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7月19-21日,在游人如织的上海外滩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蓝色星球发光体,真实地还原了宇航员回望地球时看到的景象,以此纪念人类登陆月球50周年(图1)。这张照片的名字叫做:"蓝色弹珠"。我们每天看到的微信登陆画面,就是它(图2左)。它凸显了在宇宙尺度下人类的孤独和渺小。这张著名的图片摄于1972年12月7日,是"阿波罗" 17号航天员前往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0,(7):26-27
<正>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5月21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金星气候轨道器"(VCO)探测器。同时发射的还有称为"太阳辐射加速星际风筝"(IKAROS,简称"伊卡洛  相似文献   

3.
除了个人对航天的热衷和痴迷,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也开始将商业目光投向广袤浩瀚的太空。许多口袋殷实、有冒险精神、有技术实力、有长远目光的私人公司已经进入了实地操作阶段,他们用行动点燃了太空商业活动的星星之火.拉开了太空商业角逐的序幕,也为世界的航天梦放起了另一只风筝,燃起另一束烟火。  相似文献   

4.
读者园地     
《航天员》2007,(4)
读者来信张丙群:非常高兴甚至是喜出望外地看到贵刊!相见恨晚之感不容聱述。事实上我盼有这类刊物已有至少十个年头了。从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我们这代人就盼望看到中国人"上天"!并且我们一直关注着航天员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关心他们遇到的困难乃至灾难!为此我曾略览《Who's Who in Space》一书三卷及许多相关资料,并深信也许有一天能亲眼看到我国的航天员,至今我还在搜集特别关注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8,(1):52-55
2007年11月26日国防科工委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张月球图像,嫦娥工程一线专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邓湘金做客新浪,解读"嫦娥"一号第一张月球图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嗨,大家好。我是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秋丰白玉。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从没听说过我的名字?还问我为什么发射的时候只看到两位航天员的飒爽英姿,没看到我?因为那时候我正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29厂的哥哥姐姐们为我特制的太空屋里睡觉呢。哦,忘了告诉你了,我不是人类,我是一条蚕。这次"天神交会"任务中,两位航天员要在天宫二号这个太空之家中生活30天,还要完成很多科研试验任务,其中一项任务离开我可是没法完成哦。  相似文献   

7.
孙铭华 《航天员》2008,(5):65-67
在整个神七任务中,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像航天员们的影子一样贴身跟随:发射场,最后离开航天员的是他们;着陆场,打开舱门,三位航天员见到的第一张面孔还是他们;发射前后航天员们处于三级隔离状态期间,能通行无阻的悉心照料航天员的仍然是他们;甚至在神七成功发射进入地球轨道之后,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之前与航天员们直播通话的,依旧是他们。这个享受"特殊待遇"的群体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医监医保医生们,被称为"航天员的健康守护神"。  相似文献   

8.
正2月2日15时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张衡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9.
洪菁菁 《航天员》2008,(5):24-25
九月二十二日。北京航天城已经戒严,周边多了警戒岗位,俩人一岗,军绿色的头盔显出他们的特别,不容侵犯。一阵微风拂过,气息浩然。张淑静短发、一袭长裙,神清气爽,像极了这天气。漂亮,毋庸置疑。一开口,却又是爽直的招呼一"大家好!"标准的东北腔瞬间在空气中漾起一股子亲切。"温情的丈夫"、"可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与丈夫多年的相处,张淑静总结出这三句评价。简洁的语句背后有着更丰沛的故事,在对话中,一幅幅真切的场景渐次展开,平凡的生活有着最真的感动。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8,(6):46-49
经过整整一年的飞行与探测,"嫦娥一号"获得了大量有效的科学数据,在我国航天领域创造了许多新的纪录,2008年11月12日,由它获取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专家认为,这张"全月图"在图像质量和影像制作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张。绕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将带领我们走近全月图。  相似文献   

