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11):28-29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 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一系列训练后,他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医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医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特种医学学科、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从学科创建至今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但航天医学发展的历史却可追溯到50年代末,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为航天医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已获圆满成功,首飞航天员也已安全、健康地重返地球,航天医学专家们与航天员一同经受住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考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航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的关键就在于航天员能否上天,而航天员的生活与训练又是绝对不能受到外界干扰的。因此,中国的航天员始终是一个隐晦的话题,他们的头上笼罩着神秘的光环。随着神舟飞船第四次发射的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也进入了倒计时,那么中国的航天员现在都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是如何选拔、训练与生活的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披露——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杨利伟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世界,中华民族终于圆了千年的飞天梦。本光盘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监制下完成的,包括从决策到研制过程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信息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同时收录了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自拍的精彩录像以及对地  相似文献   

6.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也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10 月15日清晨5时20分,随着航天员杨利伟一声洪亮的报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便注定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时序。“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一声令下,杨利伟麻利地登车奔向7千米外的发射塔架。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进入为新一轮高潮积蓄力量的"潜伏期"2011年4月12日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也是美国航天飞机首飞成功30周年。尽管50年来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国外载人航天仍面临各种困境,正处在各种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美国终止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退役航天飞机,预  相似文献   

8.
正俄罗斯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系统的建立,与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标志性的首飞是分不开的。加加林的首飞也奠定了载人航天飞行纪元的开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俄罗斯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系统确保了多个载人计划的高效实施。目前,该系统已成为航天探索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关键要素,离开这一系统的支持,载人飞行将是寸步难行。事实上,航天员训练中心建立之日与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时刻之一—尤里·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仅仅相隔了1年多。为实现人类的首次航天飞行,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中心,其任务就是选拔预备航天员,并训练他们  相似文献   

9.
孙立华 《飞碟探索》2008,(10):10-11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2003年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900余人次进入太空。由此不难看出,21世纪初将掀起载人航天的热潮,航天员正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这些候选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前,至少需要4年的大学学习,还要接受飞行和科学教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开始,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招募"不单单从飞行员当中选拔,还要面向社会的相关领域进行选拔,比如相关工业部门和科研院所、大学。不单单选拔男性航天员,还有女性航天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然而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呢?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又是经过怎样的特殊训练被培养出来的呢?日前,记者有幸进入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零距离感受了中国航天员的训练生活——  相似文献   

12.
高歌 《太空探索》2004,(2):12-15
神箭刺蓝天、神舟游太空。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炎黄子孙从此步入裁人航天新时代的时候.人们无不对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感到好奇:这种威力无比、拿誉世界的运载火箭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14.
人物资料: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龙江县人,1985年6月入伍,1989年毕业于空军第5飞行学院,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战斗机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9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航天员。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七飞行学院,曾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9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10日清晨.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6月12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图为在北京的宇航培训基地,航天员着舱外航天服在模拟失策训练水槽进行出舱活动任务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中华飞天梦     
庾晋 《飞碟探索》2004,(1):21-23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太空俱乐部将写下中国人的名字。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并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神舟5”号飞船“神舟5”…  相似文献   

18.
萧豪 《国际太空》2006,(12):35-35
2006年11月7日,印度约80名顶级科学家投票,一致支持印度2014年将航天员送入太空、2020年实现印度人登月的梦想。如果计划顺利实施,印度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中国之后又一个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晓月 《国际太空》2007,(7):35-35
2007年5月21日,第16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做学术报告时说,经过载人航天的实践与发展,中国航天医学工程已逐步形成一套系统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方法,现已取得六项重要进展。这六大进展分别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图文并茂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共分7卷,包括总体卷《梦圆天路——纵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卷《飞天英雄——追踪航天员飞天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