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2月28日,“全球降雨观测”(GPM)卫星由日本H-2A火箭从种子岛发射,该卫星是“全球降雨观测”计划中的主卫星,也是“热带降雨观测”(TRMM)卫星的后继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全球降雨观测”卫星是世界上首颗配备以Ku频段雷达(KuPR)和Ka频段雷达(KaPR)组成的双频段、毫米频段、具备多普勒测速功能雷达为主的降雨观测卫星,它不仅可用于地球观测,也能用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1引言日本率团开发事业团(NASDA)定于1997年11月用H-2火箭发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和工程试验卫星-7(ETS-7)。(原定是今年8月发射)。全球降雨量的2/3公布在热带降雨区,降雨量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大气、海水循环,而且影响全球环境变化,因此人类一直关往关监视全球雨量变化。不过迄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在地面和船舶上配置观测仪器的观测方式,这一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对全珠降雨状况进行观测。日、美共同研制的这颗载有降雨雪边(PR)筹5种遥感器的TRMM,将通过这些遥感器监视打获取国话热带降雨区的降雨强度以及百个…  相似文献   

3.
从空间观测热带地区的降雨分布,并以此为目标制定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计划(TRMM),将由美国和日本合作完成。热带降雨观测卫星将于1996年从日本种子岛发射中心用H-Ⅱ火箭发射,搭载在卫星上的降雨雷达遥感器由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路迪 《国际太空》1999,(10):5-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预计将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一项包括4颗卫星的全球气候监视计划。NASDA目前已申请了大约1.2亿日元(合100万美元),用于对2颗拟于2005年发射的全球变化观测卫星(GCOM——GlobalChangeObservationMission)进行研究。这笔研究经费尚待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颗卫星称为GCOM-A1,其重点任务是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是GCOM-B1,将携带5种遥感器,其重点任务是地球观测。它们的2颗后继星GCOM-A2、B2,将于2010…  相似文献   

5.
环境减灾A、B星星座轨道维持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环境减灾A、B星星座的轨道构型,保证CCD相机48h对中国覆盖和对全球重访的特性,满足中国灾害与环境监测以及全球陆地观测的需求,制定了同时考虑地面轨迹和星座相位的轨道维持策略。在减灾和环保业务应用过程中,主要关注星座的重访和覆盖特性,严格的地面轨迹维持意义不大,因而形成了主要考虑星座相位的轨道维持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少轨道维持次数,降低操作风险,节省星上燃料,有利于延长卫星寿命。A、B星星座运行3年多,仅通过2次轨道调整就完成了星座轨道维持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后,在赵九章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组织领导下,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太阳风、磁层物理等与空间天气有关现象的研究。1957年,我国参与到了第一次国际物理年的全球联合观测中,建立了一批地磁台、宇宙线台等观测台站,奠定了我国空间天气与空间物理观测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空间天气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业务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谨选取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2月11日,专门用于执行太空气象任务的"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卫星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猎鹰"9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该卫星飞行110天后,将抵达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的利萨如轨道,执行首个位于拉格朗日点(L1)的对地观测任务。DSCOVR卫星将从持续观测地球光照面,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在日地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6月11日2时31分,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该星与在轨稳定运行近两年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将实现对全球海洋的组网观测。解读:海洋一号D卫星上配置5个载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用于探测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温度  相似文献   

