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丹 《中国航天》2014,(1):55-57
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终于成为现实。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又树立了一座闪亮的里程碑一一航天器在地球以外天体上软着陆。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设计、条件独立完成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太空奇迹的缔造者竟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队伍。让我们走近他们一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三号探测器研制团队,悉心倾听中国探月“梦之队”创新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左永亮 《航天员》2011,(2):20-21
如果我们死了,我们希望我们的人民能接受它。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充满风险的事业,因此我们希望无论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延误航天计划的进行。毕竟,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格斯·格里索姆阿波罗1号飞船指令长半个世纪以来,载人航天取得了无数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航天灾难。根据公布的资料,至今已有几十名航天员为太空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志在太空,却魂归大地,令人扼腕叹息。在载人航天新的五十年里,航天员这一职业承载的使命将越来越重要。探险者们将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把人类的探索精神带到太空,在群星之中找到新的港湾。这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与过去的一些专题不同,这个专题稍显年轻。首先,它说的几乎都是年轻人的事;其次它说了一些可以实现或已经实现的航天梦:最后,因为不受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直接管制,他们在航天领域里的努力都显得相对轻松而自由。对航天有着强烈兴趣的年轻大学生、对太空有着超级痴迷症、旁人难以理解的个人,对暂不成熟的航天市场积极投身的私人企业——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干着不同的事情,但最后都促成了同一个结果:他们的参与让航天人更加多元,让航天事业的发展形式更加多彩、让航天事业的发展力量更加强劲有动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航天大舞台,航天大PARTY,有人倡导,有人实行,大家分工又合作,可以学,可以玩,很开心。这是让我们感到亲切和高兴得事情,航天离我们更近了。我们也可以参与,可以共同努力,可以去共同见证将来,不再老是回顾历史上的航天了。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一年开始及“航天工艺”创刊两周年之际, 我借此机会向航天工业全体工艺技术工作者及“航天工艺”编辑人员致以衷心的祝贺。 在过去一年里,由于你们的辛勤工作使航天工业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工艺研究、技术攻关、交流推广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有力  相似文献   

5.
蒋迅 《航天》2013,(11):52-53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轰动大陆,中国教育部表示,大约有6千万学生和教师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神十”任务的这一亮点,也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亮点。2002年11月,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上载人航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下一代。美国航宇局(NASA)在太空授课已经有很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航宇局曾经从美国中小学教师里选拔了四位航天员。他们在美国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要介绍的“周六科学实验”是美航宇局的科学家航天员佩蒂特进行的。佩蒂特出生于1955年。  相似文献   

6.
我时常想,年分四季,对应到人,那么童年应为春,春花烂漫;年轻则如夏,激情似火;中年是秋,醇厚甘甜;暮年若冬,沉稳素静。四季无好坏,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景,人亦如此。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的六月刊乘着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席卷而来。专题取名为《航天梦之队》,带有年轻、拼搏之意,不仅与狂热的世界杯相合,也与火热的时令相合,但最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一个年轻的航天团队最初的梦想和誓言。无独有偶,今年六月的特别策划,我们又为大家呈奉一次年轻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索阿娣  薛滔摄影 《航天》2010,(12):18-19
"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航天员,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徜徉于星海之中","我的梦想是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教他们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10月30日,随着5个怀揣梦想的孩子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拼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图案,为期3年多的“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周武  薛滔 《航天》2012,(9):60-60
这个暑假,对于浙江嘉兴阳光小学12名少年宇航技师来说,必定是终生难忘的。他们在吴建祥校长的率领下,来到北京,度过了难忘的5天夏令营生活。在中国宇航学会精心安排下,他们来到了位于北京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亲身体验了载人航天模拟发射系统,在中华航天博物馆聆听了科普专家的讲解。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中国宇航学会不仅精心安排了航天体验活动,还组织了航天专家见面会。7月13日,在北京阜成路八号的航天大院举办的见面会上,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代表马兴瑞理事长向来访的阳光小学师生表示热烈欢迎,称赞阳光小学在“少年宇航技师”、“太空美术创作”和“航天育种”等航天科普活动中取得的佳绩,勉励在座的小朋友追随梦想、努力学习,长大成为航天大师,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相似文献   

