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从7月9日至今,"月宫365"实验计划的第二组成员已经入住北京学院路"最贵学区房"两个月了,他们避开了大北京的酷暑和间歇性暴雨,在"月宫一号"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他们要完成接下来200天的驻留生存,如果成功则意味着中国志愿者创造了新的纪录。此前,这一纪录为180天,由俄罗斯创造。再入"月宫""月宫365"实验计划是在"月宫一号"中生活365天,实验人员分  相似文献   

2.
<正>据国防科工局消息,1月15日20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下,嫦娥三号着陆器的飞控工作从飞控大厅转移到了长管机房,顺利转入长期管理模式,开启"驻足月宫,凝望地球"的月宫新生活。从1月15日晚起,北京飞控中心飞管室将实施对"嫦娥"长达一年的长期管理任务,后续"嫦娥"的起居生活、月面工作都将由飞管室的长管科技人员统一安排。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一直有致力太空种植方面研究的项目,BRIC就是其中之一。BRIC项目为"Biological Research In Canisters"的缩写,意为"密闭空间中的生物学研究"。该项目的研究平台是一个承载实验的密闭系统,在1997年11月开始的美国微重力载荷"哥伦比亚"号航天器STS-87项目期间首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1日,伴随着憾天动地的轰鸣,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14名本科生历时一年研制的“北航一号”探空火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这是我国大学生独立设计的第一枚火箭。  相似文献   

5.
<正>"他既是奠基者,也是实践者,还是一个长远的规划者。"启蒙、信心和团队我在清华大学念了一年半转到北航去继续学习,到1957年作为新建北航的第一届毕业生,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6.
二近月宫充当先遣侦察员 与2007年首次奔月的嫦娥一号一样,嫦娥二号依然是一颗绕月探测卫星.虽然她们姊妹俩是双胞胎孪生姐妹.然而,老二与老大的使命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35年前,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名使者。这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有加加林个人的独特个性的因素。这里选出反映加加林个性的二三事,以飨读者——编者 “我要当飞行员” 加加林诞生在1934年3月9日。那是苏联航空事业旺盛发展的时代,也是孕育航天事业的时代。说来也巧,正是这一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太空飞行生命保障方面的技术思想,如密闭飞行  相似文献   

8.
提起登月的"月球人",人们总是习惯地想起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的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但其实最早到达月宫区域的,却是"阿波罗"8号上的三名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威廉·安德斯.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卫星的使命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规律,这不仅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推进我国空间领域的科学探索也有重要的意义。"及时雨"实践十号诞生恰逢其时提到返回式卫星,大家并不陌生,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成功进行了24次返回式卫星的发射。通过这些任  相似文献   

10.
不管嫦娥二号飞入到月宫巡游,到拉格朗日L2点旅行,还是与小行星正面"交锋",地球上的"管家"都会为她服务,会随时给她提供各种日程提醒与指令。在她把探测获取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从九天之外发回地球时,地面的"管家"还要接收、处理、存储和分析这些信息……这个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一年紧张的筹备和建设,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已于近日正式投入教学运行。该实验室由北航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巴黎路易十四预科学校共同建设,近期将开设的应用物理与电子学以及光学等实验课程,从实验项目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要求,均按法国著名的路易十四预科学校的模式进行,物理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大部分从法国进口,教学任务由中、法两国教师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13年1月27日,太平洋上空十分热闹: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美国军方试射了"地基中段防御"导弹防御系统(GMD)拦截导弹;日本用H2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雷达"4号及一颗技术试验卫星。再加上此后三天韩国"罗老"号火箭第三次发射终于成功,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如箭在弦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1日19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场。群山环抱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静静地伫立在二号发射塔架旁。它托举着的就是万众瞩目的主角——嫦娥三号。6个小时后,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就将怀抱"玉兔"从这里启程,奔向38万千米之外的"月宫"。低温燃料加注:火箭发射倒计时发射场区,几名身穿蓝色静电服、手戴棉质手套的工作人员在二号塔架开始为第三级火箭添加"动力"——液氢和液氧。这标志着火箭发射已进入倒计时。一旦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发射就进入不可逆状态。火箭上端,雾气缭绕。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严格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发射塔架500米外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液氢液氧是易燃、易爆的气体。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26日14点22分高分八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八号卫星和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5次飞行。遥感领域的一次颠覆高分八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从"飞天"到"奔月",中国航天带给世界太多的惊喜。在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惊喜背后,熔炼了中国航天无数名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在"嫦娥三号"任务背后,有数以万计的"螺丝钉"一直伴随着她闪耀的登月之旅,为她提供着坚强的保障。神话中,嫦娥是吃了仙丹才飞到了月球,现实中,这枚"仙丹"就是由几代航天人铸就的航天高科技。作为重要的技术配套和保障单位,中国航天科工所属17家单位的30余项技术产品及软件测评服务,为嫦娥三号"落下去、分得开、看得见、走起来"的各阶段目标提供全程保障支撑,助力我国开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2月初媒体报道,美国航宇局(NASA)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过去的12年里,为探索土星及其卫星系统,获得了多项成果,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按照任务计划,"终场演出"现已进入倒计时,"卡西尼"号的生命正进入到最辉煌的时刻。2016年11月30日,"卡西尼"号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上,进行了19项新奇又有趣的实验,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这些科学实验具有创新性和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将孕育学术上重大问题的突破。"1.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这一研究将展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环境下的发育情况,揭示太空环境下哺乳动物早期生命活动规律,为保障人类太空活动中生殖发育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外,迄今尚未见到在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立项并启动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工程.历经近20年发展,天链卫星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空间信息高速传输的骨干基础设施,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等基础性保障,扮演着"太空侦查员""通信接线员""太空导航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天基测控与数据传输的优势与效能.此外,鹊桥中继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分别在探月、探火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8月,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发射成功,今年1月8日,该星被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也是登顶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的科研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对助力我国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月9日11时1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我国2012年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千克,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