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六日,苏联从拜克努尔宇宙发射场发射了一艘新型无人驾驶“联盟-T”运输飞船。它的轨道参数是:远地点232公里、近地点201公里、周期88.6分、倾角51.5°。该飞船通过变轨机动,于十九日与“礼炮一6”轨道站实现了遥控对接,从而形成了“礼炮-6-联盟-T”的集合体。其轨道为360/342公里、周期91.3分、倾角51.6°。尽管苏联就此运输飞船未透露出更多细节,但塔斯社声称,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1994,(5):6-8
1992年12月2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亚太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规定“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1994年7月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HS376型通信卫星送入远地点高度为42386公里,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轨道倾角27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3.
1986年5月21日,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了一艘新型的宇宙飞船——联盟 TM。飞船进入了近地点195公里、远地点224公里、周期88.63分钟、倾角51.6度的初始轨道。机动后的轨道为,近地点195公里、远地点291公里。5月23日,联盟 TM 飞船与“和平”号太空站的前对接口对接成功,轨道参数为:近地点331公里、远地点342公里、周期91.22分钟、倾角51.65度。  相似文献   

4.
1986年2月20日和5月21日,苏联分别发射了第三代太空站和第三代载人飞船,从而标志着:苏联的载人航天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第三代“和平”号太空站正当全世界人民对1月28日不幸遇难的七名美国宇航员表示哀悼之际,苏联于2月20日发射了一个新一代的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是从苏联提尤腊塔姆发射场利用标准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射入轨道的,轨道参数为远地点297公里、近地点171公里、轨道倾角51.6度,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MOS—1”已于1987年2月19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顺利地进入极轨道。此卫星被命为“桃花一号”。2月23日,宇宙开发事业团地球观测中心,首次接收到了该星发回的良好的图像资料,25日公开发表了利用可见光近红外辐射计观测的长崎县大村湾地区图像,东西长40公里,南北长36公里,图像上能分辨出长崎机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机第十次飞行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发射美国西联公司的“西联星-6”和印尼的“统一B-2”通信卫星。2月3日,宇航员首先从航天飞机货舱中送出了西联星-6,但卫星只进入了远地点1382公里、近地点334公里的低椭圆轨道,距静止转移轨道甚远。为此,本应在翌日发射的统一B-2,只好推迟到6日发  相似文献   

7.
1981年4月14日下午,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完成了第一次轨道试验飞行任务之后,准确地着陆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干湖床上。它的着陆点离预定的目标点仅相差1.69公里。在同年11月14日下午,“哥伦比亚号”在第二次试飞返航时又进行了一次更加漂亮的着陆动作。因为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干湖床极广阔,航天飞机在那里着陆误差1.69公里几乎是不会成为问题的。但是,到  相似文献   

8.
发展简况 美国的潜地弹道导弹共发展了三代三个系列共6种型号。第一代A系列导弹有“北极星”A1、A2和A3三种型号,导弹直径都是1.37米。第二代C系列导弹有“海神”(C3)和“三叉戟Ⅰ”(C4)导弹,导弹直径都是1.88米,最大射程均增加到7400公里。第三代D系列导弹只有“三叉乾Ⅱ”(D5)导弹一种型号,导弹直径加粗到2.11米,射程增大到11000公里。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6日至13日,航天飞机第11次飞行期间,成功地回收并修理了失灵的太阳峰年卫星,使这颗发射后(1980年2月14日发射)只工作了九个月的卫星“起死回生”,从而开创了宇航史上回收卫星的新纪元。航宇局还打算回收在705公里高度运行的已发生故障的陆地卫星-4。但是,航天飞机目前飞行高度限界只有500公里,500公里以上的  相似文献   

10.
俄发射“宇宙”2268~2273 6颗通信卫星 这是2月12日一枚“旋风—3”号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的。 印度成功发射弹道导弹 2月19日,印度从其东南部成功发射了一枚带有核弹头的“烈火”式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  相似文献   

