之间的关系,考虑高温对预紧力的影响并给出了预紧力矩修正公式。针对高温条件下难以获得螺栓真实预紧力、从而影响对热结构连接刚度进行正确判断的难点,建立了一种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动力学试验获取结构连接刚度的技术途径,并采用典型连接件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多钝体高杆灯在不同水平风向角和竖向风向角下的力与力矩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风向角下,法向阻力系数Cdmax=1.030,法向弯曲力矩系数Cmmax=-0.940,轴向力系数Camax=0.504和Camin=-0.600。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弹性体结构;提出了基于Stewart平台的球形连接分体式弹性体的设计方案;对Stewart平台的六维力弹性体结构进行建模,用有限元方法做单维力和力矩的加载求解;经数值分析得到应力与应变的分布,从而求解出最大受力分布点,经线性变化得到输出与载荷之间的传递矩阵,并求解出六维力大小;调整上下平台夹角α,β,半径R1,R2及杆长L等参数,对传感器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列出设计数据表为Stewart六维力传感器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风洞铰链力矩实验中的一种三分量片式结构铰链力矩天平没有轴向力测量元件的不足,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四分量片式结构铰链力矩天平设计方案,进行了物理样机的研制,应用于某模型升降舵风洞铰链力矩实验中.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获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在舵面偏角为21°时,由忽略轴向力测量带来的舵面法向力系数相对误差百分比为14.7%,舵面弦向压心位置相对误差百分比为17.2%.  相似文献   

12.
套筒式张线天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民机张线测力试验的特殊要求,研制了一台套筒结构形式的张线天平.详细介绍了该天平在研制中遇到的难点、关键技术的解决措施以及研制的结果.天平元件布置在φ58mm的外套筒上,内杆直径为φ44mm,外套筒和内杆通过楔块焊接在一起.法向力、俯仰力矩和滚转力矩为拉压变形,横向力和偏航力矩为“S”形变形,轴向力为弯曲变形,元件支撑部分受拉压变形且刚度较强.通过对天平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法向力和俯仰力矩作用下,得出的应变结果与实际输出基本吻合.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设计合理,天平外套筒、内杆及张线支撑系统刚度好,天平各分量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关于气流紊流度对碟形抛物面模型气动力特性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结果。实验是在1.2m×0.8m开口低速风洞中进行的。用更换格栅的方法改变气流的紊流度,通过应变式五分量天平测量了作用在模型上不同俯仰角和偏转角时的阻力、横侧力、俯仰力矩、偏转力矩和倾侧力矩。实验结果表明:气流的紊流度增大会使模型上的气动力和力矩增大,特别是在高紊流度时(ε>10%)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非线性滞回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试验数据,利用Bouc-Wen模型,建立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Bouc-Wen模型进行参 数识别,验证了模型精度。同时提出了改进的Bingham模型,并对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进行动力学建模和参数识别。比较了Bouc-Wen模型与改进的Bingham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半自由飞动导数实验对天平元件提出的升力、侧向力、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大,而滚转力矩要很小,并要有较高灵敏度的特殊要求,应用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天平元件综合设计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和综合各因素对天平性能的影响,有效地提高天平元件设计质量并缩短设计周期,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单向设计指标,以满足特殊实验要求。文中同时给出了矩形截面扭转系数拟合算法和滚转力矩天平元件优化设计算法。  相似文献   

16.
FL-26风洞条带悬挂支撑内式六分量天平采用管状结构的试验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天平的静校问题;天平内腔采用扁圆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天平轴向力元件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较好地降低了前后测量梁上下应变不对称的程度,同时增大了侧向力及偏航力矩的输出;用关于天平轴向对称布置的双铰链梁测量滚转力矩,提高了滚转力矩分量的测量精准度.本文主要介绍条带悬挂支撑内式六分量天平研制难点、解决方案及天平动校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弱撞击对接机构(Low impact docking mechanism,LIDM)的力雅可比矩阵包含了驱动臂与负载传感环力和力矩的传递关系信息。然而,力和力矩具有不同的量纲,将雅可比矩阵分解为两个分别与力和力矩传递相关的子矩阵,在两个子矩阵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出力和力矩传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作空间内力和力矩传递能力的分布规律,研究LIDM力和力矩的传递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接机构的结构构型确定后,力和力矩传递性能呈椭球体分布,并随负载传感环沿不同路径移动,呈现不同的规律。研究结果对以LIDM为代表的空间对接机构的结构性能评价及优化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定常气动模型的翼型动态响应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附着流状态下的旋翼非定常翼型气动模型,给出了计算该状态下的翼型非定常升力、阻力和俯仰力矩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半经验指数响应公式,将响应分为环量和非环量载荷部分,利用数值离散来得到非定常气动响应。应用该方法,分别进行了法向力、弦向力和俯仰力矩等的算例计算,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还对缩减频率和马赫数对法向力和俯仰力矩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全尺寸内埋武器舱舱门铰链力矩测力试验使用真实弹舱模型,为了不破坏武器弹舱的完整性,它既不允许在模型上安装铰链力矩天平来完成铰链力矩的测量,也不允许在舱门表面加工测压孔,通过测压试验的方法进行铰链力矩的测量。根据对全尺寸内埋武器舱舱门的结构特点及受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全尺寸内埋武器弹舱舱门铰链力矩的测量方法:专门设计的模拟短梁及加载装置,既可以实现单点加载也可以多点同时加载;在旋转作动器的耳片上粘贴 A、B 2组应变计,分别组成半桥工作模式;舱门安装前,使用模拟短梁及加载装置,对各个耳片单独施加力和力矩载荷,通过叠加法、均值法求取铰链力矩公式;舱门安装后,利用大小舱门间的转轴及加载装置,对舱门实施单点加载或多点同时施加不同载荷,通过迭代法验证铰链力矩公式的可靠性,较好地实现了真实弹舱舱门铰链力矩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在FL-24风洞中,采用8台天平分别对母机、六枚“品”字形低阻弹及其外挂组合体同时进行了外挂测力试验。结果表明,各外挂物受机翼下洗流影响,其法向力、俯仰力矩特性与其单个外挂物在自由流中呈现的特性大不相同;翼下挂低阻弹及其挂架受侧洗流影响较大,零侧滑角时产生了横向气动特性;处于机翼复杂流场下的外挂物,除滚转力矩量值不大外,侧向力和偏航力矩量值分别与法向力和俯仰力矩量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