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一兵 《太空探索》1996,(2):39-40
沃洛普斯飞行中心是美国一个规模不大,设备比较简单,但可灵活组合,效率较高的发射中心,也是世界上发射火箭最多的发射基地。到1994年年底,发射了各类火箭共14000多枚。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一个海军航空站。1945年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为了开展无人驾驶飞机的试验研究,对其进行了改建,并  相似文献   

2.
<正>12月31日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为201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画上句号。2014年共进行航天器发射活动92次,发射航天器数量293个,发射次数和发射航天器数量都超过2013年,尤其在发射航天器数量方面,刷新了2013年创下的214个的历史最高记录。1 2014年发射航天器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完成92次发射任务,其中88次发射成功,2次部分失败,2次发射失败。全年发射航天器293个,入轨航天器262个(含发射部分失败的3个),因发射故障导致31个航天器损毁。  相似文献   

3.
阿影 《国际太空》2003,(6):24-25
□□2002年全球共发射了64个运载器(不包括没有携带有效载荷的韩国亚轨道火箭发射任务),将80多个航天器送入了太空。 在这64个运载器中,24枚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商业卫星,商业发射数量占全年发射总数量的37.5%。虽然2002年的航天发射任务数量不如前几年,但却比2001年有所好转。199  相似文献   

4.
低谷 内外交困 从1996年2月15日、8月18日长征火箭两次发射失利后,国际用户对长征火箭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保险费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加上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反华势力借口中国利用发射美制卫星获取了导弹技术,而停发了美制卫星运往中国发射的许可证,导致自1996年下半年到2000年的4年间,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只签到一个发射服务合同,对外发射任务由曾经一年6次,一下子下降到零。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活动走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5.
英国最初将“布伦海姆”轰炸机上的AI-Mk4轰炸导航系统装在领队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上。这个系统类似德国的“X”系统,发射两束相位互补的波束,两束波束重叠区域就是轰炸航线。当飞机偏航时,就会进入单束波束中,偏向不同方向,机组领航员的耳机会听到不同的声音。飞机卜不仪装有音响信号,还有偏航指示表。  相似文献   

6.
正3月4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FT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SES)的SES-9通信卫星。这次发射再次进行了火箭第一级海上平台着陆尝试,但依然未能取得成功。这是"猎鹰"9火箭2015年6月底发射失败后的第三次发射,也是"猎鹰"9FT型火箭第二次发射和首次执行静地转移轨道发射任务。本次发射也是太空探索公司今年的第二次发射。  相似文献   

7.
2005年的世界航天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球共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失败3次),与2004年(55次发射,失败5次)相比,发射次数持平,而失败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星座的发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的组网发射规划就是确定从地面把多颗卫星发射到所需求的轨道平面的适当时间问题.在保证组网卫星之间相位要求和发射单颗卫星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轨道高度为800km、轨道倾角为45°的12颗星Wallker星座的发射窗口.其研究思路可为确定卫星群发射窗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航天发射市场陷入了低谷,2001~2003年的低发射记录表明了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年发射次数几乎不低于80次,特别是1996~2000年,平均年发射次数达到了82次。而2001年的航天发射次数是60次;2002年为65次;2003年为63次,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航天发射次数创20年来新高2014年全球航天发射总次数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达到92次。俄罗斯2014年的发射次数仍是首屈一指,全年在由其经营的拜科努尔、普列谢茨克和亚斯内发射场进行了32次发射。此外,俄制"联盟"火箭还在法属圭亚那开展了4次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经营的发射任务。美国进行了23次发射,其中14次采用的是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出产的宇宙神和德尔它火箭。太空探索公司进行了6次"猎鹰"9火箭发射,而轨道科学公司的"心宿二"火箭则发射了3次,其中包括10月28日的发射失败。中国长征和快舟系列运载火箭2014年  相似文献   

11.
陆征 《国际太空》2015,(2):42-49
<正>截止2014年底,世界各国通信卫星一共发射29次,共计升空52颗通信卫星(其中1次发射失败,损失1颗卫星),占总发射次数的31.9%。世界通信卫星发射数量占航天器发射数量的17.8%,低于2013年的21%。目前在轨运行的通信卫星有652颗。1美国2014年,美国共发射7次通信卫星,共计有13颗通信卫星升空,其中民商用通信卫星11颗,军用通信卫星2颗。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轨道通信公司"一箭六星"发射了"轨道通信卫星"(Orbcomm),壮大了其低轨通信卫星网。而直播电视-1 4  相似文献   