11.
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哈勃空间望远镜堪称天文望远镜中的“大哥大”。自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释放到太空之后,这只“太空眼”已经环绕地球飞行16亿公里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皇家航空研究所的国家遥感中心(NRSC)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处理技术,该项技术消除了卫星拍摄地面照片时所产生的传统的“拼接”效应。据认为,这种称为“数字镶嵌”的处理技术能大大地改进图象的分辨率和精度。为什么会存在“拼接”效应呢?这是由于一张地图——例如一张英国地图——是卫星经过几天的时间拍摄而成的,每经过英国上空一次,卫星要拍摄许多面积为185公里×185公里的照片。而每次经过的气象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卫星所拍摄的照片是一张不均匀的有重叠的合成图片。  相似文献   

13.
英国埃里克·比奇在1988年10月1日英国《国际飞行》上以“以色列发射第一颗卫星”为题简要地报道了该卫星情况。以色列在进行第二次“杰里科-1”地对地战术核导弹(射程850公里)秘密试验的同时,于1988年9月19日发射了它的第一颗“奥费克-1(Offeql)卫星。“奥费克”是希伯来语,意指“地平线”。现将卫星发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麦哲伦”号探测器的穿云雷达揭示金星上有残破的火山口和广大的岩浆流。“麦哲伦”探测器刚刚完成了它的第一轮地形测绘,在一个金星年的243天里环绕轨道1700多圈,覆盖了这行星84%的表面。NASA金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史迪夫·柔德斯说,金星表面在4至10亿年之间,是相当年轻的。飞船发来的最近一幅图像有一个晕边,是约宽200公里的一个环形结构,晕边环直径在100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它们也许形成于地壳下一层流动地幔里涌出的火热的岩石地幔柱的地方,正象地球上形成的热点。晕  相似文献   

15.
苏联预定于1988年1~2月间用“质子”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重3吨的“格拉拉特”(Grarat)天文卫星,使它进入大椭圆轨道:近地点2,000公里,远地点200,000公里,倾角51度,轨道周期4天。卫星装有一架法国造的伽玛望远镜,望远镜重1,050公斤,以观测天体 X 射线源和γ射线源,其角分辨率为1弧分,视场角7.3度,能直接确定γ  相似文献   

16.
因天气恶劣和计算机故障而两次推迟发射的“火星探路者”号飞船,于1996年12月4日凌晨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开始了其5.56亿公里的火星征程。 “火星探路者”是继21年前“海盗”号完成火星探测以来第一个在火星上着陆的航天器。按计划,它将于1997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登陆火星,同时释放一个带有6个轮子、重达10千克的名为“旅行者”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7.
苏联在今年三月二十日发射了一颗核动力的海洋监视卫星。它可能是为了观测美国在利比亚附近地中海海面上的海军演习。据塔斯社称,这颗“宇宙-1736”号卫星的轨道倾角为65度,远地点高度278公里,近地点高度255公里,运行周期89.6分钟。这些参数与早些时候的海洋雷达侦察卫星(RORSAT)的轨道参数差不多。  相似文献   

18.
自空间时代开始以来,尽管向近地空间发射了数以千计的各种卫星,但能在110公里高度飞行的只有美航宇局的一颗“探险者”号卫星。而25年来,人们只在110公里高度以上研究近地空间环境,而一百公里左右以下的空间,由于探空火箭飞行时间短暂,不能详观近地空间环境。为此,日本在七十年代拟定的一颗研制近地空间的科学卫星计划也未能实现。系留卫星系统是美国和意大利空间部门倡议的,已邀请研究人员对它初期的三次飞行提出意见。第一次飞行计划要求在极高度气球下面向上19.2公里投放一个仪器容器,  相似文献   

19.
1980年6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流星”号。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为589公里,远地点678公里,轨道倾角98度,初始轨道周期97.3分,为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的发射主要用于研究地球资源和气象观测。星上装有三种主要设备: 1.实验性星上信息组合,它包括:中分辨力多光谱扫描器。该仪器采用圆锥光-机扫描成象方式。另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1977年8月和9月用大力神-人马座火箭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1号”两个探测器。原计划它们仅是探测木星和土星。“旅行者1号”于1980年11月探测土星后,在土星引力场作用下,它向“上”飞出了黄道平面。一时,美航宇局因其它任务,放弃了继续跟踪“旅行者2号”。幸运的是,仍有一些头脑清醒者发现,“旅行者2号”在土星引力场作用下,能飞向天王星和海王星,他们说服了航宇局人士,继续跟踪“旅行者2号”,并收集它发回的资料。今年1月24日,“旅行者2号”在距天王星81,500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