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复杂网络的空中交通特征与延误传播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集中在尾随间隔、空中等待等局部战术空中交通流量调配,对空中交通流量整体运行规律、延误传播和整体解决的研究较少。航空运输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对航空运输网络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首先,分析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的度、度分布、权值、权分布、流量、容量、延误等静态特征;然后,提出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整体效能评估方法,使用选择性攻击和随机攻击方法分析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的抗毁性,基于负荷容量级联失效模型和病毒传播模型与空中交通延误传播的相似性建立了空中交通延误传播模型,最后,使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空中交通流量网络的特征与延误传播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以为大范围空中流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空中交通流量的增长,建设全国性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流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量管理的理论算法方面,而对其作为一个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的组织问题涉及甚少.借鉴其他服务型企业组织研究、设计的方法和欧美流量管理系统的成熟经验,针对中国流量管理工作的实际特点,研究建设中国国家流量管理系统组织问题,提出组织设计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流量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搭建的平台上全面模拟仿真空中交通流量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为建设流量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流量管理仿真系统的特点,提出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空中交通流量仿真过程中灵活性和智能性的不足,将分布式人工智能Multi—Agent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领域中,提出了基于Muhi-Agent的空中交通流量仿真方法。介绍了空中流量管理的体系结构和流量管理的具体措施,详细设计了与流量仿真相关的重要Agent,包括航班Agent、航路Agent、机场终端区Agent和区域流量管理Agent等,探讨了各Agent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在流量管理中的职能,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空中交通流量仿真子系统的整体框架.为实际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拳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向对象的Client/Serve结构开发工具Delphi 6.0,设计和实现了流量统计与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流量统计和预测模块,实现了对用户指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的空中交通流量进行有效地统计,并结合历史数据对全国性或大区域范围内的长期流量进行预测。上述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将为中国民航,尤其是空管系统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了中国目前流量管理组织形式的现状,结舍具体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层级式结构的不足,同时根据多Agent系统的特点和组织结构,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中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组织形式,即中央交通流量管理中心Agent、区域流量管理中心Agent和三级流量管理Agent。详细描述了各个Agent的功能以及之间的工作方式和合作机制,为中国流量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民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ATFM),对于适应飞行量的不断增长、减少延误、充分利用空域和地面资源,具有战略性意义。ATFM在国外已有应用,有的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系统建设应吸取国外的建设经验,引进部分软件模块,经过适当组合的二次开发,集成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系统。一、概述对ATFM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可以从它的作用和功能加以描述。ATFM主要作用是监视一定范围的空中交通状况,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控制,防止特定航线、区域或扇区的流量过分集中,谋求增大整个航空管制区的处理容量。ATFM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强  曹义华  陈勇 《飞行力学》2007,25(1):84-88
针对民航客运需求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航班延误和空域拥塞问题,提出一种优化民用机场及附近空域空中交通流量的方法。通过空中交通走廊容量评估方法,对经典优化模型进行了发展和改进,建立起综合性优化模型;将机场和附近空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交通需求和容量的相互关系动态调整航班流量和机场起降容量;在优化计算时,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准确性的新型优化算法。通过算例对所述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以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流量优化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在空中交通管制的具体运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空域、航线上的飞机过于集中和拥挤或因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某一空域的管制中心(或运行部门)的管制能力无法应付的局面。由于空中交通量的迅猛增长,这些问题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在欧洲范围内协调和有条不紊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考虑随机因素的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中交通流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具有一定的随机成分,因此可通过将空中交通流量分为确定成份和随机成份来进行流量预测.确定成份主要由国民经济发展、行政调控政策等因素决定;随机成份主要由气候、石油价格等因素导致.建立的预测模型分为趋势项和随机项两部分,根据大量的数据仿真,采用指教平滑模型描述趋势项;应用正弦函数刻化随机成分.通过利用华东地区年飞行流量的仿真验证,建立的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预测空中交通流量(ATF),能为航空各级决策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商佳尚 《航空计测技术》2009,29(4):12-16,21
差值法与比值法对不同测量系统的误差修正效果不一样。本文将两种方法的比较用一个比值来描述,并用推得的公式进行量化表示。在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相互印证,同时得到许多有益的结论,有助于全面掌握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从而灵活选择各种修正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A magnetohydrodynamic model of the solar wind flow is constructed using a kinematic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a phenomenolog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lar wind plasma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ing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mponent normal to the ecliptic plane. This component is mostly important for the magnetospheric dynamics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solar wind electric field. A simpl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of the solar wind flow past the magnetosphere is presented. In this approach the magnetopause and the Earth's bow shock are approximated by the paraboloids of revolution. Superpos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bulk solar wind plasma motion and the magnetic field diffusion results in an incomplete screening of the IMF by the magnetopause. It is shown that the normal to the magnetopause component of the solar wind magnetic field and the tangential component of the electric field penetrated into the magnetosphere are determined by the quarter square of the magnetic Reynolds number. In final, a dynamic model of the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is constructed. This model can describe the magnetosphere in the course of the severe magnetic storm.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lux structure is unstable and can drive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are discussed. The model calc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for September 24–26, 1998 magnetic storm (Dst min=−205 nT) and substorm occurred at 02:30 UT on January 10, 1997.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14.
阐述了自主创新的重心在于推进科技进步,标准化是支撑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点之一.标准是创新成果的表现形式和竞争的基础,是创新结果固化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加强标准化不会妨碍创新,同时,标准化工作必须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中英创意企业家网络中英创意企业家网络来自广告、建筑、艺术、古董贸易、电脑和视频游戏、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师、电影和影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电视和广播的领域:是艺术家(创意人才)和市场(创意消费者)连接起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计算建立形式计算的模型,在形式计算模型下研究信息量与形式计算输入/输出信息熵[1]的关系.并利用计算量与信息熵的关联结论,优化在JPG编码算法[3]中的核心算法DCT.  相似文献   

17.
以G、H机坪为依托,在道面病害调查及机场有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和测量,对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道面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就道面整修的对策和方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Brasseur  G.  De Baets  P.  De Rudder  A. 《Space Science Reviews》1983,34(4):377-385
Space Science Reviews - The variation in the solar irradiance related for example to the 11-year cycle leads to changes in the photodissociation and photo-ionization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相似文献   

19.
维修工作单是机务维修技术人员的作业依据,与之相对应,机务培训机构和各大航空院校实践教学单位在执行实践教学和培训过程中采用实作工作单来指导学员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20.
一种多维数据库中超立方体结构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维分析技术的关键就是将信息按照多维的模型进行组织,再通过相应的工具展现给用户,使得用户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分析数据。多维数据库中的超立方体结构应用于对海量数据的多维分析中。本文给出了一种多维数据库中建立超立方体结构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相关因素改变对超立方体结构的影响。在其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展现手段,可实现对实际产生的各种数据的复杂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