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间接瞄准火炮系统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军地面部队的装备在这几年有很大的变革,当然最重要的是整合信息数字科技,另外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轻装化,以较高的战略机动性来应付区域形态战争。以美国陆军为例子,近年购买2131辆“斯特赖克”(Stryker)8&;#215;8轮式装甲车,用于编成6个“斯特赖克”战斗旅.构成美国陆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研发中的未来战斗系统(FCS)计划,整体重量更是较现役主战装备大幅降低,新型高科技坦克战斗重量只有24吨,将近只有M1A2的1/3而已,而新型步兵战斗车的重量约20吨,也比M2/M3减少了1/3。  相似文献   

2.
一场激烈的对抗演习正在进行之中。我军坦克和步兵战车向“敌人”发起猛攻,并迅速在其阵地中撕开一个“缺口”。随即,我后续部队利用突破口进入战斗,向“敌人”纵深阵地进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突然在纵深阵地前起爆了临时反坦克壕,我坦克和步兵战斗队形前进受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发现美军的一种战力。美军通过这场战争再度翻新了高科技战争的涵义。战争开打前。美军不仅在陆、海、空三军传统武器方面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资通领域拥有强大的与不对称的优势,这项优势大幅扩大了伊拉克部队与美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使得以逸代劳的伊拉克部队处于被动挨打,地面战斗仅历时21天便告结束。美军的伤亡轻微,仅有114名美军在战斗中阵亡。以这样轻微的伤亡赢得胜利,军事专家们没有预料。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个典型的高科技战争。这场战争充分印证了军事资通科技的巨大价值,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军方目前莫不在这方面积极努力。当然,台湾地区也不自外于这个潮流.这几年军方在资通领域投入庞大的经费和人力。耗费经年的“博胜案”已经成为三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台湾全球防卫杂志社有限公司与思科公司合作举办本次的研讨会。会上邀请了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和思科公司多位专家与会并发表谈话。  相似文献   

4.
炮兵历来皆为战场上最大杀伤的制造者,然而在冷战结束后,炮兵的价值却遭到不少质疑。沉重的火炮是快速部署时的累赘.相形之下各种精密制导武器则独领风骚,部分人士甚至认为.未来的火力系统中己无炮兵的置喙余地。2002年美国取消了“十字军”(Crusader)自行火炮.炮兵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在阿富汗山区的战斗中,火力支援仅来自于空射武器与步兵所属的迫炮。完全没有炮兵参与。  相似文献   

5.
陈庄战斗     
陈庄战斗是1939年9月,120师由冀中返回晋察冀边区的第一次战斗,也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山地歼灭战。此次战斗,120师以相当5个团的兵力及晋察冀4分区独立第5团,在120师及晋察冀军区首长的共同指挥下,全歼日军独立第8混成旅团第31大队,计1200余人,给予了进犯栽边区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陆军的M1A1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斗车曾经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击的高速公路上,陆上自卫队伊拉克复兴支援部队正式向北开拔。在“自由伊拉克”作战正式宣告结束8个月后,日本自卫队终于进驻随时可能爆发战斗的外国地域。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算机支持的指挥与管制,通信,情报和监侦体系(C^4ISR)已重塑现代战斗的形式,虽然局限于诸如频宽不足,通信受阻,架构过于松散和发展新应用时间过长等缺陷,但是美国三军全方位联合立体战斗已在最近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事成型,可以说美国军队的转型(Transformation)已见成效,最具体的展  相似文献   

8.
大宇的遗腹子 当时在2005年阿布扎比防务展的现场,笔者与KNIFV步兵战斗装甲车的总承包商——斗山集团(Doosan Infracore)的工作人员进行一番交谈,从中了解到关于该车研发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9.
步兵具有无与伦比的作战弹性,而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和其他兵种相比之下,步兵仅需最低限度的补给便能够在极端恶劣的天候和崎岖地形中持续作战,并且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敌侧翼及防线后方进行渗透和奇袭。在攻势作战中,训练有素的步兵特遣队能于攻击发起前先行渗入敌后进行侦搜,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情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合大部队的行动发起在敌后方进行交通线破坏或摧毁敌指管通情的重要据点;而在防守作战中,步兵部队更可以利用地形特性,配合伪装和欺敌佯动,再加连打带跑的游击战术运用,以小吃大,迟滞敌军攻击势头,削弱其部队士气,以争取时间纵深,形成对己有利的作战态势。  相似文献   

