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高机动性飞机滚转机动飞行对纵横航向操纵效能的要求,并以J-7飞机为算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高机动性飞机作滚转机动飞行时,除了一般考虑稳定性要求外,还应考察本文提出的纵横航向操纵力矩要求及滚转机动飞行对航向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飞机失速/尾旋的物理成因.叙述了螺旋桨涡流影响下的空气动力系数、失速特性及操纵飞机的规律.最后提出了右旋螺旋桨飞机,向右偏头时,将导致在操纵范围以内的向右滚转;向左偏头时,将导致超过操纵范围的向左滚转。在螺旋桨大功率条件下,容易进入左尾旋,不易进入右尾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米格-19等机种的滚转操纵效能,分析了美国MIL-F-8785B(ASG)飞行品质规范对战斗机空战飞行阶段滚转性能中φ_(1.0)=90°要求存在的某些明显的不合理性。提出了修改建议,此建议可供战斗机滚转性能的设计、试飞、验收的参考,也可作为修订飞行品质规范的参考。根据最近美国颁发的MIL-F-8785C中关于滚转操纵效能要求作了修改,充分表明此修改建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鲍亚平 《飞行力学》1993,11(3):23-30,49
简单总结、概述了各种飞行品质规范对战斗机滚转操纵性能的要求(主要针对空战[CO]飞行阶段)。根据各规范对飞机滚转性能要求的指标参数,探讨其合理性。并结合国内外一些典型机种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各种规范对滚转性能要求的不足之处。通过对试飞数据和计算结果与各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最后认为美国规范MIL—F一8785C的要求相对是比较合理的,但该规范对滚转性能的要求未考虑跨音速区的影响和随飞行高度的变化,因而该要求在跨音速区和高空可能过严。  相似文献   

5.
黄彭年 《飞行力学》1994,12(3):24-27,72
对飞机敏性指标RSD(后方分离距离尺度)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得出,RSD值受到飞机的滚转能力,俯仰能力及滚转时飞机阻力特性的综合影响。阻力特性中,由副翼偏度及滚转角速度引起的阻力对RSD值起了重大作用,为此,从气动实验及计算中确定滚转中的飞机阻力特性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某飞机大振幅非定常滚转力矩的风洞试验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了飞机绕体轴作自由滚转运动时的滚转角时间历程,分析研究了飞机非线性滚转运动的稳定性,并对非定常空气动力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两种滚转运动时间历程结果的比较,表明了给出的从大振幅实验提取常规动导数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表明了通过测量飞机绕体轴滚转时大振幅非定常滚转运动时的滚转力矩值,可以研究飞机的摇滚(Wing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指出美国最近颁发的军用规范——有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品质(MIL-F-8785C)与原规范8785B 主要修订点的同时,着重分析其更改的依据,从而对8785C 作一简要的评述。8785C 中的滚转操纵效能的要求和大气扰动二个部分,根据国内、外有关科研资料作了较详细的评价,通过分析认为,8785C 对滚转操纵效能的要求和大气扰动的要求是更为合理,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1980年作者在飞行力学专业组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对战斗机空战阶段滚转操纵效能”的建议的正确性。文章最后强调在飞行品质研究中,随着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地面飞行模拟器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军标的基础上,结合试飞实际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滚转模态时间常数过小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并且结合试飞实际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适当调整滚转操纵灵敏度可以提高滚转模态时间常数,从而避免在横向小杆量操纵中飞机出现持续锯齿状滚转的现象,提高了飞行品质。该项研究为完善滚转轴飞行品质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美国军用规范MIL-F-8785C中Ⅳ类飞机滚转性能要求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在飞行包线范围内,采用全量运动方程,在基准飞行状态为n_(y0)=0.8n_(ymax)和n_(y0)=1情况下,分别计算分析了某一种歼击机滚转性能,并利用简化的单自由度方程,计算了n_(y0)=1情况下的另一种歼击机滚转性能,验证了这两种歼击机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文中还讨论分析了两种求解飞机滚转性能的方法和I_(xy),n_(y0),δz(t)对求解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横向敏捷性指标——飞机带过载情况下滚转并捕获 90°滚转角的时间的计算评估问题。由于该指标值对操纵输入规律的变化较敏感 ,使不同飞机间敏捷性评估缺乏可比性。为了消除驾驶技术对其的影响 ,提出了最优横向敏捷性指标的概念 ,并建立了用遗传算法计算最优横向敏捷性的模型 ,通过选取适当的适应度函数及遗传操作算子 ,对最优横向敏捷性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 ,该优化方法在横向敏捷性计算评估中 ,具有良好的工程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战斗机扭转敏捷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战斗机扭转敏捷性概念及其尺度。为计算扭转敏捷性指标,提出了确定T_(RC90)指标的仿真计算方法。通过对某战斗机的实例计算,反映出该机的扭转敏捷性与机动性,操纵性之间的关系,其变化规律类似于国外飞机的试飞结果。但由于在仿真计算中作了某些假设,特别是未考虑驾驶员动力学特性和操纵系统动力学特性,故所得结果有待于今后在固基模拟器上验证、改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斗机飞行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昶 《飞行力学》1999,17(1):8-14
