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航天简讯     
美国为阿根廷发射卫星失败阿根廷首颗自行研制的科学卫星,在1996年11月4[l用美国飞马座一XI,运载火箭发射时失败。在这颗名叫SAC-B的卫星上搭载5台仪器,通过这些仪器观测太阳耀斑、y射线爆发、扩散宇宙X射线背景及高能中子,能推动太阳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3年来,阿根廷主要的目标是用2.95亿美元试制自己的卫星,如果进展顺利,阿根廷希望在1999年作为后续任务发射自己的SAC-(:遥感卫星。然而事与愿违,第1颗卫星就“出师不利”。美国航宇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提供了这颗星上的两台仪器并提供发射服务和初期运行费用170…  相似文献   

2.
正10月7日,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为阿根廷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CONAE)发射了阿根廷微波对地观测卫星(SAOCOM)1A雷达遥感卫星。本次发射所用的第一级火箭(编号B1048)曾在7月25日参加过第7批10颗下一代铱低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射。这是5型"猎鹰"9第二次采用用过的旧第一级  相似文献   

3.
空间扫描     
科学家们争抢使用红外观测平台(ISO)1000名科学家就欧空局的ISO使用时间分配问题提出2500多条建议。ISO定于1995年9月发射。俄罗斯批准建立低地轨道卫星系统将建立一个由36颗小卫星组成的低地轨道星座,进行电视图像传输。马来西亚第一颗国家卫星Measat将于1995年升空它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是休斯公司造的HS-376型卫星,重量不到1400千克,能为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南部提供电信和直播电视业务。美商业部第一次将出口许可证发给用俄罗斯火箭发射的美国卫星该星是美国基尔特兰空军基地菲…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总技术负责人,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和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可以说,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为此,记者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人类最近的一个天体。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后,月球就成了航天探测的重点对象和航天员拜访的第一个地外星球。 地月系中的月球 在太阳系9大行星中,除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具体分布是地球1颗、火星2颗,木星17星,土星23颗,天王星15颗,海王星8颗,冥王星1颗。据最新消息,近期科学家又发现了木星和土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科学家新近研制成功的信使号小型低轨道通信卫星居世界领先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低轨道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通信手段。美、法、德、英等国公司都在研制,但只有俄罗斯制造的信使号卫星系统进入了实用阶段。由俄罗斯莫尔萨特公司制成的两颗信使号卫星已在太空运行了4个月。只需借助于微型天线和手提式地面接收发射器,便能通过信使号卫  相似文献   

7.
阿根廷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M·吉勒莫·赫克托·马罗塔在接见法国《航空与宇宙》周刊记者时说,阿根廷已研究了两颗静止卫星和分布全国约300座地面站的一项国家通信卫星——阿根廷卫星(Argensat)—计划。他是制定该计划的负责人。这项计划列入该委员会的五年空间计划(1983—88年)范围内。阿根廷准备向国外购买两颗卫星,每颗有24台转发器。卫星能中继一个彩色电视节目,并同时传输24,000条话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先驱者5号卫星自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运用卫星探测器来研究探索太阳的内部和外部情况。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先驱者5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卫星,重量43千克,结构由直径0.66米的球体外加四个边长1.4米的太阳帆板组成。它于1960年3月11日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地球与金星之间太阳耀斑对磁场的影响。它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行星际探测的飞行器,首次验证了行星际磁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1998年11月22日,一枚德尔他-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起飞,把一颗名叫Bonum-1的电视广播卫星送上太空。这颗卫星的发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是第一颗由其他国家制造并发射的俄罗斯卫星,也是第一颗由私营公司投资、拥有和经营的俄罗斯卫星,它...  相似文献   

10.
<正>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使国防科技取得了新的突破。40年过去了,今天中国已有数十颗遥感卫星在太空中遨游,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谱写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史诗。回顾中国返回式航天器发展史,就不能不提到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这一高尖技术何以能在基础差且动荡时期一举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中国发展返回式卫星的历史性决策,是政治家在科学家的参与和支持下做出的,由科学导向需求而牵引了航天能  相似文献   

