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7月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最后一次试飞的第五天,不巧飞近了苏联1975年发射的国际宇宙号火箭的上面级残骸。当航天飞机飞到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岸上空时,该残骸以每小时约11200公里的速度掠过轨道器的前上方,它离轨道器的距离还不到13公里。飞行控制中心说:不会发生碰撞的危险,但如有必要,航天飞机可以采取躲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机的所有液体火箭推进系统性能优越,可称液体推进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在航天飞机试飞的同时,仍在继续研制以109%额定推力工作的主发动机。“挑战者”号轨道器应用的高性能主发动机已制成,它能使“挑战者”号比“哥伦比亚”号多携带10000磅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天飞机真的要退役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从“哥伦比亚”号到“奋进”号,航天飞机曾经承载多少荣光,又经历多少眼泪,确实一言难尽,让人嘘唏。  相似文献   

4.
王爱华 《航天员》2011,(3):22-25
STS是太空运输系统(SPaceTransportationSystem)的英文缩写。每一次航天飞机任务名称都由STS加上特定的代号而来,如:STS-41B,STS-131等。1981年4月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航,此后10年间,“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一说到航天飞机,很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失事”“‘哥伦比亚’号”“‘发现’号”这样一些熟悉的字眼。作为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工具,航天飞机昔日的光环已渐渐地淡去。随着美国新航天器CEV的诞生,人们可能认为航天飞机将要永久地尘封在美国历史中了。事实远不是这样。美国现在所使用的航天飞机只是航天飞机的一种,称为航天运输机,主要用来完成航天运输任务。航天飞机还有另一大类——航天战斗机,这是一种有人驾驶的太空武器,是能在太空作战的航天飞机,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太空战争的主力。  相似文献   

6.
1977年,苏联航空生产部秘密挑选了由民航试飞员组成的5人小组,参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试飞。“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针对的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是苏美“太空竞赛”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卷首     
2006年7月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为美国的国庆日献上—份厚礼。14天后,它平安归来,与去年8月继“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首航相比,“发现”号这次的征程招致非议似乎少了很多,可以说是一次比较“干净”的飞行,也是一次相当成功的飞行。再次证实了NASA的技术实力,也从一定程序上挽救了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项目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信息》2009,(3):168-171
早期经历:希金博特姆于1987年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电气和电信系统部门担任有效载荷电气工程师。6个月内她成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实验的领导。随后她从事为所有航天飞机飞行任务进行有效载荷舱重新配置和为航天飞机携带的所有有效载荷进行电气兼容性测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发射时,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观看发射的群众有百万之多;而现在,美国民众甚至不敢观看“发现”号返航的现场直播,一切都在说明,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航天飞机走完了它的辉煌历程。时间就是这样和人们开玩笑。从一个大国的象征到被贬为太空“老爷车”,即使它身心俱疲,却不得不在众人审视的目光下蹒跚而行。在它前面的是4年不可预知的漫漫长路,而它们身后,一个后航天飞机时代的新生群则开始迅速崛起。2010年注定退役的结局似乎让人们闻到了一丝腐朽,但呈现人们眼前则是航天飞机作为一个历史坐标的渐行渐远,一个带有无限光环的时代背影。  相似文献   

10.
NASA安全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美国载人航天史上曾发生过三次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1967年“阿波罗-1”飞船地面试验失火;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入时解体。这三次大事故共牺牲了17名航天员的性命,震惊世界,影响恶劣。正是这些悲剧事故促使美国政府及NASA一次次重新审视、立法、设立和完善其载人航天安全管理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天空,我们看到了毁灭和悲剧,但是在我们还未看到的地方,那里有希望和安慰,先知以赛亚说:‘抬起你的眼睛望着天空,谁创造了那一切?谁创造了那一颗挨一颗的星星,每个都有它的名字,因为他伟大的力量,它们无法缺少。’”这是美国总统布什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发表的演讲。此次及以前的“挑战者”号失事让美国损失两架昂贵的航天飞机,连14名航天员也无一幸免于难。它们被美国人民视为“国难”。  相似文献   