11.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1):62-64,F0003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张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照片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一行肃杀的文字:“地狱变相图”!尽管我从没见过盛唐画圣吴道子的这幅作品。这张照片森冷的墨色背景中,如恶魔般贲起的云气正翘首以盼的那抹灵光,是不是有点像普照大地的佛光呢?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妙语     
诗人们常常抱怨科学家剥夺了星星的美丽——只剩下由气体原子构成的球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也能在旷野的夜空中看到星星,并且有所感受。但是我比他们看到更多呢!无垠的天空拓宽了我  相似文献   

13.
樊晓利 《航天员》2014,(2):69-71
金唱片“诞生”记 在“旅行者”1号的外壁上,镶嵌着一个如同宝石般精致的圆盒。这个好似潘多拉的神秘盒子里放着一张12英寸(约30厘米)厚的铜质唱片,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塑料唱片并无两样,但它的材质选用了铜。  相似文献   

14.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这是一首打油诗,说是有一位将士,  相似文献   

15.
陆小旭 《航天员》2009,(3):30-31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只“眼睛”——哈勃空间望远镜,它能极其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或星云,不仅可以观察到几十亿光年以外的物体,还能由此了解几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天文学家们正利用这只“眼睛”实现着种种奇迹。“哈勃”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如此独特?它如何生成如此清晰的图像?我们将深入了解这种堪称天文学史上革命性一页的神奇设备。  相似文献   

16.
激光高度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飞  杨辉 《中国航天》2007,(12):19-23
我国的嫦娥1号月球卫星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绘制一张完整且精确的月球三维地形图,即测量卫星到星下点月球表面的距离,结合光学成像数据,生成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担任这项工作的是卫星上的"激光眼"——激光高度计。  相似文献   

17.
众眼看宇宙     
李鉴 《航天》2009,(6):58-59
这张NGC55的近照,是欧洲南方天文台为庆祝国际天文年前不久举办的“天文学100小时”活动而公布的。NGC55是南天玉夫座星系团中的一员,横跨大约70000光年的空间,只比我们的银河系(直径100000光年)略dI一点,距离约750万光年。不过按照星系的分类而言,它和我们的邻居大麦哲伦星系更像,部属于不规则星系,只是大麦哲伦云是面向我们,而NGC55正好侧对着地球。这张照片由位于智利的欧南台2.2米口径望远镜拍摄,所显示的视场宽度为30角分。  相似文献   

18.
截止到5月6日,经过长途跋涉,“机遇”号火星车已驶到一个露天足球场般大小的火星陨石坑边缘。这一陨石坑的潜在科学探测价值对火星车构成了“诱惑”,但该不该命令“机遇”号下到坑里去,目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们还拿不定主意。这个名为“持久”的陨石坑直径约130m ,据估计最大深度在2 0m以上。在5月6日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们公布了“机遇”号从陨石坑边拍摄的一张陨石坑内部彩色全景照片。火星车项目首席科学家斯奎尔斯说,无论从科学价值还是纯粹从审美角度来看,这张照片都是迄今在火星表面看到的“最引人入胜的风景”。“机遇”号…  相似文献   

19.
美国"陆地卫星" (Landsat)系列对地观测任务从1 9 7 2年延续至今,已开展了40年.其观测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水文管理、灾害响应、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目前,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存档的图像数量已超过280万张,而且每天大约可以新增440张图像."陆地卫星数据连续任务" (LDCM)卫星是最新的一颗"陆地卫星"系列卫星,其任务目标在于保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该卫星于2013年2月11日从范登堡空军基地搭乘"宇宙神"5 (401)型运载火箭发射.除传统应用领域外,LDCM卫星数据也可服务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关注的多个领域,包括气候变化、碳循环、生态系统、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等.  相似文献   

20.
太空镜头     
丹·塔尼是国际空间站上的随机工程师,在空间站进行过4次太空行走,绕地环行时拍了大约6000至7000张照片,目前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休斯顿生活。2008年2月,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了4个月后,他为NPR(美国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的一档节目“我相信”投稿,将稿件的录音传回了地球。他在太空告诉我们:他看到了完整的、唯一的地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