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洋魔光     
大海的神奇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老练的水手总能讲出无数和海洋有关的神秘现象,比如海洋莫名其妙地发光。  相似文献   

2.
许多世纪以来,科学家和航海家们为获得经、纬度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古希腊,早就有通过测定月蚀结束时间来获得经度的想法。1494年克里斯托佛·哥伦布曾试图利用这种方法远离海岸,但失败了。1805年梅林韦瑟·刘易斯在向太平洋的冒险航行途中,曾笨拙地利用月蚀确定其所在位置到英国格林威治的距离。1612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建议用木星的4颗明亮的卫星作为天体钟来获得经度,这种方法要求对着木星卫星的望远镜稳定不动,在大海中航行的舰船  相似文献   

3.
死亡的河谷     
在很久以前地球上就流传着朦朦胧胧的然而又始终费解的传说。有人认为,在地球永冻带有星球大战中遭难的“飞碟”残骸。又有人更进一步说,那里有古代超级文明的地下城雅库梯亚。俄罗斯米尔内市的考察队员尤·米哈依洛夫斯基和阿·古杰涅夫,曾试图破解这个谜。他们和当地...  相似文献   

4.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3,(4):F002-F002
2003年是康·爱·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公式100周年的日子。这个被誉为“宇宙航行第一公式”的火箭公式将人类古老的飞天幻想,变成了宇宙航行的理想,进而又变成了今天活生生的航天现实。  相似文献   

5.
曹夫 《飞碟探索》2004,(5):41-42
在1997年美国天文学年会上,天体物理学家杰弗里·马斯和保罗·巴特勒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新闻:在室女座和大熊星座中有两颗行星,“其上可能有人”评论家认为此说只不过是一种推测假定这两位科学家所言不谬,而且地球上的人愿意与这两颗行星上的人建立联系,那么双方怎么才能交往呢?就此问题,欧洲航天局火箭运载系统部技术司负责人吉恩·弗朗索瓦兹·利伯海尔接受了德国记者的采访记者:如何与生活在遥远星球上的人交往?利:要想得知这一问题的答案,首先得具有极强的记忆力这两颗行星距地球大约有30光年(1光年即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远,也就是说,地…  相似文献   

6.
孙文 《太空探索》2001,(9):20-21
自打中世纪起,就不断有观月者声称在月亮表面上看到了行影不定、转瞬即逝的光学现象。关于这些神秘“月光”的报道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现代。著名天文学家帕特里克·摩尔把这种光称为月球瞬变现象,英文简称LTP。另外也有人称其为瞬变月球现象(TLP)。 在声称自己看到了月球瞬变现象的早期观测者中,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威廉·赫谢尔。1787年4月19日和20日夜里,这位天王星的发现者在月面上监测到了三个光点。他认为那是三座火山,其中两座处于休眠状态,另一座当时正在喷发。  相似文献   

7.
近 2 0年来 ,苏联 /俄罗斯科学实验联合体科学中心 ,在礼炮 - 6、7及和平号空间站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工作。这项研究工作是于 1976年在苏联科学院院士阿·尤·马里宁的领导下开始的。后来 ,从 1981年至今一直由莫斯科航空学院的院士尤·思·加科夫主持。这项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 (1976~ 1988年 ) ,建立了名为“晶体”、“岩浆”及“刚玉”的实验装置。根据国家计划与国际宇宙空间研究开发协作委员会计划 ,与其他国家一起在礼炮 - 6、 7及和平号空间站上完成了 40 0多项材料工艺实验。理论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到达和平号轨道站的亚纳托利·阿塞巴斯基和亚历山德列·克利卡耶夫按计划将完成8次舱外活动,现已完成6次,7月是舱外活动的“高峰”,共完成4次。他们在350公里的高度上,舱外活动时间共达32小时。在7月27日的舱外活动中,阿塞巴斯基企图把一面红旗插到一根14米高的杆顶上,但他运气不佳,头罩上的遮光板被厚厚的水汽蒙住,使他迷失方向。克利卡耶夫不得不把他从杆上找回来。阿塞巴斯基和克利卡耶夫已在轨道上飞行了3.5个月。10月2日乘联盟TM-13飞船到达和平号空间站的这批乘员是苏联空间老  相似文献   

9.
40 航天、航宇和宇航是如何划分的?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人们对人类在不同范围内的活动给予不同的称呼,以示区别。如在海洋上的活动叫“航海”,在地球大气层中活动叫“航空”,冲出地球大气层,到广袤的宇宙空间活动叫“宇宙航行”,简称“宇航”。由于宇宙航行的范围过于宽广,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80年《宇宙学报》的创刊词中指出,宇宙航行应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范围以内活动,叫“航天”;第二阶段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叫“航宇”。钱学森还指出,人类要实现航宇的理想,在科学技术上还必须有几次大的飞跃。当然,也有人将整个宇宙航行叫做航天的。  相似文献   

10.
无限封闭体:一种新的认识…………·,……·4—23穿越表象的推想………………”··”·”’··’·’…4—13探索与争鸣“小绿人”’的昭示一“““““““““’“”““‘“““““““““”“”“”‘-”梦寻诺亚方舟………………………·‘…’··’…4-25青藏高原:天体撞击的结果吗?……………4—33评价文明的标准………………··。……………l-44JW解时司’…·‘··’……·’“…“““··”‘“”““‘””“”““””””“5一20生命结构中的数字哲理A.。……………………l—43客从何来………………………………………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航天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若干问题,有待继续努力解决。1 关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名称航天,狭义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广义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航天定义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的场所不是陆地,不是海洋,也不是大气层,而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于这一特定的场所的命名目前流行的有以下3种。1.1 太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和国家军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进行了第17次飞行。有7名乘员参加了这次飞行,他们是:指令长罗伯特·奥弗迈耶、驾驶员弗雷德里克·格雷戈里、宇航员唐·林德、威廉·桑顿、诺曼·撒加德、有效载荷专家王赣骏和洛德威克·范登伯格。这次“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携带了欧空局研制的价值10亿美元的“空间实验室-3”。在“空间实验室”中除各种实验仪器外,还安装有价值一千万美元的零重力动物笼子,笼子里装着两只研究用的鼠猴和24只老鼠。  相似文献   

