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航天员》2008,(3):32-33
实验志3实验进程30天~45天实验日期2007年12月29日~2008年1月12日实验白描:实验进行了一半,志愿者队伍情绪稳定,士气也高涨,他们与测试人员逐渐配合默契。但根据国际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卧床实验时间继续延长,志愿者的心理问题将逐渐突出。不可忽视。这阶段已是春节临近,志愿者想家、焦虑等负性心理越来越多,因此志愿者管理及心理支持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对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双重考验一直都在!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8,(3):30-31
实验志2实验进程15-30天实验日期2007年12月13日-28日实验白描:卧床前15天是人体生理反应的急性适应期,但随着卧床实验时间继续延长,志愿者的生理不适逐渐消失,单调乏味的生活,限制活动等因素成为主要应激源。这个阶段,工作人员必须丰富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力量。本阶段的实验要求是在不出现严重生理及心理反应的基础上,实现95%的志愿者完成30天卧床实验。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8,(3):28-29
实验志1实验进程1-15天实验日期2007年11月27日-12月12日实验白描:此为实验的第一阶段,要求21名志愿者全部完成15天卧床实验;各实验项目能按照计划节点顺利完成。这一阶段通常为"人体生理反应的急性适应期",志愿者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头晕、鼻塞、腰酸、心慌等现象。不少志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08,(3):16-19
招募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法国航天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拟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联合开展60天头低位卧床实验。该实验旨在模拟中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失重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影响,并研究相关的防护对抗方法。本次实验周期共为90天,被试者提前15天入住卧床实验室以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实验程序。头低位-6。卧床60天,卧床实验期间,除大便外其他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卧床后观察恢复15天。实验周期内进行心血管和骨骼功能的检测。现向全国招募25名志愿者,欢迎30岁到45岁、热爱祖国、热爱航天事业、无心血管及骨代谢疾病史的健康男性报名参加。报名截止日期:2007年8月25日。  相似文献   

5.
耳东 《航天》2011,(2):36-37
截止到2011年1月5日,"火星500"模拟试验已进行了216天,本刊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以电子邮件形式采访了这6名志愿者,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回信。1."火星500"共有多少项试验?中国参加了哪一些?"火星500"实验项目数量有100项以上,其中包括生理学考察,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考察,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学考察,微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学考察,技术操作实验等。中国的王跃参加了所有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实验结束了,工作仍然没有结束。2008年5月7日,实验队的十几名工作人员赶赴西安对21名志愿者做了一次回访。作为《航天员》杂志的记者,我们也有幸随行。满以为21人分散各地,又不逢周末,肯定无法全部到齐,没想到,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体检现场,他们竟然是一个也不少!在一系列的心理问询、身体检查的空隙间,我们分别和几个志愿者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3,(6):133-133
<正>据NASA网站2013年9月20日报道,NASA将开展头低位-6°的卧床实验,并已在其网站上招募志愿者,志愿者需要在向下倾斜6°的床上躺70天,实验结束后可获得高达18 000美元的报酬。NASA表示,通过卧床实验研究人体在空间任务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完成特定任务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身体机能。实验  相似文献   

8.
令飞 《航天员》2011,(2):34-35
2月23日,"火星500"的志愿者们结束了为期3天的"火星之旅",着陆舱从"火星表面"起飞。2月24日,着陆舱与主舱段对接,并开始为期3天的检疫隔离。2月27日,隔离期结束,两舱对接舱门打开,6名志愿者会合。3月1日,志愿者们开始了247天的回家之旅。登陆火星的回味在轨道舱停留期间,志愿者们用一款叫"Virtu"的软件(迭戈·乌尔维纳在日记中亲切地称之为"升级版的电视游戏")模拟火星情境。其中一个模拟的情节为:在载人飞船降落火星之前,驾驶火星车从基地出发,  相似文献   

