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航天》2014,(5):54-54
借助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科学家已首次发现了位于母恒星宜居区内且大小与地球相仿的一颗系外行星。这项成果4月1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网站上。这颗距地球约490光年的行星称为开普勒186f,大小约是地球的1.1倍,以5240万公里的距离围绕红矮星开普勒186运行,理论上说处于该红矮星的宜居区内。  相似文献   

2.
韩厚康  韩厚健 《航天》2011,(5):52-55
1995年10月6日,瑞士天文学家首次确认太阳系外有颗行星(其主星"飞马座51"离地球51光年)。以后随着高解像度光谱学技术的进步,到2009年被发现的系外行星已超过400颗。2011年2月20日,美国航宇局项目主管威廉·波鲁克奇宣布:上天不到两年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在普查银河系局部区域时,  相似文献   

3.
德尔它2-7925-10L型火箭3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探测器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它的发现还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它将运行在尾随地球的一条日心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圈要用371天时间.它将把"目光"投向银河系中数万颗恒星,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处在可支持生命的轨道区域内的行星,所瞄准的恒星区域约相当于人伸开手臂后手掌能挡住的一片区域.由于2月24日NASA的另一颗探测卫星"轨道碳观测台"发射失败,NASA将"开普勒"的发射时间推迟了两天,以对火箭进行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4.
谢懿 《航天》2009,(4):22-25
2009年3月6日,美国首颗用于搜寻类地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至此,在地球之外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将有新工具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耗资将近6亿美元的开普勒望远镜将在四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银河系的天鹅座与天琴座区域观测类似于太阳的大约10万颗恒星系统,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     
<正>NASA科学家发现系外行星具备地球平流层结构据腾讯网2015年6月15日报道,随着系外行星发现数量的增加,科学家也正在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气环境,科学家发现系外行星Wasp-33b有个奇怪的大气结构,其拥有一个高度较高的平流层分布,在这里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阻挡来自恒星的光线,地球大气中也有类似的结构。Wasp-33b同温层的发现,使得科学家进一步关注这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新近发现了16颗太阳系外行星,这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据推测,整个银河系有多达6&#215;10^9颗相当于木星的行星。  相似文献   

7.
蒋迅 《航天员》2014,(4):56-59
到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人怀疑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的成就了,因为自其执行任务以来,它可以说是NASA一艘“多产”的系外行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8.
从地球上看 ,行星和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 ,叫做合 (Conjunction)。这时 ,太阳、行星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 ,或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人们看不见行星发生合的现象。从地球上看 ,外行星与太阳黄经相差 180°的时刻 ,叫做冲 (Opposition)。这时 ,地球在太阳和外行星之间 ,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外行星的冲发生在最接近地球的位置时 ,叫做大冲。每隔 15~17年有一次火星大冲。 2 0 0 3年 8月 2 9日将发生火星大冲行星的合与冲@羽佳  相似文献   

9.
李琳 《航天员》2014,(2):33-34
400光年外的类地行星 虽然与地球相距400光年远,但这并不影响开普勒78b成为地球的远房“兄弟”。根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数据测算,开普勒78b的直径约为9200英里(约14806米),  相似文献   

10.
陈善广 《航天员》2009,(2):F0002-F0002,1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升空,它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迄今进入太空的所有航天器所携光度计中,“开普勒”望远镜的光度计体积最大,该装置将帮助望远镜观测行星的“凌日”现象,以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NASA4月16日在网站上公布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批照片,展现了银河系的天鹅座、天琴座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恒星众多,不久后“开普勒”望远镜将“瞄准”这一区域搜寻类地行星。公布的这批照片既有“开普勒”望远镜的视野全景图(下图),也有局部放大图。全景图上分布着数百万颗恒星,局部放大图之一(右图)显示的是距离地球约1.3万光年的一个星团,其代号为NGC6791。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1-131
据《耶路撒冷邮报}2012年1月12日消息,特拉维夫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Tsevi Mazeh教授协助美国的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两颗行星:开普勒一34和开普勒一35,每一颗都围绕双恒星旋转。该研究报告发表在2012年1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一些天文学家在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太阳系外的一个天体似乎是一颗行星。该天体距地球450光年,在金牛座内。它显然是由新近正在形成的一对双星喷射出来的,目前正在以3.2万公里的时速快速飞入星际空...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IGSO-2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第21颗"北斗"三号卫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46颗卫星。截至目前,在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MEO)、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据悉,卫星设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任务,将"中巴地球资源" 04A星及8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巴地球资源" 04A星是由中国和巴西两国合作研制的第6颗地球资源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院共同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15.
地球轨道卫星电推进变轨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林  徐波  高有涛 《宇航学报》2015,36(9):1010-1017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采用电推进系统完成转移轨道变轨。采用基于Lyapunov函数的反馈控制方法确定时间最短变轨策略。首先在开普勒模型下研究变轨过程,然后在开普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地球J2项摄动和地球阴影,最后在全引力模型下研究变轨过程,即在开普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日月第三体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和地球阴影。仿真结果显示在变轨过程中摄动项不可忽略,除地球J2项摄动外还应该考虑日月第三体引力摄动和太阳光压摄动。对比上述三组仿真结果,发现考虑摄动后轨道转移时间的增加比燃料消耗的增加更为明显。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对未来的全电推进任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约 《航天员》2009,(4):72-73
随着系外行星浮出水面,人类的想象,自然而然地更进一步:既有如此众多系外行星。它们中可能存在像地球一般存在生命的墨球?人类是否能找到其他适合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它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17.
易林 《航天》2011,(5):50-51
3月26日,美国航宇局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公布了一幅图片(见下图),引起了轰动。图中的黑点代表目前已发现的1235颗系外行星,背景则是它们各自绕转的中央恒星,按照大小比例进行排列。而作为对比,图中第一行右下方孤独的那个是我们的太阳,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代表地球和木星的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18.
子力 《中国航天》2009,(5):43-43
德尔它2—7925—10L型火箭3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探测器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它的发现还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它将运行在尾随地球的一条日心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圈要用371天时间。它将把“目光”投向银河系中数万颗恒星.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处在可支持生命的轨道区域内的行星.所瞄准的恒星区域约相当于人伸开手臂后手掌能挡住的一片区域。  相似文献   

19.
航天短讯     
《航天器工程》2020,29(1):110-116
正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据新华网2020年3月9日报道,当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4颗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这是北斗三号第29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第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此类卫星将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今年5月还将发射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届时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据悉,"北斗"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轰鸣声中,"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随后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