9.
雷锋、张海迪……这些光辉的名字曾经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热血沸腾,他们指引着我们把宝贵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新的指引,时下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一个朴实的、有些傻里傻气的年轻军人的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他就是“傻子”许三多。我们因“傻”而感动,因“傻”而动容。他的“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1,(4):44-44
14位站在“十二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哪些改革发展的成果将惠及民生?在绘制“十二五”蓝图的过程中.航天人将有哪些更大作为?每年两会。航天人都希望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找到答案。在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14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0他们除了关注民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言献策外。还多了一份对航天事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胡杨 《航天》2013,(11):1-1
航天,固然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探索事业,但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同样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梦想。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想,没有梦想,就不会有航天事业的诞生,也不会有今天人类探索太空所取得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航天人又是追梦人。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活跃着一些老航天人的身影。虽然不再有年轻的面孔,但是因为毕生从事航天事业,因为有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为有执著的梦想,他们的心永远年轻,他们的身上永远充满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在被誉为“宇航界奥林匹克”的这次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将首届“世界航天奖”授予“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77岁高龄的爱德华·斯通博士。国际宇航联的颁奖词认为,爱德华·斯通参与研制的“旅行者”1号进入恒星际空间,代表了人类星际探索的新高度,是新世纪里非常令人激动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今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和期盼的“嫦娥”一号即将奔向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月球,现代航天科技将对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嫦娥奔月”进行一次真切的演绎与诠释。在这期《“嫦娥”奔月》专题里,我们将为你讲述“嫦娥”一号探月的神话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间5点3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运用我局独立设计、研制、生产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它标志着我国航天和气象卫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创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上海航天局从事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进人了第19个年头.在我国发射的24颗卫星中,上海航天基地参加研制并发射的有11颗.这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夏,我借参加航天质量体系高层论坛之机,前往长沙采访了068基地主任、湖南航天局局长赵永海。 长沙——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我早在学生时代就曾来过这里,这次是旧地重游。但作为068基地,我却是首次登临。远远望去,高大的楼群,错落有致地掩映在岳麓山下的丛林树木之中,似有小卫星城之感。它与我头脑里没有军品任务的航天“困难户”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次采访,主题是没有军品研制任务的航天基地,如何开发民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1981年“哥伦比亚”号首次发射以来,在短短的25年里,美国航天飞机相继进行了115次飞行,将600多人次的航天员、2 000多吨物品送入太空,书写了一个个传奇式的辉煌,创造了一连串的历史记录,开创了一个航天飞机时代。这期间也因为两次失事和多次惊心动魄的危险,给航天飞机的飞行蒙上了一层阴影,引起人们对航天飞机的质疑。但是不管怎样,在过去的25年里,航天飞机积聚了人类航天的无尽信念和勇气,浓缩了人类航天的无限荣光与悲壮。虽然时隔久远,在以下大事的回顾里,我们仍然能依稀触摸到这种情感和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颐黎 《航天》2010,(10):52-55
2010年是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四十周年。回顾四十多年前我有幸和我的同事们从事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研制工作,深感这一成功来之不易,这是培育和实践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航天人呕心沥血奋斗的成果啊!  相似文献   

17.
《航天》2010,(1):56-57
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部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是我画了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气球上飞向天空,并题名为“带着梦想去太空”。  相似文献   

18.
杨利伟 《航天员》2013,(5):26-29
十年前,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完美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我们一起重温十年前那段极不平凡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4,(9):43-45
哈萨克斯坦欲圆航天梦前苏联时期建设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是世界航天的发源地。苏联解体后,这座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发射场被俄罗斯租用。俄罗斯人曾讥笑哈萨克人不配同他们一起“登天”。时至今日,随着石油经济的发展,这一中亚共和国也开始做起了航天梦。哈方现正在制订自己的空间探索任务,并准备在拜科努尔发挥更大的作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该发射场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唯一地面入口,其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哈国不再只想着当“地主”,从俄方那里收取租金。该国独立后,曾多次与原俄罗斯“主子”发生争吵。两国最终于1994年签订了…  相似文献   

20.
太空出舱活动是人类航天史上尤其是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壮举。它既体现了破茧而出这一漫长过程的艰辛,又绽放出化蝶为舞时那一刹那的绚烂;既浸透着毕业时典礼般的狂欢,又承载着从幼年走向成熟那种仪式般的庄严。在上篇中我们简要回顾了苏美两国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太空出舱的大胆设想以及他们为了这一设想的实现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在下篇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出舱航天服的设计和对于两种出舱方式的思考,并泼墨记录前苏联史上第一次同时也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太空出舱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