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组由日本和美国联合组成的物理学家,经过两年研究,发现了中微子有质量和能够震动的证据。 中微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科学家一直以为它没有质量。它极难被侦察,研究者利用一个装满 5万吨净化水的大水缸,观察那些在穿透地球时通过水缸的中微子。中微子是以电子、介子和中子形态出现的。研究者发现,“电子-中微子”的数目相当稳定,但“介子-中微子”的数目却明显较少。这发现证明,一部分的“介子-中微子”消失后,会转变成另一个状态,如中微子。科学家的证据是一些中微子在穿透物质时发生震动。根据物理学理论,任何会震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是否存在着某种超乎常规的物质或能量 ?这种超常的物质或能量是否就是许多“超自然”现象的制造者 ?大量的“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似乎在深刻地印证着超常物质或能量的存在。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若隐若现的超常物质或能量,也许就在我们的面前甚至体内,而且,它是一种已知的物质。  研究表明,这种神奇物质很可能就是具有独特性质、介于实物粒子和场之间的被称为“电子偶素”的由正负电子对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实体结构的体系。那么,由正负电子对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体系的存在是可能的吗 ?它具有哪些奇异性质 ? 回答是…  相似文献   

3.
纪舟 《飞碟探索》2013,(4):55-55
在2002年,诺贝尔基金会把物理学奖颁发给雷蒙德·戴维斯与小柴昌俊,当时他们可供赞颂的贡献很多。戴维斯因侦测到太阳中微子而成名,小柴昌俊则发现了1987年超新星爆发所释放出来的中微子,这些成果是实验上的精彩杰作。不过,诺贝尔基金会特别表彰的是,雷蒙德·戴维斯与小柴昌俊为世人建立了一门全新的科学:中微子天文学。  相似文献   

4.
5.真空能真空能是一种存在于空间中的背景能量,即使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依然存在。真空能量导致了多数基本力的存在。它的效应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实验中观测到,例如光的自发放射、伽马辐射、卡西米尔效应、范德瓦耳斯尔力、兰姆位移等等。另外它也被认为与物理宇宙学中的宇宙常数项有关。这里,另一个名词大家有必要了解:零点能量。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种形态: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们虽然同属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但因其极难探测,成为物理学界的“宇宙幽灵”。中微子的质量极其微小,几乎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但其总量又异常巨大,据说甚至比全部显物质量的总和还要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中微子探测的隐蔽环境载体运动状态确定方法.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恒星发光、核反应堆发电等物理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利用中微子传输信号的优势在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行进路径上的天体.中微子信号源可作为导航信标,为隐蔽环境中的载体提供定姿和定位信息.分别设计了基于太阳等天然中微子信标的姿态确定方法和基于核电站等人造中微子信标的导航定位方法,上述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传统天文导航(CN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信号拒止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从物理学上来看,宇宙广袤而浩瀚,只是这样无垠的宇宙究竟有多少个 ?只有一个吗 ?那么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 ?还有,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形成的呢 ?所有的这些依旧还是个谜,裹在它们脸上神秘的面纱到了今天,还是没有被我们揭下。   现代科学所理解的宇宙是在大约 200亿年前诞生的,从此一个拥有超大能量的“时空”出现了,接着,它就迅速地膨胀起来,最后,形成了广袤的宇宙。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这个超大能量的时空出现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它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  相似文献   

8.
晓东 《飞碟探索》2011,(5):45-45
6.中微子 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实际上是无质量的基本粒子,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数千米的铅。这些幽灵般的粒子来自于恒星内部的燃烧,包括壮年恒星以及死亡恒星的超新星爆炸。中微子探测器被深埋在地下以及海洋中,或者置于大块的冰中,冰块是被称为冰立方的中微子探测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宇宙?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地球和其他一切天体。所以,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先从地球开始的,然后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从银河系扩展到星系,从星系扩展到星系团……等等。宇宙是如此之大,包括上千亿个星系,但人类可以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10.
李墨林 《飞碟探索》2009,(10):52-53
本文所阐述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膨胀模式。相信读者在看完之后,会对宇宙产生一种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说明,由于中微子在本文中唱主角,所以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它的身世与特点,以便加深我们对它的整体印像。  相似文献   