阐述了现代战斗机研制中若干飞行力学问题研究现状,内容涉及敏捷性设计指南和空战敏感性管理系统,过失速飞行包线扩展和机动飞行,大迎角飞行控制律设计,推力矢量控制和准无尾飞行,大迎有特性分析方法-开环和闭环特性分支分析方法和大迎角飞行品质要求六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出这些大迎角飞行力学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战斗机研制中的作用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战斗机敏捷性的一种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4,12(1):35-41
介绍了敏捷性矢量的定义和估算方法,计算了架战斗机的敏捷性矢量,讨论了影响敏捷性的因素,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飞机敏捷性与空空导弹攻击区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飞行力学与控制,导弹制导与攻击区,计算机仿真等理论和技术,针对飞机的三轴方向提出了一种敏捷性矢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求解攻击区的弹道方程组,并利用二分法求解导弹攻击区,通过数值计算求得两种情况,(即无敏捷性载机地敏捷性目标,敏捷性载机对无敏捷性目标)下空空导弹攻击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飞机敏捷性对导弹攻击区和影响规律和最优攻防策略,为空战决策和新型飞机的预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非实时,非线性六自由度仿真软件,对战斗机瞬态敏捷性评估中有关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仿真所用的数学模型包含了典型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伺服作动器,大迎角气动特性及发动机推力与减速板阻力的动态模型,最后对扭转敏捷性,俯仰敏捷性和轴向敏捷性的计算方法分别给出了简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闻敬谦  李青 《航空学报》2009,30(11):2207-2212
 为解决使用维护阶段飞机质量问题的闭环处理过程不易建模和控制的难题,给出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层次化建模和过程控制方法。首先以中国航天行业标准中质量归零管理要求为基础,对维修保障中质量问题处理的业务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扩展工作流给出业务流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并利用工作流引擎为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归零处理任务调度能力。利用此方法可有效地将复杂的质量问题处理过程分解为独立的流程模型。对典型的技术质量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以某航空制造企业的协同服务管理系统为例说明本文方法的具体系统实现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刘昶  郑贤芬 《飞行力学》1994,12(3):15-23
就近年来战斗机敏捷性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如横向敏捷性尺度,敏捷性与飞行品质之间关系,大迎角下俯卸载尺度以及敏捷性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了结论:(1)横向敏捷性以空战效益的影响比俯仰和轴向敏捷性的影响大;(2)空战中下俯敏捷性与上仰敏捷性同样重要;(3)敏捷性与飞行品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4)敏捷性战斗机在初始设计阶段,必须考虑飞机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GPS/SINS的制导炸弹制导控制系统和半实物仿真系统组成,详细阐述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的目的、内容、试验原理及主要仿真设备的各项功能。设计了半实物仿真软件及半实物仿真试验模型所加的误差干扰,搭建半实物仿真环境,开展了半实物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半实物系统能有效模拟制导炸弹飞行过程,对制导炸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仿真验证,为飞行靶试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制导炸弹飞行弹道评估和保证型号项目研制进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下一代战斗机设计中的几个飞行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1):1-9
综述了下一代机设计中的超音速巡航和隐形,敏捷性与过失速机动和空战模拟等几个飞行力学问题,讨论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背景,每个问题中涉及的飞行力学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进展,着重讨论其中的过失速机动的机理,典型飞机的非线性控制律设计以及建立作为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所用的空战模拟软件,并在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而由此得以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