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闻:2018年11月20日,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太空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迈进太空经济新时代"为主题,吸引了业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士等进行研讨交流。论坛上还发布了《致知商业航天》《世界航天发展年度报告(2018)》和《京津冀一体化卫星产业投资促进研究(2018)》等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8月27日,"2015中国海上卫星应用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协办,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和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来自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交通运输部、海洋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相关卫星系统运营商、设备研制和销售商以及相关媒体等12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题是"推广海上卫星应用,助力海洋产业发展",借此大会契机,各专家、学者总结和交流了国内外海上卫星应用的现状,以促进海上卫星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原总参通信部副部长杨千里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富商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意外获胜之后,引发了大量讨论和思考。由于航天主题在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选战中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因此在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航天界普遍处在打酱油的状态之下。美国著名航天媒体《空间新闻》曾经设法书面采访特朗普和希拉里,但是得到的只是官样文章  相似文献   

4.
<正>空间在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家重大利益所在。在日益拥挤、对抗、竞争、多极化、全球化的空间态势下,主要航天国家发布了重要的航天战略和政策,布局航天防务未来发展;加快航天装备更新换代,提升航天系统军事应用能力;大力扶持商业航天发展,推动商业航天向军事应用领域拓展;激发空间技术创新活力,深刻影响未来空间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正>尽管美国国会立法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但中国最近仍邀请美国媒体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并对神舟十号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进行专访,展现出中国在航天工程领域日益自信与开放的态度。那么,中国航天员在这次采访中都说了什么?美国东部时间5月29日深夜,CNN播出了此次独家专访,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整理了其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印度重视航天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并获得国际广泛关注,已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成为日益重要的航天力量。政府通过调整航天规划模式,引领航天系统和技术的开发;逐年增加航天预算,为增强本国航天能力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制定了广泛的航天政策框架,为本国航天的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印度航天发展战略将重点围绕保证空间安全、发展商业航天、深化国际合作、提升自主能力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王晓宇 《国际太空》2023,(10):66-68
<正>国内动态北京市未来产业布局涉及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2023年9月5日,《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将面向未来的信息、健康、制造、能源、材料、空间等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在未来信息方面,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细分产业;在未来空间方面,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将加快开展捆绑式中大型商业火箭、3D打印火箭、  相似文献   

8.
7月22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六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个新的航天液体动力技术研究院,给航天动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日,记者就航天液体动力重组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航天液体动力重组领导小组组长雷凡培。  相似文献   

9.
气象航天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组成的气象系统,其基本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地区性或世界范围内的气象观测信息;为了估计从气象航天系统获得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分别对从一个或多个航天器上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估计,并且得到信息估计矩阵;最后,讨论了信息可靠性的下限估计值。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世界航天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航天活动迎来近年来的新高峰,全球航天器发射数量实现翻倍,各国保持对航天的高度支持,航天系统技术不断演化,航天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商业航天取得快速发展,创新技术和概念持续助力航天发展。在低成本进入和利用空间技术的引领下,航天研制及应用面临新的一轮改革,同时世界航天版图不断扩张,世界航天格局正孕育新的调整与变化。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构建了基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8月,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发布了《弹性和分散空间体系》(Resillency and Disagg regated Space Architectures)白皮书,在全面分析美国正在以及面临的军事航天战略环境的条件下,提出了美国未来军事航天系统发展应采取的"弹性"与"分散"策略。作为美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与军事航天系统,GPS在美国国家安全、军事作战能力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弹性和分散空间体系》白皮书将对GPS系统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GPS系统与美国军事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技术与能力将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系统是由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科技信息研究所牵头,由七个单位组成,并以842工程的航天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它具有网络化的信息联机检索、定题服务、快报传递以及电子邮政等多种先进的信息服务功能。目前,该系统网络上运行的一批文献型、数据型、事实型数据库,总信息量达50多万篇。该系统今年还准备增加七个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并在京内外扩大10~12个联机终端用户,将在二三年内面向航天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成立,为我国宇航能力提升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成立10余年来,该公司在小卫星制造领域多次力拔头筹,成绩喜人。特别是今年高分-1卫星的成功发射,更为我国今年航天发射取得了开门红。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方红公司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平台)、科研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重点型号等,本刊记者对东方红公司总经理葛玉君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天上测控站——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文 《太空探索》2001,(1):36-37
航天测控系统是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和信息交换。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都建有不同规模与水平的航天测控系统。初期的航天测控系统主要由航天测控中心、航天测控站组成,后来又有测量飞机和测量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美俄欧日等航天大国在国家经济不太景气,财政紧缩的困难条件下仍在继续发展军事航天系统,一批先进的侦察、预警、导航、通信卫星发射入轨,还有一些作战快速响应的战术卫星从试验走向战场应用,为军事作战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支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是世界航天发展创纪录的一年,全球成功发射入轨航天器数量达到293个,刷新了2013年刚刚创造214个的最高纪录,成为历史上航天器发射数量最高的一年。空间在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多个国家发布了重要的航天战略与规划,空间系统更新换代加速,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航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2月9日,在第四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就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问题采访了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亚非。记者:全球化新时代,我国航天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何亚非:全球化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很多机会。这些年来,在航天领域,我国已与俄、欧、美  相似文献   

18.
<正>3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就在不久前,我们的科学家击落了一颗位于距离地面3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的卫星。"莫迪随后表示,印度成为第4个掌握反轨道卫星技术的国家,这次试射证明印度成为"太空超级大国"。那么,印度如此高调宣布反卫星试验成功目的何在?印度航天快速发展必须看到,这些年来,作为新兴的航天国家,印度航天的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9.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信息化战争时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作为最重要的天基信息获取系统,一直以来是各主要航天国家的重点发展对象。提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长期追求的目标;通过扩大幅宽、升高轨道、灵活姿态机动提高驻留时间;发展光学和雷达综合系统;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