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历史性突破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再人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后,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由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在轨道上运行了3天,11月29日按预定时间返回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2.
<正>一、历史的回顾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目前,中国已研制了24颗返回式卫星,取得了22颗成功发射并回收的成就。已研制完成的返回式卫星有6种型号:1第一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FSW-0,2第一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FSW-1,3第二代返回式国土普查卫星FSW-2,4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绘卫星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涉及面很广,文章的论述仅限于1966年到1976年钱学森在中国返回式卫星工程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在研制中国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目的是揭示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对开创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返回式卫星技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在中国空间技术方面的贡献;最后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返回式卫星在完成预定的主任务外,利用其剩余的载荷能力,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试验,达到一星多用,一次发射多方受益的目的。文章简要地叙述了这些年来的搭载任务,特别是在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其效果相当于搭载发射了1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7.
以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的摄影测量为背景,回顾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的研制历程,给出了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了研制的技术难点。从地形图制作精度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制作的立体影像图和等高线图。最后,与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空局同类型的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返回式卫星在完成预定的主任务外,利用其剩余的载荷能力,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问科学和空间技术试验,达到一星多用,一次发射多方受益的目的。文章简要地叙述了这些年来的搭载任务,特别是在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其效果相当于搭载发射了1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9.
风云 《卫星应用》2004,12(4):9-9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2004年8月29日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按计划运行27天后,于北京时间9月25日7时55分成功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即FSW-0、FSW-1和FSW-2卫星,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 ,即FSW—0、FSW—1和FSW—2卫星 ,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13.
孙青 《中国航天》2005,(9):22-2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火箭飞行9分多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返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返回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进行了24次返回式卫星(FSW)的发射,其中发射成功23次,回收成功22次。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射情况见表1。 6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发射回收情况简述如下: FSW-0:共进行了10次发射,9次发射并成功回收。通过该型号取得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测控和卫星回收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返回式卫星是在50年代末为军事照相侦察卫星而发展起来的。自70年代后期,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试验以及为将来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方面有着新的广泛的用途。西欧和日本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近些年来,获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在研制返回式卫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0):7-11,13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返回式卫星是在50年代末为军事照相侦察卫星而发展起来的。自70年代后期,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以及为将业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方面在着新的广泛的用途。西欧和日本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展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近些年来,获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业,世界各国在研制返回式卫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1.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卫星2.长征二号丙火箭与有效载荷舱3.有效载荷吊装第14颗返回式卫星和组装中的长征二号丙火箭  相似文献   

19.
第17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本刊讯11月4日,我国第17颗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四川省遂宁地区安全着陆并成功回收。这颗卫星是10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按照预定的工作程序,卫星在距地200多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