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摇光 《航天》2012,(8):50-53
太阳系的谜团——提丢斯的魔咒 1766年。德国数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们介绍“天文数字”——行星间的距离。在当时,人们已经测算出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位置关系,行星间的距离非常遥远,用千米来表示,简直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字。然而凭借数学教师特有的敏感,提丢斯发现了一些蹊跷——倘若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0,那么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  相似文献   

2.
谢懿编译 《航天》2010,(10):60-63
借助行星的引力,探测器可以在不使用燃料的情况下游历于太阳系。 在过去的十年中,意在改进航天器轨道的科学家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一种“底层”的结构。但它并不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描述的行星和卫星精确地绕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2):12-12
2008年1月10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称,“月女神”成功对月面下的地层进行了探测,这一成果有助于了解形成之初曾炙热柔软的月球的演变过程。“月女神”上配备的雷达声纳于去年11月对月球“雨海”环形山附近进行探测。声纳捕捉到了月面下500m、密度和性质不同地层重叠的多个反射面。  相似文献   

4.
, 《航天器工程》2012,21(6):86-86
据ESA网站10月17日报道,ESA和NASA正在测试一项空间网络通信协议。据此协议,航天员可在“国际空间站”上控制环绕行星或小行星轨道的机器人。这次测试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后续实施遥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随着火星探测的升温,一些国家开始火星任务航天服的研制工作。当时,俄罗斯也致力于火星飞行方案及医学研究的论证,尽管财力不足,但“星星”公司仍进行了火星航天服的研制工作,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火星航天服的设计理念。“星星”公司在轨道航天服研制和使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研制行星航天服时,主张刮用开发现有经睑和现有产品的使用能力。但完全将轨道航天服作为行星航天服是行不通的,因为两者的任务要求是不同的。未来行星航天服可采用半硬式结构,由于“海鹰”型轨道航天服具备相对较高的灵活性,因而其衣袖和手套原型完全可以用于火星航天服。火星航天服的主要特性是保障航天员在行星表面的行走能力等,下肢灵活性极为重要。因而,在火星航天服的研制初期,应主要关注其下体部分及其灵活性的设计。基于这种理念,本文提出了火星航天服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6.
2001年1月22日~26日,美国空军空间作战中心在科罗拉多州斯克里埃弗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为“斯克里埃弗-2001”的首次太空战演习。美国的这次演习以未来太空作战可能面临的情况为背景,动用了多种卫星系统。据一些参加演习的有关人员透露,演习中的“蓝方”代表美国,“红方”代表中国,而“褐方”则代表中国台湾省。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爱好和平国家的担忧和警惕。美国新政府刚刚上台不久,就举行太空战演习,究竟目的何在呢?  相似文献   

7.
成像光谱仪在未来的一系列行星无人探测活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光谱成像技术的科学目的在于,通过测量行星表面物质反射和发射的可见光与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的强度与分布来弄清行星的结构组成情况。作为美国国家航宇局主持制定的“行星探测仪器确定与开发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目前正研制一种适于多种行星探测任务的标准成像光谱仪。在“伽利略号”探测木星时使用过的近红外成像光谱仪(NIMS)的基础上,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又研制出了Ⅰ型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VIMS)。这台仪器已为美国航宇局初步选中,用于最近批准将要实施的“火星观察者号”航天器的探测任务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地球59.5亿公里之外成功地摄下了64幅有关大多数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些照片将用来为太阳系行星制作历史性的“合影”。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9,(1):5-5
近日,天文学家宣布,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绕恒星运转的行星首张可见光照片。这次观测活动用时21个月之久,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高级测量摄像机上的日冕观测仪,发现了一颗绕名为“北落师门”恒星轨道运转的行星。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北落师门B”。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女神”绕月探测器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月女神”由一颗重3t的主卫星和两颗各重50kg的子卫星组成,一颗子卫星承担着地面和主卫星之间的电波中继工作;另一颗子卫星用于甚长基线干涉无线电测量。“月女神”搭载有14台观测设备,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的  相似文献   

11.
轨道科学公司的“人牛怪”5运载火箭9月6日深夜在NASA位于沃洛普斯岛上的沃洛普斯飞行设施发射了NASA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这是“人牛怪”5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沃洛普斯飞行设施首次用来发射深空探测器。“人牛怪”5是“人牛怪”4的衍生型号,由退役弹道导弹改装而成,加装了一个上面级,以便能执行静地转移轨道和行星际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文恩 《中国航天》1994,(2):25-25,27
欧空局的卫星间激光通信试验1996年欧空局将进行已知的第一次卫星间激光高速数字传输试验,即半导体激光器卫星间通信传输试验(Silex)。试验将在法国的斯波特4(1994年发射)和欧空局的先进中继技术卫星(Artemis,即月女神,1996年发射)携带...  相似文献   

13.
精简行星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位居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其地位就备受争议。随着近年来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有关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也因此成为8月份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讨论的焦点。天文学家拿出了多种方案,并最终于8月24日表决通过决议,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把它降级到矮行星家族。大会通过的有关行星定义的新决议把太阳系天体分为三类,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这一表决结果是历史性的,它让困扰天…  相似文献   

14.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寓意为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亥亚,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地核可能大多由结晶状的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在固态地核之外是液态的外层地核,最外层是厚度约为3000千米的地幔和地壳。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与其他的类地行星相比,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对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行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4,(3):51-51
欧空局2月19日宣布把“柏拉图”(PLATO,由“行星凌日与恒星振荡”英文缩写而来)系外行星搜寻观测台选定为该局第三项中级科学任务(M3)。该观测台定于2024年发射,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09,(4):77-77
据人民网2009年6月11日报道,日本“月女神”探测器于北京时间当日凌晨2:25实现撞月。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网站消息,撞月点位于月球南纬65.5°,东经80.4°。由于撞月点位于月球的日影部分,因此有可能观测到撞月瞬间的亮光,JAXA呼吁各国观测机构能够提供对此次撞月的拍摄图像。“月女神”在成功发射后,经历了约10个月的定期运行和7个半月的后期运行,收集到了大量科学数据,JAXA将从11月1日起通过网站逐步公布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全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蓬勃发展。“天问”一号任务圆满完成科学探测任务目标;“嫦娥石”的发现让人类对月球起源与演化的理解更进一步;美国“阿尔忒弥斯” 1 (Artemis-1)任务成功发射,开启重返月球之旅;“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完成全球首次近地天体撞击防御技术试验……人类探索深空的脚步从未停止,深空探测活动的疆域在不断扩大。本文对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天文探测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等方面的任务进展与科学发现进行归纳,对国际相关政策规划开展分析,并阐述了深空探测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在NASA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凤凰”.号圆满完成火星任务,“哈勃”发现绕遥远恒星运行的行星,而且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NASA与印度合作进行探月科学任务并在重返月球任务上取得较大进展。在地球,NASA研究人员观测到了北极海冰持续减少、“战神-1”火箭通过重要设计关口、发现了引起北极光闪亮亚暴的原因并且为研制最新技术水平的泳衣提供了帮助。以下是2008年NASA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法国“斯波特”5地球观测卫星由一枚“阿里安”4火箭从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始了它在今后5年里对整个地球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20.
Gerard  Titi  林俭芳 《空载雷达》2007,(3):43-45
一百年前,德国发明家胡尔斯梅耶在本国为其“远程活动目标观测设备”(即一种利用电磁脉冲反射技术的舰船防撞装置)申请并获得了一项专利。胡尔斯梅耶在1904年利用一个电池、火花塞和天线(这本身就是最新的发明)向热心观众演示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