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型整流罩分离动力学简化建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简化大型整流罩分离过程的数值分析工作,采用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Flex对大型整流罩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简化技术研究,并在离散化简化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基础上探讨了大型整流罩分离过程中质心运动、罩内可用空间包络及铰链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分离面解锁前因弹簧作用导致的整流罩初始装配弹性变形对整流罩分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出的大型薄壁加筋整流罩结构的简化建模方法合理可行,可作为整流罩简化建模基本依据;忽略初始弹性变形的抛罩动力学分析可用作整流罩分离运动规律研究的基准工况;整流罩分离过程中的"呼吸运动"对柱段角点处影响最为严重,而越靠近罩体顶端其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2.
滚转状态下卷弧翼火箭弹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卷弧翼火箭弹的滚转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所得的马格努斯力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误差分析证明了滑移网格技术模拟火箭弹滚转特性的准确性;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对比表明,采用细长体外形效果显著,升阻力系数受滚转特性影响较小,因而在本次模拟的火箭弹滚速下,可不考虑滚转来模拟火箭弹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得出火箭弹滚转运动对气动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皮星一号A”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首先,根据皮卫星与凸轮限位机构间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守恒定理确定了凸轮轮廓尺寸和分离弹簧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箭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确定满足无干涉分离条件的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星箭分离过程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校验了“皮星一号A”星箭分离机构可实现无干涉分离,皮卫星初始速度、角速率均满足所提出的各项初始分离姿态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级间冷分离过程中前、后体阻力变化的机理,对低空超音速条件下轴对称弹体级间冷分离流场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级间区域的2种典型流场结构及2种流场结构过渡阶段的演变特征,得到了前后两体阻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随着轴向相对距离的增加,级间流场结构由涡流主导向激波主导逐渐转变。在后体头部脱体斜激波形成时,后体阻力出现突增,后体对前体的影响基本隔绝。但在一段距离内,后体阻力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头部脱体斜激波的增强,导致后体阻力仍远小于其单独飞行时的阻力,甚至小于前体阻力。另外,证明了采用分离前全弹阻力与分离后前体阻力之差计算分离初始后体阻力是合理且保守的。  相似文献   

5.
锤头体弹性振动跨音速气动阻尼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锤头形运载火箭跨音速飞行时,箭体结构的弹性振动与气体运动的耦合效应,描述了用全弹模型的风洞实验和非定常数值计算、确定气动阻尼系数的技术和方法,分别给出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动阻尼实验中,模拟低阶固有模态的前节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该方法可以作为研究航天飞行器非定常飞动特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数容积障碍法(FAVOUR)、不可压缩Navier Stokes方程、RNG  k ε 湍流模型和VOF函数,建立了自由液面模型并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联合求解了运载器式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进而对不同海况条件以及出水角度下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运载器与导弹的质心位置、姿态角和轴向速度均处于稳定和发射安全允许范围内。但随着浪高的增加,导弹姿态角散布范围也明显增大。在5级海况下,运载器与导弹俯仰角的峰值达到22°。此外,相同海况下,若控制运载器以10°倾角出水,导弹分离后最终可以获得接近垂直的姿态。本文的数值分析方法能有效地用于预测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平板表面圆柱形粗糙单元引起的M=3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实验采用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对流动结构进行测量。共考察了1mm、2mm和4mm三个不同的粗糙度条件。采用五阶精度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WCNS-E-5)对风洞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实验及计算表明:粗糙元对边界层干扰后诱导了尾迹流向涡的形成,流向涡通过抬升机制产生剪切层和流向速度条带等不稳定结构;实验流动图像显示,剪切层不稳定在边界层转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粗糙元高度增加,流动分离范围和转捩区域明显扩大,转捩位置有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分离流动流固耦合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大膨胀比喷管出现的分离流动,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进行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通过集成软件平台MpCCI,连接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燃气流动与喷管结构运动变形进行了耦合计算。耦合计算结果发现,此大膨胀比喷管发生气流分离,且分离处斜激波后的气流温度与压力变化较大,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能体现喷管的结构变形,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喷管与燃气流相互影响的真实环境。