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86年4月10日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宣布了在东京设立办事处(在美国华盛顿的办事处系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代办——编者)。期望日本政府就此予以协助。东京办事处将导致在日本和太平洋地区出现一个永久性信息活动点。日本有两家私营卫星公司(空间通信公司和日本通信卫星公司)与阿里安空间公司洽商用阿里安火箭发射它们的卫星(共四颗),并签定了1988年的预定书。阿里安空间公司经理弗雷德里克·德阿  相似文献   

2.
日本三菱贸易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正联合成立一家“空间通信公司”以推销美国福特航宇公司在日本建造的通信卫星。资金为三十八万五千美元。三菱贸易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分别承担75%和25%。三菱贸易公司的副董事长広宗皆川将担任这个联合公司的董事长。日本政府已建议购买美国通信卫星以减小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阿里安空间公司上周宣布,他们已经赢得了于1996年发射国际通信卫星-Ⅷ(Intelsat-Ⅷ)系列中的两颗和一颗美国通信卫星GE-1的合同。这两种新一代卫星会起重要作用。上述两颗国际通信卫星归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财团所有,是Intelsat-Ⅷ系列中最先发射的两颗。新泽西州东温莎的通用电气宇宙空间公司(GE Astro Space)正在制造这两颗卫星。阿里安空间公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1,(5):18-21
三菱电机将为土耳其建造两颗通信卫星3月8日,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拿到了为土耳其政府建造"土耳其星"4A和4B两颗通信卫星的合同,包括发射在内,合同价值5.71亿美  相似文献   

5.
日本有关官员今年5月13日说,由于美航宇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日本已转向参加与欧洲卫星国际财团的国际合作,并将由该国际组织发射第一颗日本商用通信卫星。设在巴黎的阿里安航天公司宣布,该公司在5月12日已和日本通信卫星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日本通信卫星公司发言人说,该公司曾计划在1987年12月由航宇局发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但是,由于出现“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而引起的意外推迟,日本决定改用“阿里安”火箭发射。日本通信官员拒绝  相似文献   

6.
阿里安空间公司经理比高遣责美国麦道公司,在最近几次国际卫星发射报价中低于正常商业价格。生产德尔它火箭的麦道公司在近两年内三次击败了阿里安空间公司,获得了发射印尼“统一B4”卫星(4500万美元)、德国第三颗国内通信卫星-3(4600万美元)和两颗南朝鲜卫星(9200万美元)的合同。比高认为,麦道公司给印尼提供非常低的价格主要考虑其是第三世  相似文献   

7.
4月16日,美洛马公司宣布赢得了为日本天空完美日星公司建造其下一颗静地通信卫星的合同。该卫星称为“日本通信卫星”13,采用A2100AX平台,采用东经124度轨位,将取代日本通信卫星-4A卫星,寿命要求是15年。它将在2013年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该星是天空完美日星公司从洛马公司订购的第7颗卫星。  相似文献   

8.
1日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与美国休斯飞机签订了一项新的卫星发射合同。阿里安公司将在1992年和1993年,用阿里安运载火箭为休斯公司发射两颗电视与通信卫星——Galaxy 4和6。这两颗卫星的寿命为12年,载有24个C波段和24Ku波段的转发器。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入轨后不久便释放了一颗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归美国国防部所有的秘密军事卫星。 3日格林威治时间1时05分,苏联2月28日发射的“进步M-3”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想购买中国长征火箭 1991年12月11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理事会,代表121个成员国批准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协商发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合同。除了阿里安空间公司外,国际通信卫星组织需要第二家供应者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A(两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言人称:“我们的兴趣应使发射供应者多样化。”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1992年1月同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开始协商,用中国长征火箭发射一颗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从1982年起研制第二代实用通信卫星(CS—3)。预计1988年初和1988年夏将分别用H1火箭发射这两颗卫星。研制通信卫星-3a和b的主要承包商是三菱电气公司,并将采用福特航宇通信公司及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的少量部件。这两颗通信卫星是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CS-2)的继续。它们将分别定点在东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航空周刊》1979年8月6日和《国际航空快报》8月29日报道]:日本政府正在组建一个新的卫星通信公司,以管理日本计划中的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在新公司的筹建和今后的管理费用中,日本政府将投资50%,其余的50%将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日本国际电报电话公司以及日本广播协会分摊。日本的通信卫星(CS-1)和实验广播卫星(BS-1)目前正在同步轨道上工作。预计日本的第二颗通信卫星和第二颗广播卫星将分别在1983年和1984年用日本的N火箭发射入轨。  相似文献   

