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郭凤英,何洪庆一、引言人工智能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它包括了计算机硬件、固件和软件的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由计算机来表示和执行人类的智能活动,就是人工智能;或者比较准确地说,人工智能就是机器(计算机)执行某些与人的智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智能计算机出现的社会意义和背景.接着在给出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的基础上讨论了智能机的功能、体系结构和相应的技术等问题,介绍了智能计算机的软件及要求.最后本文展望了智能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把第五代计算机称为第一代智能机;提出了更高级智能机的功能和结构,以集合论作为归纳抽象的工具,把集合概念纳入智能机程序设计语言,而形成一种崭新的语言,以适应更高级或新一代智能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年中,计算机已有了爆炸性的增长,在下一个10年中,由于新型计算机结构和智能计算机的出现预期要增长得更快.下述的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进展会对结构力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深度学习、集群智能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类人分析和学习能力显著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会大幅提高空间任务执行的自主性。同时,空间信息网络基于安全环境设计,系统的无线暴露特性使得其随时会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文章在研究分析空间智能信息网络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空间智能信息网络的网络架构和协议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未来空间智能信息网络可能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认知和弹性生存是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网络架构、协议体系以及关键技术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形成新的智能发展观、信息安全观和能力安全观,为构建具备智能化 弹性化的空间信息网络提供理论准备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孝同 《航天器工程》1995,4(3):25-28,39
本文探索卫星总体设计的一种新思想,提出建立星上计算机与地面后援设备(包括人)的联合计算机系统。从整体上确保星上计算机可靠性和提高其智能水平。提出抗辐射防护对策的另一途径,建立抗辐射加固系统。实践四号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证明,如果器件加固和系统加固同时实施,可以提高星上计算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以综合电子技术构筑航天器智能化的坦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航天器工程》2015,(6):1-6
未来航天任务要求航天器具备在轨智能处理的能力,而综合电子系统是航天器智能化的中心。一种为未来智能化应用开发的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将传统的遥控、遥测和数据管理功能集成为一个简便易用的标准服务功能包,同时在具有统一信息网络服务的通信能力,以及支持分布并行计算、模块化扩展升级、系统重构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等,为在轨智能处理建立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这些基础结构,应用过程可以专注于航天器智能处理的实现,从而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作息制度是维持人的健康和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的星际飞行任务中,人将不得不远离人类昼夜节律的社会,在没有任何时间标志的情况下长期生活和工作。因此,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将成为航天员生理昼夜节律的决定性保障。显然,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必须与内在节律相  相似文献   

8.
论文就计算机网络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智能小区的特点和系统组成,阐述了智能小区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说明了计算机网络在智能小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智能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探讨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详细说明智能控制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及其与传统控制理论的主要区别。针对未来航天器控制中的特点,展望智能控制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深入分析了在未来航天器控制中应用智能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最后介绍了航天器变结构变系数智能控制的特点及总体结构,给出了一个主从型智能控制系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新型智能遥感卫星技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工程》2017,(5):74-81
从遥感卫星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角度,阐述了未来遥感卫星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可能的变革方向。提出了未来新型智能遥感卫星的总体概念设想及一种具备开放软件平台、网络接入、可以支持第三方灵活开发并上注应用程序(APP)的智能遥感卫星,给出了一种由智能遥感卫星、云服务中心、星地网络组成的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并对支撑该系统建设的网络通信架构、APP软件架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对星上智能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静电绘图仪JDH791作为计算机的外设,具有很多优点,引入Y_9等遥测系统时,应设计相应的接口。该文简述智能接口的原理、基本结构和它的工作过程。由于设计了智能接口,使静记录系统具有一定智能。  相似文献   

12.
管路系统在火箭中布局在狭小空间内,不仅规格种类和数量多,且安装位置和安装接口极其复杂多样,给管路的敷设、制造和装配都带来相当的难度。近年来,国内外与智能技术相关的信息、计算机软硬件、控制和传感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火箭管路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高效率装配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从国内外火箭管路系统在智能布局、智能制造和智能装配等方面入手,研究了智能技术在火箭管路系统工程应用的现实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空间机器人的特点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必要性.总结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的表示和融合方法,传感器的布置,启用传感器的策略和执行融合过程主计算机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一个智能装配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例.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过程中人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前祥 《上海航天》2001,18(4):26-30
从失误分析、理论研究及可靠性预测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 ,指出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 ,认为必须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提高航天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就必须形成较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人手,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星载计算机产品的高速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提供一种基于VPX架构的星载智能计算机架构设计方案,具体包括计算机架构设计、二次电源模块设计、固存模块设计、接口模块设计、网络交换及AOS处理模块设计、母板设计。  相似文献   

17.
论述利用计算机对气象卫星数字基带信号解码的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在开环条件下对基带采样跟踪与智能判决。方法二是基于最优检测原理 ,在分相码 (Manchester码 )的解码中简化了正交积分锁相环 ,采用单积分器辅助计算机智能判断 ,对基带实现最优检测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的局部战争中,导弹攻防对抗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作战样式。用智能小车的追逃来模拟导弹攻防对抗过程,并以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为原型,以视距和视线角为状态,借鉴PID控制思想设计回报函数,提出了一种追逃博弈算法。该算法分别在数学仿真和智能小车实物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小车使其完成追捕任务,并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世纪过去了,新世纪来了。作为一名航天测控通信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面对未来,有一种想说又说不清的感觉。不妨先回顾一下二十年前业内人士中一个探讨未来的有趣话题——“遥测正在消亡”。搞遥测的似乎要“下岗”,“未来”自不堪言及了。担心“消亡”的理由大体有三:其一,集成电路与微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遥测系统面目全非,由通信技术主宰遥测逐渐转化到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主宰遥测,遥测计算机系统取代了传统模式的遥测系统,遥测系统似乎要变成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其二,微波统一测控系统以及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出现,使遥测遥控都变成…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技术探索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作模式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制造业是军民融合的典型领域。为了满足航天器大型构件产品智能制造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航天器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框架,探索研究了智能工艺设计、智能生产管控、智能物流与仓储、智能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并将相关技术推广应用于其他民用制造领域,为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积累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