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H-5飞机在高度低于50m复飞时,由于高度低,发动机加速性差,绕横轴转动大,只能采取边拉杆边加油门,其拉杆速率一般为正常着陆下滑拉杆速率的1-4倍,退出下滑后注意保持飞机姿态,使之逐渐增速,经研究探讨,认为复飞最低安全高度为8-10m,在此高度复飞时,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已征税出一种新的微型表面微机械隧道式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结构是在单晶硅片上产生出来的,由含有静电偏转电极的单个悬臂梁及其下面的隧道式顶部组成。在空气中,100μm和250μm长的悬臂梁的噪声分辨率在500Hz条件下分别为8.3×10^-4g/Hz^1/2和8.5×10^-5g/Hz^1/2。该器件使用一种低噪声自动伺服控制电路,以力再平衡伺服状态工作,所提供的动态量程为10^4g。这种新的加速  相似文献   

3.
工艺技术     
复杂复合材料部件的快速超声检测系统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明了一种激光超声检测系统,称作 LaserUT,能够决速检测空军下一代战斗机 F—22的复合材料复杂曲面零件。该技术使F-22作业人员能在2h内检测飞机发动机大型进气道,而用传统设备需要24h。 该设备有两个激光器。一个激光器通过热弹性膨胀机理在被检测的零件表面产生超声波振荡。当激光击到零件时,其能量在零件表面上10-100um处转变为热,使零件的复合材料膨胀,在1-10MHz范围内产生超声波。不论激光从哪个角度撞击,这些超声波总垂直于零件表面…  相似文献   

4.
针对H-5飞机在高度低于50m复飞时,由于高度低,发动机加速性差,绕横轴转动惯量大,只能采取边拉杆边加油门,其拉杆速率一般为正常着陆下滑拉杆速率的1~4倍。退出下滑后注意保持飞机姿态,使之逐渐增速。经研究探讨,认为复飞最低安全高度为8~10m,在此高度复飞时,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5.
电磁屏蔽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干扰源性质出发,将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其特性提出其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从而增强了抗干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激发里德堡原子的微波电场测量技术与传统金属天线相比有诸多优越性,是未来微波电场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方案之一。采用全红外光激发里德堡原子的方案不再依赖复杂而昂贵的短波长激光器,大大减小了激光器系统的体积与能耗。在三红外光级联激发里德堡铷原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中间态对应的双光梯形电磁诱导透明光学参数对三光激发里德堡态电磁诱导吸收峰信噪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采用光失谐方法能很好地优化三光EIA光谱。利用微波场下的Autler-Townes分裂效应和标准天线方法对微波喇叭天线发射的微波电场实现精确的校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超外差接收技术成功探测到本地场与信号场所形成的拍频信号,得到了拍频光电信号与信号场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最终通过实验噪声基底的噪声功率谱得到三红外光里德堡铷原子微波测量的极限灵敏度为37.5(5.5) nV·cm-1/Hz。采用三束红外光激发的方法为研制小型里德堡原子微波电场探测仪器奠定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飞机经常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飞行,为使机内的设备不受损害,除了保证机载设备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外,还应提高蒙皮的屏蔽效能。本文在分析机体屏蔽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飞机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并介绍了提高机身屏蔽效能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8.
汤钟 《飞行力学》1995,13(1):62-68
综合介绍BW-1变稳飞机测定人机闭环组合特性的试验方法,驾驶员评定方法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内容。在BW-1变稳飞机试验中,用驾驶员的定性分析数据与仪器记录的定量分析数据结合起来综合权衡的方法测定人机闭环组合特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详细的介绍了“DSM3005机载压力测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该系统可用来测量歼击机机翼或机身表面气动压力分布,也可用于机翼附面层特性研究。该系统在J7L-416#飞机上进行了三角翼飞机机翼表面气动压力分布测量。测量数据结果表明该压力测试系统工作性能良好,可靠性高。同时,针对在飞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飞机窗口耦合的瞬变电磁脉冲时,通常采用上升时间为1ns的脉冲激励飞机窗口,测量距飞机窗口不同距离处的场强和通过窗口附近导线中的耦合电流,测量表明,发射脉 下降时间减少特别快,峰值幅度降为1/r^1.3,只有在不到1m的距离处,电流脉冲的幅度才会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脉冲风洞中显示复杂流动的表面油滴技术及其实验结果。在实验时间为20至500ms的风洞中表面油滴技术能清晰地显示尖前缘翼诱导激波-边界层干扰流表面流谱的详细特征,其特征位置与用铂薄膜电阻温度计和液晶热图测量结果吻合。油流图像表明尖翼高超声速干扰流具有相似于超声速干扰流的锥形特性,大翼偏转角时,存在二次分离再附现象。实验结果证实了尖翼上游干扰角的高超声速相似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机载电子设备承载于特定的飞机结构中,特定的飞机结构就构成了机载电子设备特定的电磁防护特性;飞机结构的电磁防护/电磁硬化特性对机载电子设备影响巨大,军用飞机的电磁防护/电磁硬化特性是其作战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对电磁防护/电磁硬化的概念从电磁兼容和电磁战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电磁加固/硬化的概念,指出飞机结构的电磁防护需要兼顾工程技术和作战任务两个视角;然后为了提升机载电子设备的作战完整性,在对典型电磁威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飞机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飞机结构的电磁防护特性以及电磁损伤机理;最后从电磁防护、电磁硬化两个角度对飞机结构提出了几种典型的电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飞机电缆敷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顺  刘叔伦 《飞机设计》2003,(2):36-40,54
在飞机上 ,电线电缆的合理敷设是减小设备间电磁耦合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扭绞线、屏蔽线和同轴电缆的抗干扰特性 ,介绍了电线电缆的分类 ,以及各类线间的最小间距。最后 ,讨论了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对电磁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设备总要辐射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可能构成对其它敏感设备的干扰.在机载设备布置密集的飞机设备舱内,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介绍了设备电场辐射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并提出设备壳体屏蔽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飞机表面某些特殊区域的波纹度会对飞机的气动特性和飞行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精确地掌握这些区域表面的波纹度情况,以便为设计分析和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三维测量技术,提出一种分析飞机表面波纹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借助Max/Exa-scan三维数字测量系统采集飞机表面信息,同时结合CATIA软件数字化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精确地获得被测区域表面的波纹度情况。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在民机设计和制造工艺改进方面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电磁屏蔽层工艺电磁干扰可使电子设备或分系统出现故障或完全失效,电磁屏蔽即为一种可靠、有效的防电磁干扰和防电子信息泄露发射的技术。我所通过对多种化学镀配方及工艺的研究与选择试验,完成了化学镀电磁屏蔽层工艺研究,此工艺成果填补了国内用化学镀方法镀覆...  相似文献   

