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涛  山秀明  陈鲸 《宇航学报》2013,34(8):1100-1105
为了解决常规雷达搜索屏拦截空间目标概率不高的问题,利用空间目标过境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提出一种高拦截率的无缝搜索方法。当搜索屏经度覆盖范围大于等于目标重访经度差时,目标过境将至少被搜索屏拦截1次。利用这个特征,通过优化相控阵雷达法线仰角和搜索波位的驻留时间改变搜索屏的空间和能量分布,使各个轨道高度处的搜索经度覆盖范围等于目标的重访经度差,从而在最小时间资源开销的条件下实现了空间目标高概率拦截搜索。仿真结果表明,在时间资源开销相同的条件下,提出的无缝搜索方法与常规搜索方法相比,可将空间目标平均拦截率由90.93%提升至99.94%。研究对于提升空间目标监视雷达搜索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EWR)和多功能地基相控阵雷达(GBR)进行目标交接时,GBR应在多大范围内,采取何种信号形式搜索捕获目标的现实问题,建立GBR目标交接搜索景幅优化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模拟求解,并从目标交接距离、目标飞行方向、目标指示精度等3个方面分析其对GBR搜索景幅的影响。首次将蒙特卡洛方法用于反导预警雷达目标交接,有效提高了反导作战任务规划效率和雷达搜索效能。计算结果表明:GBR搜索景幅大小与目标交接距离成正比,与指示精度和目标飞行方向有无先验信息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回波信号相参积累时存在的跨距离门和多普勒扩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搜索补偿的相参积累算法。算法在距离走动补偿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加速度和加加速度的变化区间,同时对目标加速度和加加速度估计值进行搜索,并利用多尺度搜索的方法,解决搜索尺度和搜索计算量之间的矛盾,完成相参积累。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解决目标长时间积累过程中存在的跨距离门和多普勒扩展问题,抑制噪声并提高增益,积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积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相控阵导引头在中末制导交班时搜索效率,对空域搜索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末制导交班的误差源,根据目标指示误差设计了圆形7波位、矩形9波位和矩形25波位三种空域搜索策略。考虑回波遮挡和目标雷达反射截面(RCS)起伏效应,采用复合制导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对三种空域搜索策略进行了全弹道性能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三种搜索策略中,少波位搜索策略的覆盖范围小于多波位搜索策略,但搜索时间长度小,因中末制导交班的空域搜索时间有限,综合考虑认为少波位搜索策略的搜索效率较多波位更高;圆形7波位策略较矩形9波位能在相同时间内搜索内更多的圈数,故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王博  许丹  吴京  安玮 《宇航学报》2010,31(5):1421-1426
针对静态区域搜索调度和无调度的顺序搜索难以适应低轨星座跟踪传 感器所关注的高速运动目标和复杂空间环境引起的不确定观测问题,基于搜索区域动态更新 ,提出全局信息增益准则下动态区域搜索调度方法;并引入非二元观测模型,提出观测数据 不确定条件下搜索调度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对目标高速运动和观测数据不确定情 况的目标捕获性能更优,尤其是传感器单帧检测概率较低情况。
  相似文献   

6.
地基探测系统受站点布局限制,难以实现全轨道空间的目标探测与跟踪。为对高价值航天器邻域空间目标进行全时探测与跟踪,提出基于伴随微纳卫星的小型化相控阵雷达技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雷达对大范围空间目标搜索与精细跟踪的性能,并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与功耗等因素,最终选择C波段作为雷达工作频段。详细阐述小型化相控阵雷达的系统设计、目标搜索与跟踪的信号处理方法、测距与测角误差分析等。仿真分析证明,该小型化相控阵雷达能对25 km范围内、40°×40°的三维空间进行目标搜索,实现0.4 m的测距精度与0.03°的测角精度,满足空间目标大范围搜索与跟踪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无人机可见光载荷实现地面运动目标的搜索是获取地面运动目标信息的重要技术.为实现在探测器运动的条件下实现运动目标的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视差的运动目标搜索方法.首先采用相位相关法配准寻找主平面,实现对运动图像的全局运动补偿,然后采用光流法对残差图像进行视差滤除.全局运动补偿可以有效补偿主平面的运动,视差滤除通过多视角理论,去除视差景物在搜索系统中形成的虚警.实验表明,该方法利用可见光载荷系统,通过对移动探测器的运动补偿和视差的滤除,能够很好地实现地面运动目标的搜索,提高地面运动目标信息获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末制导雷达一次捕捉最小角度搜索范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姜永华  翟龙军 《宇航学报》2011,32(3):599-603
为了减少对方进行电子对抗的机会,要求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保证一次捕获概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小角度搜索范围。为此,提出了一次捕捉概率为1的最小角度搜索范围模型。模型中,用圆分布表示目标指示误差和目标机动误差,用矩形分布表示自控终点散布误差。首先证明了末制导雷达开机位置与最小角度搜索范围之间存在的几个性质,进而利用解析方法推导了最小角度搜索范围表达式。分别以末制导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和导弹被发现距离为可变参数,对高亚声速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最小角度搜索范围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最小角度搜索范围不超过36.5°,小于某些反舰导弹的最小角度搜索范围。
  相似文献   