10.
欧洲导弹集团宣布其于5月18和19日成功进行了两次紫苑导弹试射,以验证其效能。两次试射部是在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航母上进行。两次试射中的一次采用自控模式,另一次则采用战斗系统控制模式。采用自控模式试射的目的是测试SAAM/IT系统搜索、识别和拦截掠海攻击导弹的能力。采用战斗系统控制模式试射的目的是演示战斗管理系统锁定威胁并指派SAAM/IT系统对其进行拦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海湾地区的地面战争是第一场直接利用空间系统支援所进行的地面战争。在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迅速取胜的战争中,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面战斗开始前,卫星提供了各种定位导航和气象信息,帮助多国部队进行空中攻击,削弱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13.
《大海盗》算是一款相当特殊类型的游戏,游戏当中有惊险刺激的海上战斗、街道城镇中的动作战斗、还有船舰间的肉搏战斗,有多种类型的动作、战略游戏混合在一起,让这款美式风格的冒险策略游戏,增加更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台湾陆军拥有各型装甲车辆1500多辆,包括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弹药输送车、装甲指挥与侦察车、装甲抢救车、装甲架桥车和战斗工程车等,海军陆战队拥有两栖输送车、装甲登陆车和两栖突击车等。这些车辆大部分是外购的,小部分由中山科学研究院、兵工厂或借助民间科研单位自行研制。  相似文献   

15.
敬告读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地面部队的各型装甲战斗车辆,无论在其火力与装甲厚度上都并不较其对手的法、英与俄军优越,但却仍能在地面战斗中取得优势,除了大胆与正确的战术作为之外,另一项扭转德军在反装甲武器上劣势的,便是将原本做为防空设计的88毫米口径Flak 18高射炮转用在反装甲作战之上,而这种传奇武器的出现,早期却有着多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以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轻武器。因其外形和结构酷似步枪或机枪,故人们也常称其为“榴弹枪”或“榴弹机枪”,也有的与迫击炮相似,又称“掷弹筒”。在实战中,榴弹发射器主要用于填补手榴弹的最大射程和迫击炮最小射程之间的火力空白区。它是提高步兵分队面杀伤火力密度、增大火力控制地带、迅速而直接地提供火力压制和支援、提高步兵与多种目标作战能力的一种利器,有“步兵火炮”之美誉。目前,除步兵使用外,自动榴弹发射器还装在攻击直升机、海军江河巡逻艇、陆战队两栖运兵车和装甲战车上,是攻击和压制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以及自卫的有效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28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陆军的FCS计划由于经费无限膨胀,以及相关的53项技术有52项并未成熟,因此整个计划可能面临取消的危机,说实在的,笔者接到这消息时也楞了一下,虽然曾经听过FCS,Futuie Combat System计划,但不太常看到相关资料,依稀记得是美国下一世代装甲战斗车辆计划,与Stiykei装甲车为基础的多用途战斗车辆族系有密切关系;而且Stiykei装甲车已经投入伊拉克进行战场测试,相关技术已经开始验证,怎么又有一堆技术成熟要取消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军事革命不仅给军队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军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美军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数字化坦克装甲车辆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新型二代坦克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以59-2坦克为典型代表的59中型坦克改进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155毫米口径的大炮系统,以将其作为21世纪战场上的主战武器。但是由于各国的技术基础,设计,研制和生产能力各不相同,因而所发展的155毫米大炮也都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155神秘米大炮的优点尤其突出,是炮兵机动作战的骨干力量,通常协同机械化步兵,坦克和其它兵种作战,也可独立执行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20.
众所瞩目的美伊大战终于爆发,美军在波斯湾地区集结了大批部队和武器装备,使第二次海湾战争成为本世纪的第一场硬仗。在这场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的的战争中,一般军事观察家认为硬碰硬的地面攻坚战斗异常猛烈,伊军装甲部队最精锐的T-72坦克将再度负担抵御美、英先进坦克的重任,但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显示这款坦克与10余年前一样依旧难逃痛宰的命运。不过,T-72这款坦克在这10余年中的发展却十分活跃,各种改进型纷纷出现,不妨碍让我们看看T-72的最新研发近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