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航天》2014,(6):56-57
5月27~28日,《中国航天》杂志理事会2014年年会暨“航天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航天》理事会成员单位和部分市县企事业单位代表1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航天》杂志的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航天》理事会为航天企事业单位之间和航天协作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23日,《航天员》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航天员》杂志主编陈善广在会上作了2009年度工作报告;孙锦云副主任介绍了《航天员》杂志社组织的“2009年度十大载人航天新闻”评选办法;航天英雄杨利伟公布了十大载人航天新闻的评选结果;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董重庆书记在会议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会议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白延强副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14,(1):53-53
2013年12月上旬,“航天员进校园”活动走进广东省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著名航天科普专家孙锦云教授以及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走进当地中小学及高校,与学子们畅谈飞天梦想,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零距离”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09,(2):10-11
2008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也是《航天员》杂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努力探索编辑新思路,杂志质量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加强杂志的平台建设,刊物发行工作逐步推进,“航天员体验营”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航天员》杂志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始终充满信心,也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我们希望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航天员》杂志名副其实地打造成“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普及载人航天知识”的坚固阵地,使《航天员》杂志真正成为我国科普期刊的新品牌,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4,(4):78-78
亲爱的《航天员》:你好!每次收到邮递员送来的《航天员》杂志时,我都非常激动,迫不及待的想立刻打开,一睹为快,看看一期《航天员》又会为我们“揭秘”哪些航天趣事啊!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QJ2430—93《航天类图书资料分类规范》的编制目的和原则,重点介绍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航天”类目的不同点,并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资料本)二、三版的“航天”类目从总体上作了比较,指出了在实施标准时应注意航天类文献如何归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航天返回与遥感》全国统一发行刊号。 《航天返回与遥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08所主办,季刊,大16开,68页。主要报道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日本新旧《航天基本法》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新《航天基本法》的特点、背景与内涵。分析了日本新“航天基本计划”的内容,以及日本今后航天发展的基本方针,9大系统项目及其措施。并总结了日本航天政策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3-144
2008年10月下旬,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008年50项最重要的发明,“个人DNA测试服务”位居榜首当选本年度最佳发明,此外太空互联网、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鲨鱼皮泳衣、仿生手等一同入选,航天类的有“月球勘测轨道器”、“火星科学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0.
李浩悦译 《航天》2010,(5):34-35
按照惯例,俄罗斯《航天新闻》杂志(本刊的战略合作伙伴)每年第二期都刊登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航天领导人对前一年度航天活动的总结。本文是《航天新闻》总编马里宁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和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奥斯塔宾科少将的专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6,(5):50-50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57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50个生日。从“两弹一星”零的突破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经过50年的风雨洗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人民无不为之自豪。值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刊将邀请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在《中国航天》杂志第九期列名同贺。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介绍列名同贺的部分单位。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4,(2):32-32
2014年3月10日下午,《航天员》杂志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了第九届编委会,这是《航天员》杂志编委会调整、主管单位变更后召开的首次编委会。2013年,《航天员》杂志主管单位调整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相似文献   

13.
刘瑞江 《航天员》2009,(3):14-17
美国航天飞机差不多每年都要进行五六次航天飞行。在太空执行任务。对于一个技术相对成熟的航天大国来说,虽然也出现过像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那样的航天惨剧,但那只是科学探索道路上出现的小概率事件,从总体上看,多人长时间航天飞行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在与太空接触的几十年中,美国的载人航天飞行很多时候都是7人组合,这次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第5次维修任务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07,(2)
当长征火箭烈焰腾起,你是否感受到了大地在震撼?当中国航天员微笑着走出返回舱时,你是否有些感动需要诉之笔端?载人航天科幻小说,正是一个任你时空穿梭、纵横宇宙,挥洒激情的天地!值此神七蓄势待发之际,《航天员》杂志特别推出首届“航天员”杯全国载人航天科幻小说有奖征文活动。本次征文不分职务高下,不论男女老少!我们期待您运笔挥毫,写出更多更好更具时代气息的载人航天科幻小说来。  相似文献   

16.
按照总公司1998年航天标准化科研计划纲要,紧密结合航天型号研制和航天科研生产管理工作,坚持三个“面向”和三个“服务”(型号、基层、管理)的原则,突出航天特色,做好航天标准化工作,拟定1998年《航天标准化》报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按照总公司1998年航天标准化科研计划纲要,紧密结合航天型号研制和航天科研生产管理工作,坚持三个“面向”和三个“服务”(型号、基层、管理)的原则,突出航天特色,做好航天标准化工作,拟定1998年《航天标准化》报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11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英雄”奖章和证书。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杨利伟同志“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江泽民主席为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荣誉称号证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曾…  相似文献   

19.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 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