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穿孔板吸声结构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短舱中。针对消声短舱穿孔板吸声结构,在切向流与偏流条件下开展了穿孔板吸声特性研究,从边界层厚度这一纽带入手得到了切向流与偏流相互耦合时穿孔板吸声结构声阻抗的理论计算公式,使用双传声器法测量了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阻抗值,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穿孔板结构特性参数对其吸声特性的影响,并对吸声系数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为消声短舱中吸声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孔径穿孔板,减小声质量是实现宽带吸声的关键,而切向流效应可以提高穿孔板声阻、减小声质量,从而实现大孔径穿孔板宽频带吸声.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切向流条件下穿孔板声衬参数的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穿孔板消声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大孔径穿孔板,低声质量的通流声衬吸声频带明显宽于无流条件的声衬.这种声衬在航空发动机消声短舱、汽车发动机进排气管道、各种通风管道等存在较大气流环境的消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芳纶纸蜂窝、内嵌树脂隔板和微穿孔面板为原料,制备了连续和非连续双自由度共振吸声结构,对两种共振吸声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吸声系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连续蜂窝芯材所制备共振吸声结构的压缩和拉伸性能高于非连续型共振吸声结构,其中非稳定型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高19%,稳定型压缩强度高32%,稳定型压缩模量高43%,剪切性能基本相当;两层蜂窝芯材容易出现孔格错位(非连续型共振吸声结构),引起错位区域的微孔堵塞,使该结构的共振吸收峰与理论值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发动机作为飞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发展目标是更高效、更轻及阻力更小。随着复合材料逐渐应用于发动机中,发动机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大,且结构日趋一体化。但其中新型发动机短舱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其维修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发动机都是通过加装短舱与飞机相结合。绝大多数短舱都具有类似的结构,主要部件包括反推装置、进气道、整流罩及排气系统。但作为新一代发动机短舱,装备于中国商飞C919飞机上的Leap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使未来的复合材料发动机短舱结构更坚固、更安静、更高效,许多大型发动机短舱制造商和维修企业都在不断挖掘创新思路,积极开发先进技术,使复合材料的短舱修理不再复杂。近年来,复合材料因质量轻、不易受腐蚀等性能优势,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在发动机短舱的应用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风扇进气道胶接蜂窝声衬样件声学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消声短舱是降低飞机噪声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的高速压气机实验台架消声短舱样件的声学实验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改进 ,增加了消声终端 ,使用可工程应用的胶接铝蜂窝制作的进气道消声短舱原理样件 ,测量了各压气机工况下声衬的减噪量和总压损失。测量结果表明漏气增加了总压损失 ,某些声衬组合可明显增加减噪量  相似文献   

7.
孙立 《国际航空》2010,(3):60-62
为了使未来的复合材料发动机短舱结构更坚固、更安静、更高效,许多大型发动机短舱制造商和维修企业都在不断挖掘创新思路,积极开发先进技术,使复合材料的短舱修理不再复杂。  相似文献   

8.
按照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第25部(CCAR-25)适航条款的要求,对某型飞机发动机短舱结构进行了防火设计,并对发动机短舱典型结构的防火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短舱的材料选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能隔离火焰,并阻止燃油或空气输给着火区,橡胶型材的防火性、密封性及防火涂料的防火性、粘合性良好,满足飞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同庆  梁东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6):1264-1269
应用模态匹配法针对低速风扇实验台进行了前传声(圆管)和后传声(圆环管)消声声衬的优化设计,在低速风扇实验台进行消声声衬的消声效果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5000r/min转速下,设计的两套声衬对于2阶叶片通过频率(1833.33Hz)+4模态有很好的吸声效果;第一套声衬前传声插入损失为30.4dB,后传声插入损失为20.25dB;第二套声衬前传声插入损失为21.85dB,后传声插入损失为18.85dB.使用模态匹配法可以较好地进行消声声衬的设计,减小了航空发动机消声短舱实验验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获取大涵道比发动机气动特性,根据民用飞机研制需求,对民用干线飞机的发动机短舱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通流短舱和真实发动机短舱流场特征,分析了通流短舱的气动特性和阻力修正方法。结果表明:大涵道比发动机通流短舱的流场特征、气动力和真实发动机较为接近,但是由于发动机内流通道气动力一般计入推力和无法完全模拟发动机进排气效应,有必要对通流短舱进行考虑内部阻力在内的气动特性修正;通过对大涵道比发动机推阻力划分理论进行分析,获得了与真实发动机一致的通流短舱气动力分解方法,并可以较好地应用到通流短舱内部阻力修正上;通过对通流短舱阻力修正(含内阻修正和溢流阻力修正),在巡航状态下修正后的通流短舱与发动机动力短舱阻力特性差异降低了约46%;在高速巡航状态,阻力修正后的通流短舱气动特性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发动机工作的影响,但依然有必要对发动机动力喷流影响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1.
OPTIMIZATIONOFACOUSTICIMPEDANCE,GEOMETRICSTRUCTUREANDOPERATINGCONDITIONOFLINERSMOUNTEDINENGINEDUCTLuYadong;WangQingkuan(Insti...  相似文献   