12.
1月 □□1月16日,美国利用大力神-4B/半人马座上面级成功发射一颗军用通信卫星——军事星-2。 ·1月23日,印度利用“阿里安”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自行研制的第3代通信卫星印度星-3C(INSAT-3C)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阿里安”火箭2002年的首次发射。 2月 ·2月4日,日本发射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七家需要通信卫星的公司已向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申请,要求于90年代初期研制并发射十几颗新的通信卫星。 FCC表示,将于1988年向这些申请者发放许可证。这七家公司实际上代表了美国卫星制造厂商和运载火箭提供者在今后几年的大部分美国市场。同时,这七家申请公司也表示:发射这些新卫星,他们可能使用“阿里安”、“德尔他”、“大力神”等火箭,也可能使用中国的长征号运载火箭。一、七家申请公司的要求和概况截至到1987年9月15日,已提出申请的公司如下:  相似文献   

14.
航天简讯     
美国麦道公司、马丁·玛丽埃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休斯公司将研制新的中型运载火箭,它能把953公斤的卫星送入18,520公里的轨道,于1989年交付使用,发射军用导航卫星。美国无线电公司向阿里安空间公司预订用“阿里安-4”火箭在1989年9月或10月发射“卫星通信 K-3”和“卫星通信-4”两颗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5.
卫星拖期问题明显妨碍阿里安空间公司 1 999年的市场销售额 ,该公司虽然在1 999年年底进入卫星发射高峰 ,但其总营业额仍比 1 998年下降了 1 6%。法国阿里安空间集团公司人士称 ,有迹象表明 ,2 0 0 0年卫星发射市场将会反弹 ,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卫星经营公司正在订购新的卫星。阿里安空间公司今年预计签订 1 5颗大型卫星发射合同。阿里安空间公司总裁吕东认为 ,1 999年对公司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可喜的是 1 999年阿里安空间公司在 1 5项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合同招标竞争中赢得了 1 2项。吕东认为公司此次虽赢得了 80 %的招标合同 ,并不意…  相似文献   

16.
1985年6月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经理弗雷德里·德·阿涅斯在一次谈话中曾得意地说:目前,阿里安火箭在商用运载火箭市场上是最可靠的、最经济的、最简捷的、最能灵活使用的火箭。但不久,在1985年9月12日,阿里安的第十五次发射时发生故障。阿里安火箭带着两颗通信卫星(一颗价值六千五百万的欧洲通信卫星-3,一颗造价为八千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卫星发射市场预测法国的欧洲咨询(Euroconsult)组织估计,90年代的通信卫星发射市场可能比80年代增长两倍,将发射173颗卫星,平均每年17颗。这与近两年来美国几家火箭制造公司和阿里安空间公司的调查分析结果相差无几。阿里安空间公司估计,包括军用通信卫星在内,在今后10年中全世界将发射288颗通信卫星,其中60~70%以上卫星是美国制造的。1990年  相似文献   

18.
吉星Ⅱ(GSTAR-Ⅱ)卫星,是美国通用电话电子设备公司的第四颗空间网通信卫星,于1986年3月28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成功。这颗由 RCA 空间电子部研制的“吉星Ⅱ”卫星和“巴西卫星-2”(Brasilsat-2)一起,用“阿里安-3”火箭发射。K_u 频段 GSTAR 卫星可提供非常灵活的、可由地面控制实现国内通信卫星所能覆盖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委员会批准购买5枚运载火箭,用以发射5颗国际通信卫星-7(是美国福特航宇公司以3.94亿美元合同制造的),1991年11月交货。这5颗卫星中头8颗发射日期是:1992年第3季度用阿里安-4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F1;1993年第一季度用宇宙神2AS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F2;1993年第二季度仍用宇宙神2AS发射第3颗(F3)。另外两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阿里安公司赢得Intelsat-Ⅷ和美国GE公司的发射合同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火箭击败了其竞争对手,即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宇宙神火箭、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中国的长征号火箭和日本的H-2火箭,赢得了Intelsat-Ⅷ发射合同(该合同包括发射5颗Intelsat-Ⅷ卫星)的头两颗卫星的发射权和发射一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1卫星的合同。阿里安公司计划用阿里安-4火箭于1996年分别将两颗重3690千克的Intelsat-Ⅷ卫星和重2545千克的GE-1卫星送入轨道。这两个合同是阿里安公司自1993年以来获得的第四和第五个合同。这五个合同包括发射36颗卫星,预计发射价格共30亿美元。刘杰译自1993.3.8《航空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