耦合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得出,耦合计算得到的分离位置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测得的气流分离位置,说明了流固耦合数值方法的有效性,为更深入研究大膨胀比喷管分离流动现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高效地判断导弹从载机分离过程的安全性,根据分离过程中导弹和载机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了判定载机-导弹分离是否安全的Schoch判据。采用"自由流模型+干扰模型"的气动建模方法,建立起了分离过程中的导弹气动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分离过程中导弹相对于载机运动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将这些参数代入Schoch判据中,进行分离的安全性评估。采用上述方法,对某三角翼载机外挂导弹分离过程进行了分离安全性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引言 钝头体0°—180°大攻角风洞实验技术研究,对于载人宇宙飞船、无人驾驶行星再入体等的气动力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常用生产性风洞的尺寸较小,加之小尺寸尾支撑内式天平研制的困难,若仍采用国外通常使用的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型、天平与支杆组合的尾支撑方法实验,目前的测试水平难以获得可靠的结果,既麻烦又不经济。由于对以分离流为特征的复杂外形的钝头体,至今还无法通过理论计算来获取可靠的大攻角气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快速响应压敏涂料(PSP)技术对弹箭类飞行器跨声速段的脉动压力特性开展风洞实验研究,获得了Ma=0.8~1.2范围内弹箭类飞行器全表面1.2s实验时间段内的脉动压力特性,较全面地研究了马赫数、攻角(舵偏角)对脉动压力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响应PSP技术的脉动压力测量结果与高精度脉动压力传感器结果较为吻合,均方根脉动压力系数的测量误差小于15%,精度要求满足工程设计使用,且快速响应PSP测量方式能够获得弹箭类飞行器全表面的脉动压力分布,有利于捕获压力峰值和辨识跨声速非定常流场结构,更好地指导脉动压力载荷设计,在弹箭类飞行器设计中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谟 《宇航学报》1997,18(1):40-46
本文从相似理论到风洞实验,用大量的论据和事实、说明了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并不取决于风洞尺寸的大小,而只取决于实验条件及模型尺寸满足N-S方程的解的近似程度。文中讨论了怎样大小尺寸的风洞,既满足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和型号试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要求这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后介绍了NASA给出的一组能较好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且具有某种唯一性条件的不同Mach数范围下的风洞最好尺寸,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防热大底分离触发条件确定问题,利用数学仿真的方法分析气动特性、防热大底相对着陆器姿态运动等因素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给出可安全分离的触发条件.不同分离触发马赫数的仿真结果表明,较大分离马赫数的碰撞风险较高,但防热大底长期运动趋势由弹道系数决定,相比着陆器下降更快.根据伞降过程着陆器姿态运动及伞绳力特点,...  相似文献   

14.
顾蕴松  明晓 《宇航学报》2001,22(6):102-105,123
本文针对标准10°圆锥在不同攻角下边界层的转捩和流动分离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高超声速情况下,应用表面热膜试验技术测得了10°圆锥在不同攻角下的壁面摩擦应力和动态信号数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热膜技术可以成功地应用到高超声速的边界层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有助于正确理解高超声速的边界层的特性.特别是驻点线上,边界层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贾区耀  杨益农  蒋增辉 《宇航学报》2009,30(6):2082-2085
风洞自由飞实验是一项特殊的地面风洞实验,用风洞自由飞实验研究了飞行 马赫数M0.6~6.0飞行海拔高度最高达45公里范围内多个飞行器的动态气动特性。因而首 先需回答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可靠性。坚持用天(飞行)——地(地面风洞 自由飞实验)一致作为评定实验结果准度、可信度最重要最终的考核 标准 。〖JP〗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气动弹性方面现有的分析理论、模型试验以及型号设计方法等。强调要加强弹性风洞模型试验和非定常Navler-stokes(N-S)方程数值分析,指出了建立各种构型跨音速压力分布数据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爆炸螺栓分离装置是一种应用广泛且相对成熟的点式火工分离装置,在航天器分离中应用广泛。爆炸螺栓通过腔内炸药爆炸的拉伸、剪切力学效应,使螺栓特定部位断裂实现解锁。爆炸分离过程会产生时间短、频率高、峰值高的冲击波,对航天器结构产生冲击。分离过程中,爆炸螺栓断裂位置尺寸、炸药药量和螺栓预紧力等因素的偏差都会影响爆炸分离产生的冲击响应。通过不同设计尺寸偏差下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航天器关键位置冲击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炸螺栓断裂位置的端面尺寸和炸药药量的变化对冲击响应谱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谟 《宇航学报》2007,28(3):594-597
对上百年传统的风洞试验模型缩尺比例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疑问,并且从N-S方程出发,指出了这种“传统”方法不符合相似理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按“传统”方法给出的模型尺寸所提供的风洞实验气动力数据是不准确的,不能满足当今世界现代战争精确打击的战术技术要求。因此,必须按文中提出的,满足N-S方程解的相似性要求去确定模型的尺寸,才是今后风洞实验模型设计的方向。从这一点出发,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并且扩展到如何应用CFD来作为风洞实验相似理论辅助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斜切反喷管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林泉  侯晓 《固体火箭技术》1999,22(3):24-28,15
固体火箭发动机前端斜切反喷管,其结构简单、作用时间短、气动型面具有尖点,并在超音速区有台阶,喷管内存在一系列激波,并伴有流动分离现象。本文从雷诺平均的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出发,结合采用Bo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利用时间相关法及MacOcormark两步显格式求解,模拟了斜切反喷管流场。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强分布与风洞吹风实验测得的压强分布相一致。该方法可应用于斜切反喷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