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的文明层次赵荣生当UFO现象使人类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1969年7月人类宇宙飞船的登月,标志着人类文明向地外伸延、扩展的起点;意味着人类去地外认识未知世界的必然性。那么,是否有制造超光速飞行器的地外智慧生物去他们的地外,认识他们的未知世...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纳米时代”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1纳米 =10- 9米。纳米技术是在 0. 1纳米~ 100纳米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它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制造技术、纳米显微技术以及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  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于、分子级的纳米层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专家…  相似文献   

3.
刘岩 《飞碟探索》2011,(11):42-43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物理学家尼古拉依·卡尔达舍夫将人类的文明进程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文明就是可以在自己居住的星球自由活动的文明,人类到20世纪40年代大型客机问世后就达到了这个文明层次。第二类文明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星系内自由旅行的文明,人类在20世纪70年代登陆月球,但是,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尚无力涉足。  相似文献   

4.
飞出地球、步入宇宙空间是人类早已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国在远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俄罗斯的航天技术理论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曾预言: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上!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没有思维来得那样快捷,但在1957年,人类终于将自己的第一个人造天...  相似文献   

5.
<正>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类的深空探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除了推进技术由于化学火箭发动机比冲的限制没有明显的性能提高外,航天工程在测控与数据传输、传感器、制导控制精度、能源系统、有效载荷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这一时期开始到现在,人类深空探测从深度到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拓展,使得人类对自己所居住的太阳系家园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残酷的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耗尽民力为自己建造工程浩大的陵墓。在埃及有金字塔,在印度有泰姬陵,在中国有地下宫陵。可是,把自己的墓建造在水下的并不多。墨西哥的水下金字塔据说是古代帝王的陵墓。而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两个暴君深恐自己死后尸体遭到仇敌的蹂躏,也把自己的墓建造在水下。一个就是吴王阖闾,他把自己的坟墓建造在太湖底,并且杀死了所有的工人,至今这座水下陵墓仍在太湖底中。另一个暴君是楚平王,他为了夺取儿媳为妻,杀死了太子师傅伍奢的全家,仅逃走了伍子胥一人。为了怕他报仇,楚平王在…  相似文献   

7.
解读人生     
古往今来,有许多思想者都探求过人生的意义。但是,由于人类对宇宙、时空及自身的认识仍然相当模糊,所以至今人们还不曾得出最终的答案。而现在,我们对自然界及自身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在下面我将对“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仰望长空,苍穹无限。宇宙间万事万物均由物质组成,有物必有形,那么宇宙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是很玄妙,其实只要知道物质占有空间就一定会有形状的简单道理,这个问题也就很自然了。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仅仅限于两眼所能看到的现象。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夜晚满天繁星闪烁,天明天黑往返相同,就好像头顶上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罩子。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在罩子顶上按固定的位子运行,风雨雷电是在天地之间形成。人类活动的大地是这罩子底下的平面,树木、动物以及人类,都是在大地…  相似文献   

9.
本书的推出对揭开人类之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在20世纪的人类不解之谜中,除了UFO、宇宙起源、黑洞、引力场等问题之外,最难以揭开的恐怕还有人类自身之谜。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似乎就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未来之路。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又难以解开的谜团,因为这一问题的揭开,并没有像对一个数学方程的求解那么简单,人类自身之谜的破译必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人类的未来之路到底在哪里,是在于忽显忽隐的UFO吗?是在于宇宙起源之谜的解开吗?是在于寻找地外类地星球吗?是在于地外文明对人类的援助…  相似文献   

10.
布兹&;#183;奥尔德林出生于1930年1月20日,被评价是一个态度明快,爽朗,精力充沛和有决心的人,他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及如何去达到这些目标。奥尔德林的父亲就是一位肯冒险的飞行员。他认识飞机之父莱特兄弟中的一个,跟美国火箭之父哥达德学习过。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是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目前,在人类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事物,有待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待于地球人类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解开其中的奥秘。而频繁出现在地球或陆地或海洋的不明飞行物,给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类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些常常出现在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它们从有史料文献记载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然而人们真正将它们投入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只是近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的研究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有限的。即使我们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尺度再大,周围的星系再多,宇宙仍是一个有限的组合。当然,有限的宇宙并不会使我们产生认识上穷尽的担心。因为,这样一种有限对于今天我们地球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仍是近似于无限的。同时,宇...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地球和我们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神秘的现象和未知的谜团。很多谜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找到了答案,也有许多的谜团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出现。其中的一个突出的谜团就是,人类数十年来看到的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当你遭遇不明飞行物体的时候,一种巨大的威慑力确实在笼罩着你。你会自感人类力量的渺小,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你可能面对的是另—种更为智慧的生物和星球,也可能面对的是未知的、强大的自然奇观。你确实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在惊慌失措之下,可能你会更相信超自然现象。从人类认识史上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深空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自古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太空、探索地球以外的物质,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目光越来越远;而探索更深更广的太空,则成为了现代人类航天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向。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的探测、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和行星际探测三大方面。深空探测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历史和现状,通过对太阳系内各主要行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积极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具有…  相似文献   

15.
刘念 《太空探索》2005,(5):32-33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轨道飞行一圈并返回地球,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那时到现在的40多年里,世界各国共有300多名航天员进入了太空,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一个新栏目——航天员相册,将按一定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世界各国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及成长经历,使读者对他们能有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1.1 为什么要航天□□同人类开发大陆、海洋和大气层一样,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地球生命进化的重要一步。航天飞行是探索和利用空间的手段,这是人类了解周围环境的需要,也是渴望了解未知事物的自然延伸。在探索和利用空间过程中,人类作为整体及个体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认识了空间和时间的特征,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远景,使人类能更全面地定义人类在世界中的作用。只要宇宙中存在其他智能形式,那怕他具有最渺茫的可能性,若不去探索关于这类生命形式的信息而等待他们来拜访我们,这对人类来说不是明智…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孤独,他们迫切地希望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同类,这是人类探索火星的根本出发点。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是如此脆弱,我们有必要在灭顶之灾来临前找到一个避难所,火星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选择,这也是深空探测的使命和责任。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先后发射  相似文献   

18.
白剑 《飞碟探索》2011,(2):36-38
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的先祖是谁?先祖们早期的发祥地在哪里?从人类拥有记忆并懂得追溯自己的历史开始,这个难解之谜就一直困扰着人类自己。自尊心驱使着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前赴后继地探索着这个人类最大的谜团。  相似文献   

19.
主编的话     
正金秋十月总是与空间科学联系最紧密,1957年10月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之后60年,借助空间平台,人类对太空和宇宙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自1958年起,也开始了自己的人造卫星事业。当年10月581组实体单位正式成立。其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先生担任第一任所长,开创了中国空间研究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高空大气物理研究室、第一个磁层物理研究室、第一个行星际物理研究室、第一个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主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从此,中国的空间科  相似文献   

20.
电子战的发生是人类技术文明进展在战争中的反映,是人类在电磁频谱应用上的一个特殊创举。人类最早系统地对电磁频谱进行认识与利用须从1861-1862年间马克斯威尔(Maxwell)从理论上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开始追溯,而后赫兹(Hertz)于1888年以实验确认了马克斯威尔理论的正确性,期间又经过法国布朗利(Branly)与英国的洛奇爵士(Lodge)等人对电磁波发射与接收设备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