9.
龚燃 《国际太空》2015,(3):11-15
<正>2015年2月11日,"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卫星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con-9)火箭送入太空,该卫星将飞行110天抵达距离地球约1.5×106km的利萨如轨道,成为首个位于地日拉格朗日1点(L1)的观测任务。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网站2月24日报道,在发射后的12天,"深空气候观测台"卫星已飞行了一半旅程。1发展背景"深空气候观测台"原名"特里亚纳"(Triana),于1 9 9 8年由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极化无线电掩星(PRO)技术可以用于探测降雨。利用GPM DPR降雨率数据与PAZ卫星极化相移观测数据匹配,筛选出代表性降雨事件。通过选用TB等7种雨滴形状和MP等5种雨滴谱模型,采用T矩阵法对各事件进行正演,并分析PAZ极化相移的线性校正值、天线相位校正值与正演模拟值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得出线性校正值、相位校正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33,均方根差分别为0.3429和1.2765。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高度相关,且更接近线性校正值。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模拟降雨率在1 mm·h–1以下的事件时,雨滴谱采用MP或JD分布,雨滴形状采用SC或PB的模拟精度更高;降雨率在1 mm·h–1以上的事件,雨滴谱采用MP或 SS分布,雨滴形状采用TB的模拟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洋机动目标任务规划难、搜索难度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面向海洋热点区域机动目标搜索监视的卫星组网星座。首先,根据机动目标搜索任务的特点,建立考虑时空约束条件的卫星成像条带拼接搜索策略;其次,根据机动目标搜索策略,设计了一种高时间分辨率组网星座构型;最后,构建以最小组网卫星侧摆角度和任务观测时间为优化目标的鲁棒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组网卫星进行优化求解,并给出算法实现流程。仿真结果表明,该卫星组网星座能够有效完成对目标区域机动目标覆盖监视,为热点区域海洋机动目标监视任务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12月11日,日本i太空公司(ispace)的首次商业月球着陆任务——“白兔-重启-任务1”(HAKUTO-R-M1,简称白兔-R-M1)搭乘猎鹰-9 (Falcon-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将于2023年4月在月球着陆。白兔-R是ispace公司研制的商业月球着陆器,以将用户的有效载荷交付至月球表面为主要目的,此次任务的用户包括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商业公司等。白兔-R-M1是全球首次以商业目的为核心的月球探测任务,正式拉开了商业月球探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2月15日印度运载火箭PSVL-C37,一箭104颗卫星发射成功,创一箭多星世界记录,其中有88颗"羊群"立方体星。"羊群"立方体星由美国私营公司"行星实验室"(以下简称"行星公司")研制,从2014年到目前3年时间共成功发射"羊群"立方体星227颗,计划今年夏季再发射48颗,总共达到275颗,成为全球第一个超大型星座。若一切顺利,该星座具有对全球任何地区仅需几分钟重访时间,而且是高分辨率观测。整个星座费用仅需2亿~3亿美元,相当一颗普通中等卫星费用。"羊群"星座基本上实现人类多年对地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两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6.
利用载波相位差分GPS技术确定编队星座的姿态和相对位置时,由于卫星状态间的相互耦合和差分观测值的相关性,应该联合星内和星间的差分观测进行状态的整体解算,文中给出了利用星间差分观测值形成的空间网形束、联合星内和星间差分确定编队星座姿 态和相对位置方法,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全球低轨通信星座领域发展有持续加速的态势,尤以"一网"(OneWeb)计划为代表的宽带星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业务合作稳步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将与地面通信技术领域的换代升级相联合,引领一场信息基础设施的巨大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关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遥感卫星星座成像调度是指通过调度和分配可用的卫星观测资源,对多个地面目标点进行成像.为了使成像调度方案满足任务需求并具有最优任务效能,通常将星座成像调度问题描述为含有多种约束的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卫星数字并行系统,模拟在轨卫星星座运行及控制过程.在系统中建立模拟GNC分系统、数管分系统、测控分系统功能的数字孪生卫星,接收并执行真实卫星控制指令,并以遥测数据的形式反映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过程.考虑卫星多目标成像中的能量、时间窗口、光照及气象条件约束,以目标点重访时间为优化指标,将星座成像调度问题建模为一类带有约束的优化问题.通过卫星数字并行系统的加速仿真得到多目标成像序列的可行解集,并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多目标点重访频率最高的星座成像调度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解决了星座成像调度中的目标分配问题,采用的数字孪生卫星模型能够真实模拟卫星姿轨控过程,从而保证该方法在星座成像任务中更具可行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各国遥感卫星能力的日益提升,逐步由中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单颗卫星向星座组网发展,由单一规划的星座向更加复杂的、多元参与的虚拟星座组网发展,这对传统星座的构建方法和资源保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对地观测需求以及商业航天产业兴起,国际组织及航天企业提出了很多卫星组网计划。起初,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提出了多个虚拟星座项目,并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机制下  相似文献   

20.
面向红外低轨星座的突发任务规划与资源调度问题,结合红外低轨星座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策略的红外低轨星座任务应急调度方法。所提方法结合红外低轨星座的设计特点,从星座全球分布的均匀性、结构的对称性及星座内卫星运动的周期性分析作为输入,提出一种以地理分区为长期值守分组策略与事件触发下基于相对运动分析的动态快速分组策略相结合的多重策略。在所提策略指导下完成任务分组,开展工作窗口调度。经仿真分析可得:所提策略可有效应对不同区域的目标触发,并实时完成分组及工作窗口规划调度,较好解决了任务突发情况下的系统响应,由于采用优先分组的策略,降低了全局优化的复杂度,具有创新性,且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