12.
心武 《国际太空》1998,(11):15-18
另据最新报道,虽然组装和控制船、海上发射平台已于今年7月抵达美国长滩港,但由于美国国务院指责波音公司违反导弹技术不扩散原则,所以国际海上发射计划受阻。美国国务院以波音公司没有办理在外国技术设备上进行装配作业手续为由,指责波音公司向俄乌有关公司泄密。为此,已在长滩港为海上发射平台安装调试设备的45名俄乌专家被遣送回国,另外50名专家也被禁止入境。美国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无疑对海上发射计划是一个沉重打击,使其不能如期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3.
军备较量     
俄罗斯的R-77(AA-12)空空导弹,于2002年进入俄空军服役,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目前,正在此型导弹基础上改进成一种地面发射的防空导弹。该导弹的发射方式将是在57毫米S-60高射炮的简易炮架上的发射箱发射。其导弹发射箱长3,8米,装载导弹的总重量217千克,有效射程1.2-12千米,射高200-9000米。地面发射型R-77导弹,能够安全可靠地存放在储运/发射箱内。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国际太空》2014,(11):52-56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先进概念研究机构(NIAC)的支持下,有关专家正开展一项新型火星大气层进入探测器的概念研究。这种探测器类似于飞机,被命名为"代达利翁"(Daedalon),以古希腊传统神化人物名字命名。它是一种可改变飞行翼的无人驾驶飞机,造价仅需2.24亿美元,可以满足2020-2040年发射窗口任务。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空》1996,(2):24-25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LLV-1运载火箭于1995年8月15日进行了首次发射,但发射没有成功。在发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两个问题之一经验证与4年前欧洲探空火箭——Maxus发射失败的原因相同。据欧洲空间官员讲,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电缆过热导致了1991年5月德...  相似文献   

16.
高歌 《太空探索》2006,(6):18-19
1960年8月10日,美国用雷神-阿金纳火箭发射了发现者13号侦察卫星。一天后,一架直升机在海军蛙人的帮助下,从太平洋的海水中捞起那个因回收飞机未能在空中回收而掉进海里的胶卷舱。不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手将一面由这个胶卷舱带进太空的美国国旗覆盖在这个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成功回收的卫星返回舱上。15年后,中国也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当时,路透社评论说:“中国火箭已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300千克的有效载荷射入远地轨道,把一吨多的有效载荷射入近地轨道。”另一家外国通讯社评论说:“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中国完成的这次发射证明它已掌握了发射和回收地球卫星所需要的现代技术,迄今只有大国才可能取得这种成就。”发射中国这颗返回式卫星的运载火箭名叫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4,(7):26-27
<正>Space X公司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堪称奇迹,根据其官网上公布已经签订的发射合同情况见表1(截至2014年4月),其未来的前景也同样让人艳羡。这些合同中,有部分来自卫星通信公司的商业发射合同并不是最终确定的,因为Space X公司的火箭发射失败、延误等原因,卫星通信公司可以取消合同,转由其他运载火箭发射。通过对SpaceX公司现有发射合同的整理,可以看到,38次发射  相似文献   

18.
唐乙 《太空探索》1999,(2):10-11
国际航天界酝酿多年的一种新的卫星发射方式——海上发射,即将成为现实。目前,工程进展迅速,各项测试演练工作已接近尾声。据美国报刊报导,预定今年3月14日在大洋深处、即夏威夷东南约2300千米的赤道洋面进行首次演示性发射。  相似文献   

19.
徐菁 《国际太空》2006,(7):11-13
□□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每年全球运载火箭(以下简称火箭)的发射次数都超过了75次(包括航天飞机的发射,下同).进入21世纪后,发射次数逐渐减少,不过头3年的发射次数仍超过了60次,2001、2002和2003年的发射次数分别是60、63、62.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在2010年进行了31航天发射,居世界之首。刚开始一直很顺利,尤其是俄罗斯的首艘数字化宇宙飞船——联盟TMA-01M、迷你研究舱-1[MRM-1,又名为黎明号(Rassvet)]等重要航天器先后上天,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也捷报频传,但在12月出现了1次重大发射失败,在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发射GLONASS-M导航卫星时“箭毁星亡”,遭受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