9.
图像制导导弹的先期导引与搜索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海 《宇航学报》1999,20(4):83-88
只有当目标位于图像导引头的瞬时视场之中时,才有可能识别并捕获目标,但由于图像导引头通常只有较小的瞬时视场,这并不容易做到。为增大目标捕获概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范围较大的搜索规律,以及一种测量参数少、所需设备简单、隐蔽性好的先期导引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获得了利用考虑到雷达探测过程随机特性的合成孔径雷达来确定固定目标搜索区有效宽度的解析式,文章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该有效宽度小于搜索区宽度。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讨论了干扰对复合制导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提出在指令修正或目标探测通道遇到干扰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提高主动导引头目标截获能力的改进措施:增加导弹回波接收通道或采用指令天线散焦发射指令 导引头搜索,并简要分析、估算了在目标机动条件下,指令发射天线的散焦程度和导引头应搜索的角度范围.  相似文献   

12.
夏猛  杨小牛 《宇航学报》2012,33(1):100-106
在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双卫星、双工作频率实现地面快速运动目标检测、成像和参数估计的方法。利用广义二阶Keystone变换对提取出的运动目标进行距离徙动校正,针对快速运动目标的多普勒模糊问题,使用修正的离散调频傅立叶变换结合最小波形熵搜索完成目标多普勒参数估计后,利用数值搜索的方法对不同工作频率下的速度集合进行交集求解得到目标真实速度值,并给出了一种运算量较小的快速搜索算法。最后,计算机仿真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海上战场态势预报,应用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跟踪理论,对某型导弹控制系统和搜索雷达天线随动系统进行改进,使此二系统处于次优工作状态.应用同相控制,改善导弹控制规律,扩展雷达搜索范围,提高搜索精度,确保雷达以概率1搜索目标.据此可简化导弹发射程序.发射导弹的程序简单,则易于实现发射过程自动化.发射导弹过程不计算目标机动运动,侧风、温度,湿度,陀螺漂移等干扰的影响.本文对探索导弹新的控制和导引规律以及全方位发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机载相控阵雷达的生存能力,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雷达搜索方法。分析了影响雷达搜索性能的各个参数,将波束宽度、驻留时间和发射平均功率作为优化参数,将最小化能量消耗函数、最小化估计检测概率与期望检测概率的2范数作为目标,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雷达搜索模型进行优化。从最后Pareto解集中选取使两个目标函数乘积最小的解作为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与基于最大检测概率、最大起始跟踪距离的搜索方法相比,在具有较好检测性能的前提下,消耗较少的能量,具有较好的射频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标搜索指示雷达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若仅从测量干扰对它的某些战术技术指标的影响大小来度量其干扰能力,不太能说明问题。本文从完成搜索雷达在导弹武器系统中作战任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用搜索雷达抗干扰品质因数Qajs来衡量自身在干扰环境下抗干扰能力的观点,具体介绍了Qajs的估算方法及提高Qajs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6.
据《国防技术》一九八○年七月报导:目标自行搜索防空导弹的计划是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投资和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管理。SIAM 是目标自行搜索防空导弹的缩写。该计划的目的是要为小型战术导弹研制一种具有两种工作方式攻击的、自行搜索和跟踪目标的导引头。该导弹可由陆地、舰艇和潜艇发射,用来攻击固定翼飞机和直升飞机。导引头有雷达和红外制导两种形式,红外制导专用于末制导。在首次发射试验时,一枚 SIAM 导弹攻击一架距离为33米,在450米高度悬停的空中无  相似文献   

17.
概述红外面源诱饵的辐射性能特征,详细分析红外面源诱饵对红外非成像导弹、成像导弹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干扰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外面源诱饵通过模拟飞机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辐射光谱和空间散布特征,并采用连续投放的战术使用方式,可有效干扰利用目标辐射强度、辐射光谱和运动特征进行干扰鉴别的红外非成像导弹以及利用目标图像灰度、大小特征进行干扰鉴别的红外成像导弹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月球车全局路径规划中的A*算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松  贾阳 《航天器工程》2010,19(4):80-85
考虑月球车全局路径规划的应用要求,针对传统A*算法搜索速度慢和返回路径不够优化的缺点,对算法流程进行改进,减少其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提高其搜索速度,并对返回路径进行优化,有效地缩短了路径。对于存在凹形障碍的地图,采用后退一尝试的方法解决规划失败的问题,并在一次搜索的基础上使用二次搜索策略来实现规划路径的优化,使之绕过凹形障碍趋向目标,从而达到输出最短路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星际小推力转移任务发射机会的快速搜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推力与借力飞行技术可为星际探测任务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转移方案。现针对此类探测任务的发射机会搜索问题,基于Shape-Based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目标星体的状态约束,建立起初始飞行角与转移时间之间单调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了可行性轨道的快速解算;然后,综合考虑任务及轨道动力学约束条件,给出了搜索参数的合理搜索域。与传统搜索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降低了搜索维数,减少了搜索空间,提高了计算效率。最后,以近地小行星1627Ivar为例,搜索了其在2010~2016年采用火星借力进行探测的发射机会,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针对运动目标的飞行器航迹搜索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鉴于目前大部份的航迹规划方法研究都局限于静止目标,提出了一种针对运动目标的飞行器航迹规划方法。该算法借鉴自学习实时A*搜索的思想,将飞行器的运动与航迹搜索结合在一起,可以对目标的每一步移动实时作出反映。通过在限定的时间内扩大寻优范围,该算法不但可以满足实时在线应用的要求,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可行区域,并使生成的航迹更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地处理各种航迹约束,实时地生成满意的三维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