11.
日本已发射三颗广播卫星——一颗实验广播卫星(BS)和两颗实用广播卫星(BS-2a 和 BS-2b)。本文介绍 BS 和 BS-2a 的主要故障及其对策。一、实验广播卫星(BS)BS 是世界上第二颗实验广播卫星,是日本第一颗采用三轴零动量控制的卫星,也是日本的第一颗广播卫星。该星于1978年4月8日发射,4月26日进入东经110度  相似文献   

12.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同阿根廷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签订了用“猎鹰”9火箭为阿方进行两次发射的协议。发射将在2012年~2013年间进行,有效载荷分别是“合成孔径雷达观测与通信卫星”1A和1B。这两颗对地监测卫星装有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仪器,将加入到意大利的X波段“地中海天宇”卫星(共4颗,已发射3颗)的行列,构成“意阿应急管理卫星系统”星座。  相似文献   

13.
非洲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升空□□1998年4月28日,价值1.58亿美元的尼罗河卫星-101(Nilesat-101)由一枚阿里安-4火箭从库鲁发射成功。这是非洲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与它同时发射的还有一颗由休斯空间与通信公司制造的日本BSAT-1b电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从1985年开始研制第二代实用广播卫星-3 A 和3 B,预定1988年用 H-1火箭发射。为了消除第一颖实验广播卫星 BS-1上出现的行波管故障(系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和1984年2月第一颗实用广播卫星BS-2 A 发生的故障(三个行波管是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制造的)的情况,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委托芝浦和日本电气公司研制自己的行波管,现已研制成功。行波管功率为150—200瓦,寿命7年。宇宙开发事业团宣  相似文献   

15.
参考图片     
1996年3月27日,当Hyakutake彗星穿越距地球16000千米上空时,德国的伦琴卫星(Rosat)探测到了来自这颗彗星的强大的X射线信号。美航宇局的科学家们称,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第一次探测到的来自彗星的X射线信号。通过转换,把这些X射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金兑 《太空探索》2001,(9):30-31
长征三号甲是在长征三号火箭的基础上,为发射新型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成功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4吨,而长征三号甲火箭可达2.5吨,而且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 1994年2月8日,第一枚长征三号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举发射成功。它将一颗实践四号空  相似文献   

17.
航天简讯     
阿斯特拉-1E直播卫星将为西欧提供100个电视频道阿斯特拉-1E(Astra-1E)卫星是设在卢森堡的欧洲卫星协会拥有的4颗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中的第一颗,1995年10月18日由阿里安-42L火箭成功地送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重3000kg,是美国休斯公...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4日上午,中国返回式卫星FSW-2-3经过15天的轨道运行后,按预定计划在四川中部遂宁地区安全着陆。这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第17次飞行,也是新型返回式卫星的第3次飞行。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新型返回式卫星是在gq年代初研制成功的,迄今已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3颗。该星采用了新研制成功的遥感设备,使一次飞行获取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返回式卫星技术本身也有很大提高。在完成对地观测主任务的同时,还以搭载形式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正前言自6O年代后期,我们在国防科工委、中国航天总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  相似文献   

19.
1990年9月底,400位各国专家在巴黎就“电视直播和广播卫星的地位”一题进行了讨论。目前,欧洲直播卫星情况是,西德有两颗(失败一颗),英国有两颗,卢森堡有两颗(第一颗也发生故障),瑞典有一颗,法国有两颗(第一颗出现故障),欧空局奥林匹斯卫星上有3个直播电视频道,西班牙计划于1991年10月发射有直播电视频道的西班牙卫星,意大利也在准备发射自己的3颗直播卫星。另外,欧洲通信卫星组织正拟定研制一  相似文献   

20.
从苏联发射卫星开始,东德的洛伊施特累利次天文台就对卫星进行观测。1969年10月14日发射的第一颗“国际宇宙”卫星上,安装了东德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制的仪器,这种仪器用于研究太阳短波辐射。后来,东德科学家为“国际宇宙—4、6、7、11、16卫星”研制了光度计、电子和电源部件、无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