13.
宇宙模型与外恒星生命……………··。………6-16探索与争鸣梦魔与飞碟光致瘫……………………………6—6目击者d有发台权……………………………l一14河图洛书与星月年历(下)’”’“’””“’““’”“”””””6一一36对天外生命的新探索…………………………6—28“非眼视觉”现象揭秘—……·、………………··1—8——”--、.___非常性格与UF()诱拐—……………………·6—18初论太阳系的结构……………………………1一刁6”—一—”_____对非自然现象的思考………………………,··6—42易学是科学(二)··,…………………  相似文献   

14.
“发现”号航天飞机于1985年6月17日至24日进行了第十八次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七名乘员中有一名法国人帕特里克·博德里和一名沙特阿拉伯人苏丹·萨尔曼·沙特。另外五名乘员是:指令长丹尼尔·布兰登斯坦,驾驶员约翰·克赖顿,宇航员香农·卢西德,史蒂文·内格尔和约翰·费比恩。博德里在1982年曾做为“礼炮-7”空间站的预备乘员在苏联接受训练。他在航天飞机这次的飞行中进行了医学实验,研究失重对生理的影响。沙特是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侄子,他参加此  相似文献   

15.
大海为何不干 ? 一对恋人在举行婚礼时常会对天盟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由此可见,浩瀚无垠的海洋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海水为什么不会干涸 ?大海里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呢 ?  有人估计过,全世界海洋的总水量有 13. 7亿立方千米。如果把所有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的直径可达 1400千米。茫茫大海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一般的说法是,大海中的水归根究底就是从它“自身”来的。每年从海洋的表面有 1亿多吨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去;这些水蒸气的绝大部分仍然在大海的上空变成云再化为雨,最后又降回到大海中。而水蒸…  相似文献   

16.
第一期 技术报告毫米波七端口反射计系统 ·········……许家栋陈国瑞 李春晖张桂忠(1)旋转机械振动的一种测试分析方法 ······……“李续凡陶时澎 赫继显(7)对径双头读数法检测园光栅的探讨 ’””””””二’二”··…“王振魁(12)有源电视同步试验 ·········……郑恒秋韩学义 梁双有(17)高Q微波陶瓷介质的Q值简便侧量 ’‘””””二’二“··…“…杨纪芳(22)5373.5KHz边带晶体滤波器的设计 ’‘”’·’‘’‘””‘’二’·····……周坤(28)同轴热电转换器的简述“·“一赵金兴(37)0.033~1.0T标准磁…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总目录     
万总育第”7一4绷万高精度凸论自动测重试一胜二介“钟丫可正叔(1)芭:善、系张觉第 无线魁,、笔米汹朋幅!赠加试设龟二 …i甫昭邝,车体率冬_、用于自动目苗准的机器视 ”‘””‘”··…徐家骤陈宏贫又4朱志俭(5) ·············“·..···……邓明纫涂德忠(1)用波导六端口反射计开口测量复介电常奴 .......……‘...·.……”·…“…,”段炼(8) 一时间频率、868型G卫S授时接收机的研制和试验 ..................·················一魏还毅(13)33时在H:低噪声捷变频率合成器 ..........·....·····…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系列登月飞船就曾几次载人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的美好愿望。但是,在这一系列的登月活动中,曾经发生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事故,“阿波罗门”号飞船在飞往月球的途中突然发生爆炸,宇航员们和地面控制中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最近,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撰文披露了这一太空历险秘闻。“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的成员共3人,指令长詹姆斯·洛弗尔海军上校、登月舱驾驶员弗雷德·海斯和指令舱驾驶员约翰·斯维格特。他们此次的飞行任务是对月球的山脉进行一次地质调查。1970年4月13日夜间,“阿…  相似文献   

19.
被绑着的记录1958年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上空,每夜常出现闪烁着橙色光芒的巨大圆盘,威胁着附近的居民。5月14日晚,27岁的阿赫图夫·贝尔莱特驾着汽车行驶在通向萨兰迪市的路上。夜里21时刚过,他发现前方宽阔的农场一角射出离奇的光,心想:“或许那里埋藏着宝物也未可知。”因为自古以来流传着藏宝地点会飘荡着离奇的光芒的说法。他充满了希望,朝着发光的方向驶去。在隔离栅栏前,他停下车闯入农场内,继续向发光处悄悄地逼近。但是,那个离奇的光岂止是宝,而且是不寻常的东西,敢情是个直径30米左右的圆盘状物体。贝尔莱特见此情景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员戈尔顿·库必尔首次发现,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宇航员能够从太空轨道站上透过舷窗靠肉眼看到平时看不见的地面和海底某些地段的详细情况。在这里,大气起到了望远镜的作用,所以把它称为大气“透镜”现象。尔后,俄罗斯宇航员列夫·杰明、韦塔利·谢瓦斯季扬诺夫等也相继看到了大气层的这一神秘的“透镜”现象。他们从太空的轨道站上识别出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深处400米到700米的海底山脉、盆地及火山等地形地貌。这些地物,按科学家的说法,对宇航员来说目标距离相当遥远、相当小,能够从漫漫太空中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