9.
徐菁 《航天》2010,(8):50-52
“火星500”计划由-系列隔离实验组成,主要包括已于2007年11月完成的14天隔离、已于2009年7月结束的105天隔离、于2010年6月3日开始的520天隔离。此次的520天实验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模拟火星往返飞行全过程,包括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着陆及返回地球等各个环节,分为3个部分:前250天飞往火星、中间30天登陆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0.
7月15日至8月15日,位于北京航天城内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了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以女性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研究目标的卧床实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获得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理活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验证相应防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次实验为探索我国交会对接任务女性在轨失重生理效应的规律特点,研究女性在轨防护措施应用原则及评估防护效果提供了实验数据。参加本研究的所有志愿者均为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在近百名的报名者中,经过初筛、复查等数轮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测试后,共有22名志愿者进入最后的卧床实验。实验中,所有志愿者均需在床上完成吃、喝、拉、撒等各种日常活动。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将加强对女性在太空中生理变化特点的认识,为我国首次将女性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背后的故事     
《航天员》2008,(3):36-42
2008年4月29日上午,在一个安静,洒满了阳光的办公室里,我们喝着茶,与"地-星"一号实验技术负责人李莹辉研究员以及志愿者管理岗负责人景兴龙同志、唐国华同志开始了一次愉快的漫谈。从志愿者的招募谈到实验前期的管理,到实验过程、实验结束,三个多小时悠然而过。我对整个实验有了大致的了解,甚至他们所提及的志愿者都在我的脑海里建立起生动的形象。然而,我想说的是,这次生动有趣的漫谈,来源于这次成功的实验。这段关于志愿者的悲欢喜乐,交替着痛苦与坚强的节奏,这节奏里,则充满了所有工作人员用心血编写的温暖音符。这个原本是冷冰的实验背后隐藏着一些动人的情感,一些深沉的思索,还有一些大家都难以掩饰的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12.
天浪 《航天员》2010,(6):38-39
舱内的时光如水一般流过,外人可能多已忘记,6名志愿者已经在那密闭的试验舱内坚守了6个多月了。 志愿者们经过半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考验后,最初的新鲜好奇逐渐淡去,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心理支持团队都会加强志愿者的心理支持。中方心理支持团队除定期给王跃写信,  相似文献   

13.
天浪 《航天员》2010,(5):36-37
回首去日,可怕的不再可怕2010年9月13日,"火星500"计划的6名志愿者在试验舱里度过了第105个"飞行日",这项计划也顺利走完了它的第一程。无疑,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志愿者们自然想到了和"火星500"计划第二阶段(105天实验)的志愿者们曾聊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0,(4):16-16
据人民网2010年6月21日报道,火星-500试验自6月3日启动人舱仪式以来,已进行两周。6名志愿者逐渐适应舱内生活。人舱头几天,主要开展了人体心肺系统功能研究。6名志愿者使用力量训练器、跑步机、脚踏车式测力器、握力器等特殊设备进行了体能训练项目。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通过俄罗斯提供的方法以及欧洲航天局提供的方案标准,对每个志愿者的适应能力以及整个团队的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评测。  相似文献   

15.
林楠 《航天员》2010,(4):22-23
自7月22日正式卧床开始.一天24小时志愿者基本每刻都头低位、躺卧在-6°倾斜的床上。洗漱、吃喝等活动.甚至是小便都要在这张床上进行。虽然不是病人.但躺在床上不能充分自理的情形却也让志愿者着实体验了一把重病卧床的“病号”感觉。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1,(12):4-4
莫斯科时间11月4日14时,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长达520天的往返火星与地球模拟试验,走出模拟飞船“返回地球”。至此,由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沐照 《航天》2014,(9):6-9
2014年5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校园内,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三位志愿者谢倍珍、董琛、王敏娟结束了105天的"宫中科学试验",从"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这标志着历经十年研究,北航研制的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月宫一号"成功完成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9,(8):45-46
在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进行的“火星500”火星飞行模拟项目第一阶段模拟于7月14日结束。参与这次105天模拟的6人机组已走出模拟舱。这6名志愿者中有两  相似文献   

19.
徐菁 《航天》2009,(9):25-27
2009年7月14日,为期105天的火星之旅地面模拟实验结束,6名志愿者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个专门隔离设备中走了出来,3个多月来首次见到明媚的阳光。  相似文献   

20.
典型的—天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待上105天,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常人难以想象。而通过“Mars-500”前期试验的志愿者的日志,却能获知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每天都做些什么?试验之余又如何寻找生活的乐趣?因此.本刊特选载志愿者西里尔·富尼耶于2009年6月23日在封闭模拟舱内写的一篇日志,以帮助大家了解志愿者在模拟舱内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