11.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意大利出生的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这两项成果中的一项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在“探测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迎来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另一项是贾科尼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为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捕捉来自宇宙的中微子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曾经说过:“在世的人们即已看到中微子假说的胜利,也许永远不能…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为创造一种被称为夸克物质的超致密材料而努力奋斗。那么,什么是夸克呢?夸克,即理论上设想的带电核粒子,是已知的粒子如质子和中子等的基本构成部分。物理学家们试图借助各种高效能量,来打碎结合到一起的粒子。然而.或许存在一种更容易得到这种材料的方法,也许在太空中就存在夸克物质的巨大星体。  相似文献   

13.
陈丹 《太空探索》2006,(4):56-61
从太阳系到深远的太空,尖端天文学究竟以探索什么为目标呢?在天文学领域里,过去对地外生命的探讨并不是很积极,但目前尖端天文学则开始努力搜索“第二个地球”。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甚至我们连直接观测巨行星都尚未成功。如同我们尽管认为太阳系外有“第二地球”却未发现一样,这些“应该有,但是无法全面观测和解释的天体现象”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清楚,天文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仍为数众多。例如我们观测到“宇宙膨胀的速度比以前快”,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必须有“使膨胀速度加快的能量”,但是能量的原形是什么?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在这篇系列连载中我们特别列出几个有趣的题目,介绍它们的现状,以及那些向解开这些谜团挑战的计划。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在“一种简明的阐释”(见《飞碟探索》1995年第4期)一文中把原子和太阳看成是相似的东西.原子有原子核壳层及电子壳层,太阳也有类似的“核壳层”及与原子电子壳层相似的行垦壳层.它们两者的壳层都是物质在阴阳互变中导致空间能量密度产生变化而产生的空间能量密度波.重原子核内部空间能量密度高,所以重原子核向外发射粒子或裂变时会放出能量.太阳内部空间的能量密度也较高,所以太阳气体从中心流出表面时也会放出能量,这是太阳能的本质.所以太阳能不是氢核聚变能.这就是中微子失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为对立的统一。大到宇宙世界,它的组成就是明物质和暗物质,明能量和暗能量:小到原子世界,它的组成就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同样,万事万物皆有它自己的兴和衰,生和死。这样一看.我们就可以坦然地面对我们自身,面对我们的栖息之地——地球。  相似文献   

16.
3 空间天文观测□□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大爆炸的能量是什么?在黑洞的边缘,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是让宇宙膨胀的暗能量?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高水平的空间天文观测。3.1 引力探测器-B 引力探测器-B于2004年4月20日发射,基本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17.
宇宙探索     
现如今,宇宙探索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什么超新星、暗物质、中微子、黑洞、引力波、反物质、暗能量……令人眼花缭乱。本系列文章让人们跳出太阳系,对如此宇宙奥秘先睹为快。迄今,人类对太阳系外宇宙进行探测的手段,还只有望远镜。因此,本系列文章以各类望远镜为藤本,顺藤摸瓜、繁而不乱地去见识种种宇宙奥秘。作为铺垫,先对宇宙探索技术的发展、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最基础的物理概念作精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据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了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逐步减少,温度及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将随之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中.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宇宙射线?天文学家确认宇宙射线是来自于宇宙中的一种具有相当大能量的粒子流,它不同于由光子组成电磁射线,而它是由亚原子组成,亚原子是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像是质子、原子核或电子一样。大部分宇宙线是由单纯的质子构成的,还有一小部分是由氦原子核构成的,另外极少一部分是重元素构成的。因为宇宙射线具有质量高速粒子流,所以也同样具有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太阳壮观     
李良 《太空探索》2001,(8):21-22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太空之星了。太阳和任何恒星一样,是个炽热的发光气体球,这团“天火”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能量源泉。自古以来,人们就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它的结构如何?由于阳光太耀眼了,仅用肉眼根本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