17.
格栅下游湍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在激波管中(来流条件To=290-315K,U∞=20-60m/s)测量了四种形状不同的格栅下游湍流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圆柱形格栅能产生较大的湍流度,其下游端流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随来流雷诺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英国Zyro公司日前推出了其研制的最新型三维非接触表面轮廓测量仪--New View5000。在生产和研究领域,该仪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在精确描述和量化表面结构、步高、临界尺寸方面极为有用的工具。 New View 5000在横向上具有与光学显微镜相同的分辨率,在Z轴向上的分辨率可达0.1nm。其扫描范围为5μm-5mm,利用图像缝合技术可对50×50mm大小的零件表面进行测量,并且所有这些测量都可在3秒钟内进行,很少或无需进行试件的准备工作。一种新型的三维表面轮廓测量系统@安卫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电推进飞机电机的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提出了一种无槽轴向磁场永磁电机,该电机在继承定子无铁心轴向磁场永磁电机高效率优势的同时,能够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能力。首先,阐述了3种轴向磁场永磁电机的拓扑结构,包括定子无铁心轴向磁场永磁电机、无槽轴向磁场永磁电机及无轭分块电枢轴向磁场永磁电机。在此基础上,分别对3种电机的绕组因数、转矩输出能力和损耗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损耗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飞机推进电机应用场合,对3种电机的电磁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无槽轴向磁场永磁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优势,适合应用于电推进飞机。最后,研制了一台50 kW定子无铁心轴向磁场永磁电机原理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和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磁极腐蚀问题成为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的主要寿命失效模式。为了研究磁极腐蚀的机理,本文基于粒子网格方法建立推力器放电的数值仿真模型,结合溅射模型模拟磁极腐蚀现象,统计磁极表面收集的入射离子运动状态,获取磁极腐蚀特性,据此探究磁极腐蚀的机理以及影响磁极腐蚀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磁屏蔽霍尔推力器出口倒角附近形成的高原子密度区同时也是径向电场占主导的区域,在此处电离产生的低速离子易于径向发散进而偏转向磁极方向运动。磁极表面腐蚀现象呈现径向分布不均的特点,内磁极附近轴对称电场对离子的作用是导致磁极中心腐蚀速率远高于其他位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