12.
苏联准备出售“Bor”试验性飞行器在进行高超音速飞行试验中取得的全部结果。Bor是一种高超音速滑翔机,相当于一架缩小了的航天飞机。苏联曾经在80年代用它来试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气动力状态和防热瓦的耐热性能。 苏联曾一直秘密地开展Bor的飞行试验。该飞行器在印度洋回收时曾被澳大利亚空军拍摄到照片。但此后,外界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Bor的细节。1990年秋天在莫斯科举行的航空航天博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11,(9):F0002-F0002
2003年2月1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这一天,执行完既定任务正准备返回地球的美国航宇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大气层中解体,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时隔8年之后,人们在德克萨斯纳柯道奇县的一个湖泊中找到了当时航天飞机解体时坠落的一个部件,再次唤起了人们对那一场惨剧的沉痛记忆。  相似文献   

14.
ATV,蓄势待发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让美国加速了开发新航天器的进程,同时也让俄罗斯深感压力。没有了航天飞机的支持,国际空间站的运输重担全落在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上,这必定会影响到国际空间站的如期完工,也使得ATV尚未问世便已获得诸多关注的目光。现在,欧空局正不遗余力地研制新型货运航天器——ATV。国际上普遍希望ATV能按期投入使用,以便与“进步”号货运飞船一同承担起国际空间站繁重的运输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ATV的发射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5.
日本《航空情报》1983年2月号报导:1982年11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实用发射,安全地进入轨道,并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静止卫星。航天飞机飞行了两天零两个小时,于16日清晨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此次实用发射是包括试射在内的第五次发射。发射的两颗卫星是业务系统卫星 SBS-3和加拿大通讯卫星AnikC-3。这次宇宙遨游使航天飞机取得了承包空间作业的资格,而欧洲宇航局的“阿里安”火箭的第一次实用发射是以失败告终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1983年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报告,苏联正在研制一种大型航天飞机,它的设计与美国航宇局的航天飞机相似,但运送有效载荷入轨的能力是美国航天飞机的两倍。分析人员说,苏联对大型航天飞机、相当于“土星5”的运载火箭、以及永久性空间站的研制,将在空间领域向美国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17.
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有关其综合发射设施更详细的情况现已有所透露。 该发射台设有筒形的宇航员出入通道。航天飞机右侧是勤务塔,它装在能源号发射台上,勤务塔上设有运载火箭发射用的全部装置。航天飞机左边是带有宇航员出入通道的发射塔。图1中最左边的塔被苏联记者称为“主塔”,塔高100米。这个主塔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官方已正式承认,苏联的航天飞机活动将局限于经济领域内.航天飞机的下一次飞行是在1991年.这次不载人飞行将完成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在对接降落时,一名宇航员从“和平号”空间站转移到航天飞  相似文献   

19.
左永亮 《航天员》2012,(2):22-24
1983年11月28日,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9任务中,身为任务专家同时也是无线电爱好者的欧文·盖瑞特携带了呼号为“W5LFL”的业余无线电台,在外太空进行了近300次对地联络,全世界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第一次听见了来自地外人类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自1981年“哥伦比亚”号首次发射以来,在短短的25年里,美国航天飞机相继进行了115次飞行,将600多人次的航天员、2 000多吨物品送入太空,书写了一个个传奇式的辉煌,创造了一连串的历史记录,开创了一个航天飞机时代。这期间也因为两次失事和多次惊心动魄的危险,给航天飞机的飞行蒙上了一层阴影,引起人们对航天飞机的质疑。但是不管怎样,在过去的25年里,航天飞机积聚了人类航天的无尽信念和勇气,浓缩了人类航天的无限荣光与悲壮。虽然时隔久远,在以下大事的回顾里,我们仍然能依稀触摸到这种情感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