12.
李志彬  王叙理  王晓宇  孙晓峰 《航空学报》2018,39(8):122053-122053
航空声衬的优化设计是指在发动机管道结构内铺设具有最优阻抗的声衬,以达到最大降噪效果,此过程一般需要对目标进行全尺寸的模拟计算。应用传递单元方法对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台进行局域反应声衬的优化设计,并进行声衬消声效果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设计频率下局域反应声衬对目标模态有良好的降噪效果,传声损失达到44.01 dB,而且具有一定的宽频降噪特性。利用传递单元方法计算的传声损失与实际测试结果趋势一致,声衬的实际降噪效果满足设计需求。研究表明,传递单元方法作为一种快速声学计算方法,适用于管道声传播的全尺寸理论评估,能够有效降低航空声衬的设计周期和成本,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嘉丰  薛东文  李卓瀚  黄太誉  徐健 《航空学报》2020,41(11):223860-223860
使用声学流管实验台对一件双自由度(DDOF)声衬和一件单自由度(SDOF)声衬的声学特性进行对比测试。在最大0.26Ma切向流速和管道的截止频率之下,采用直接提取法SFM测得声衬的无量纲声阻抗,同时使用双传声器分解驻波法计算声衬安装段管道的传声损失(TL)和吸声系数等,基于声能量理论的传声损失可直观地展示两件被测声衬的吸声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流管声学实验台上,相较于单自由度声衬,双自由度声衬能够有效拓宽声衬的吸声频带,同时共振频率处的传声损失不如单自由度声衬,切向流也会明显改变声衬的共振频率、弱化吸声能力。基于声能量的传声损失和吸声系数也为无等效阻抗的非均匀结构声衬提供了一种声学性能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尾吊式发动机短舱在全机影响下的气动设计十分复杂,其与机翼、机身、平尾等部件的气动干扰对全机的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为了评估短舱安装对机翼高速升阻特性的影响,本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中对某型飞机的全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有无短舱以及短舱安装在不同位置对机翼表面流场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尾吊式发动机短舱安装将导致机翼升、阻力系数降低,但升阻比会有所提高;短舱安装越靠近机翼,机翼升、阻力系数下降越大,而升阻比越高.  相似文献   

15.
Anpredictionsystemforthein-ductsoundfieldinaeroenginecanprovidethe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practicalengineeringsup-pressing...  相似文献   

16.
在尾吊短舱式布局飞机设计中,发动机进排气对其他部件的气动影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全面研究发动机进气与喷流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在某尾吊舱短舱布局飞机巡航条件下(H=11 000m、Ma=0.78)对流场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重点分析了短舱通气模型与带进排气模型的全机升阻力特性及流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近距尾吊短舱布局的飞机,发动机进排气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舱与机翼的气动干扰方面,在所研究的迎角范围内(-2°~8°),发动机进气所带来的抽吸作用改变了机翼及短舱表面的压力分布,使得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区面积增大、短舱上唇口激波强度减弱,导致全机升力系数增加、阻力系数减小、升阻比提高,但这一气动特性的改善趋势随着迎角的增大而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报》2016,(5):1213-1225
With the progress of high-bypass turbofan and the innovation of silencing nacelle in engine noise reduction, airframe noise has now become another important sound source besides the engine noise. Thus, reducing airframe noise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noise reduction of a civil aircraft. However, reducing airframe noise often leads to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loss in the meantime. In this case, an approach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s intro-duced. An established database serves as a basis and the training sample of a back propagation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hich uses confidence coefficient reasoning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later on. Then the most satisfactory configuration is selected for validating computations through the trained BP net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an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slat cove filler (SCF) for high lift devices (HLD) on the Trap Wing is presente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both the baseline and optimized configuration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unsteady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s (DES), and a hybrid method, which combines unsteady DES method with acoustic analogy theory, is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not merely a significant airfram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but also excel-len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retention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飞机设计的发展,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民用飞机短舱结构。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导电性以及抗雷电损伤能力比铝合金结构差,复合材料短舱结构雷电防护能力已成为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一项关键问题。依据相关适航条款和相应的国际标准,阐述了民用飞机短舱复合材料雷电防护试验验证方法,并依据验证方法对漆层厚度的损伤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短舱常规蒙皮构型的复合材料试验件,在不同漆层厚度下的雷电防护试验结果表明,漆层较薄时,漆层对短舱复合材料的雷电直接效应防护能力无明显的影响;当漆层厚度达到一定厚度时,较厚的漆层将显著降低短舱复合材料的雷电直接效应防护能力,最严重时将造成复合材料蒙皮的击穿,损伤蒙皮内部系统设备,从而危害飞行安全。试验结果与理论的机理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民用飞机短舱复合材料结构的雷电防护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